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清明节华人慎终追远 祭祖人潮络绎不绝

人气: 474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大纪元2014年04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综合报导)4月5日清明节,清明扫墓是中华传统重要的祭祖活动,各地殡仪馆、公墓迎来群众祭扫高峰,人潮络绎不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华人每想起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清明节扫墓祭祖不仅表现了慎终追远,还有缅怀先人、饮水思源之意。有学者说,清明节让他思考生命的意义,他相信死后有审判,不应该急功近利、任意妄为。

根据古籍《淮南子.天文训》、《岁时百问》、《历书》所云,春分后十五日,万物洁净,空气清新,风景明丽,花卉草木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叫“清明”。此时节后来加了寒食禁火、踏青、扫墓的习俗,成为清明节。这天华人会利用假日到祖先坟前扫墓祭拜。(大纪元图库)

清明扫墓祭祖仪式

台湾民间清明节扫墓可分成两种仪式,即“挂纸”及“培墓”。“挂纸”又称为“压墓纸”,先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再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不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而“培墓”也就是“扫墓”,又叫墓祭、祭扫或上坟,就是修墓与祭拜。

一般台湾民俗相信,祖先的坟墓和后代子孙的兴衰有很大的关连。因此,富有的人家年年“培墓”,其他则视情况而定。“培墓”的时间多利用清明节前夕,将坟上的杂草清除,并加以培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体模糊不清,则必须用银朱重新加以描写,使其焕然一新。

祖坟整修完毕后,现今祭拜已少用牲礼(三牲或五牲),多以鲜花素果替代,祭品摆好后,点香向后土(坟墓的守护神)祭拜,礼拜完毕,先烧刈金、寿金给后土,再烧银纸等给祖灵,纸钱烧完后,在纸灰上洒酒(称为奠酒)。

在收供品离开前,要将鸡蛋、鸭蛋在墓碑上打碎,将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或“蝉蜕”,表示新陈代谢。台湾民间习俗若是家有长子如娶媳妇、添丁生子或置产等,一定要培墓,往昔在培墓时都要点“姓氏灯”,相传这种小灯,具有“添丁发财”的含义,如果在回家途中一路不熄,则表示子孙繁茂的吉祥征兆。

台湾桃园县叶五美公祠8千子孙齐祭祖 台南江家古厝子孙三跪九叩祭祖

台湾在民间桃园县新屋乡永兴村大牛栏的叶五美公祠内,每年清明时节总有来自港澳、澳洲、美加等地的叶姓子孙回台,前往祖塔扫墓并参与祭祖仪式,叶姓始祖叶春日清朝雍正13年渡海来台,生下5子,分别命名为大荣、大华、大富、大贵与大春,由于5人名字为人间5大美事,后代子孙称之为“叶五美公”,也是叶姓宗亲5大房来台始祖。历年祭祖人数约为8千人到近万人,成为桃园县特殊慎终追远活动,叶氏子孙陆续上香祝祷,场面壮观。

台南市楠西区江家第一世祖江如南自清朝康熙年间来台,至今已293年,江家古厝子孙依传统,每年清明节前后按往例到祖坟祭祖,数百参与祭祖的江家子孙,都须在祖坟前行三跪九叩礼,礼成后顺便举办家族聚会、联络感情,大家在古厝吃润饼,场面相当盛大。江家每人还可领取由家族成员提供的红龟粿1份及新台币100元,希望讨个吉利,让每个后代平安、发财。

纽约华人过清明
  
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每年的清明节就会按照传统习俗,在当地眺望故里,遥寄追念。清明节成了华人社区最隆重三大节日之一(新年、清明节和中秋节)。纽约是美国华人最大的聚集地之一。对纽约老华侨及其后代组成的传统侨团来说,清明节是怀念先人、发扬孝道的重要日子,许多传统侨团都纷纷在报上刊登春祭广告,并在会所内张贴通知,组织成员到安葬先人的墓地祭奠。

此外,一些纽约侨团在扫墓结束后还在各自的会所内设便餐让拜山扫墓的乡亲们饱餐一顿,使清明节扫墓成为华人联络感情、增加交往的社交场合。而70年代以后来美的新移民当中,清明节扫墓的意识相对较弱。但他们也往往会通过书信和电话,向远在故国的亲友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叮嘱他们代为在先人的墓前献上一束花,撒上一捧土,当然免不了要对自己的子女念叨一番前辈们的往事。

印尼华人祭祖
  
印尼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华人人口约有1,500万,“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孝”是排在首位的,而扫墓祭祖也是一种孝道的表现。前些年,印尼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这几年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因此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

宗亲们通常是祭祖后共进午餐,惇睦宗谊。有的还利用这个机会向学习优秀的宗亲子弟颁发奖学金,体现了华人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功德,勉励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一些地方在清明节期间,举办师生校友联欢会,加深彼此情谊。更多的华人是举家前往墓地给先人扫墓,或到寺庙进香祈福。

  
香港各区市民登山祭祖

香港人过清明节,各区都有大批孝子贤孙前往墓地拜祭先人。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港九新界各个墓地都有不少人拜祭先人。环保团体鼓励用鲜花代替焚烧冥镪祭祀先人,传播无山火扫墓理念。有不少市民表示支持,认为节省金钱之余,也更环保;但亦有市民说,焚烧冥镪是中国人传统,会跟从长辈意愿去做;亦有长者指,受传统习俗影响,会继续烧冥镪,但会减少数量。

献花活动 港人悼念六四死难者

今年是“六四”屠杀25周年,香港支联会趁4月5-6日举办“清明节献花”活动,悼念六四死难者。支联会定出“平反六四.战斗到底”为今年的纪念主题。他们将搭建“民主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及陈列介绍中共建政以来的政治事件、八九民运、“六四”屠杀、“六四”死难者和离世难属,以及香港市民如何支援民主运动的展板,透过献花、展览及座谈会,追思曾为争取民主而牺牲的烈士,表达支持中国民主运动奋战不息的决心。

清明节与记念亡者有关,人一生必经生老病死,有人认为死就死了,于是崇尚即时享乐、金钱至上,甚至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成座右铭。但在清明节的哀思之日,生者祭奠先人时,有人睹墓思亲泪流,可能会思考来到世间的意义。大陆经济学家赵晓表示,清明节让他思考生命的意义,他相信天国的永存,相信有另一个世界;相信死后有审判,不应该急功近利、任意妄为。

清明节由来及习俗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在中华民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孔子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健在须尽孝,父母不在要“慎终追远”。清明节对讲忠孝仁义的传统华人来说,体现了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功德,勉励后辈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护驾“割股充饥”故事,介子推有功不居、不图富贵,最后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从柳树树洞发现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十分伤心,即下令将绵山改称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每年在这一天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第2年寒食节,晋文公率众臣登介山祭奠介子推,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隔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祭灵,清明扫墓,在唐玄宗时定为国家节俗制度,“编入五礼”。白居易有诗《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至宋代,寒食清明,“太学”放假两天,“武学”放假一天,师生为先人扫墓,以弘扬传统美德。由于寒食节的日子与清明的日子相近,因此古人在寒食的活动,往往沿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而到今天寒食节更已经被清明节所取代了。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走马、放鸢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锻练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责任编辑:李晓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