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为何你不像老妈那样对我?丈夫悔悟后才知错在哪里

文/大山真弘 吴玲纬译

人气: 48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虽然释迦牟尼佛是说过“三界皆苦”,但其实在这里所说的“苦”,指的是“事情不如自己所愿”这件事。

佛法中没有绝对的善或恶。不论对什么事,如果过于执著一定会产生问题。太过坚持“自己是对的”、“非用这个方法不可”的话,就会产生摩擦。

并没有“一定应该怎样”

“丈夫或妻子应该要这个样子”、“父母亲一定得这么当”,像这样子硬是要把对方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不容许对方稍有偏离,就会因此容易任意责怪别人。如此一来,反而自己制造出了问题,扭曲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佛教常用“空”这个字,说的白话一点就是“没有执著”。正确地说是“连‘不执著’都不去执著”,如果要用我的方式简单明了地表达的话,就像是这样吧:

“不要被某件事物过度局限。不要过于拘泥。不要过度偏颇。”

“连‘不被局限’这一点都不要过度被受限。”

“保持如同宇宙般极为宽阔的心、如同水般柔软的心来度过每一天。”

“因为夫妻之间关系不好而烦恼不已。”三十七岁的挂川先生也是其中一人。想要回想过去的自己,却因为太过急躁而迟迟无法理出头绪。但在最后,终于得到的答案,竟是个极为简单的道理。

“其实根本没有非怎样不可的‘自己应该要是什么样子’,也没有‘妻子应该要有的样子’”。烦恼到最后,这个答案突然浮上了心头。从察觉到这点开始,挂川先生开始能够客观地思考关于自己和妻子的关系。

完全不管自己是否有问题,一味地责怪妻子:“为什么不能像老妈那样做?”、“为什么不像老妈那样帮我呢?”

挂川先生一直以来都将争吵的原因归咎于妻子。而当他发现原来真正的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时,他的眼前突然浮现了两人婚后和刚出生的长男一起在小公寓生活的情景。

“我想起了妻子温柔地叫唤着儿子的声音。妻子充满母爱地养育着我视为珍宝的孩子们的身影刺进了我的心头。”

如果任意对幸福下了定义,“除了这个之外的状态就不是幸福”,无论多久你都是无法察觉就在眼前的幸福的。因为太过执著于什么,反而让自己变得痛苦。

请仔细想想,就连自己都无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了,更何况是别人呢?不如换个想法,“无法如自己所愿是理所当然的”,要不要试着这么思考过生活呢?

“丈夫应该怎么样”“妻子应该这么做”“上司应该要⋯⋯”“下属应该要⋯⋯”硬是要把对方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不容许对方稍有偏离。这个原因不就是来自你心中的任性和过度拘泥吗?

为了不因照顾双亲而心力交瘁

不管是自己的父母或是另一半的父母,照顾老年人都会使照顾者的身心非常疲惫。实际上,也有人因为太过拚命努力照顾而罹患了心力交瘁症候群(译注:burnout syndrome,在一定时间内所承担的责任和遭遇的挫折,超过了一个人所能负荷的限度所造成的身体或精神上的异常状况。)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导致身体机能损坏,或是忧郁症等精神上的平衡崩坏。此外,也有和其他家人、亲戚之间的关系决裂的例子。

内观有“开拓过去狭窄视野”的效果。经由三个问题回顾过去,客观地远眺自己至今在人生、想法上的盲点,减轻肩上的沉重感,就能够更放松地思考事情。“‘这样做才是正确的’,过去虽一直这么认为,但似乎也并非如此。”即使只是像这样稍微改变想法,心情也能感到比较轻松。

从“那个也要做、这个不做不行”的心情,转换为“尽管无法达到完美,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做就好了”的思维,就能减轻身心感到的负担。

心情上的宽裕可孕育出智慧。例如让政府的社福制度帮助自己对双亲的照护;无法拜托家人帮忙双亲的照护,那么试着请他们帮忙做家事怎么样呢?只要换个想法,在时间及金钱的安排上也许就能找到新的启发。

在照护过程中,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就算照护者本身是出于好意,但被照护的一方也可能感到不愉快、想拒绝。透过回忆对方以往的言行,再次确认对方是什么样个性的人,这么做对照护时的心态上也能因此调整吧。

也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位因为孩子的问题参加内观的人,也进行了与关系恶劣的婆婆的三个问题。结果发现,“正因为婆婆与自己的双亲关系不好,所以自己的先生才会也成为这种性格的人吧”。她从这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丈夫的关系,进一步也变得能接纳婆婆了。

若能理解在照护过程中所遭受的苛刻言语、态度,“背后也许隐含了这样的心情”,应该就能减少不必要的伤害,避免双方针锋相对的情况发生。

三十七岁的山岸小姐原本和父亲之间有着许多心结,但后来她体验到与父亲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

山岸小姐的母亲在她中学一年级时就病逝了。在那之后父亲就代替母亲将她养育成人。但这样的父亲,在十多年前罹患了精神分裂症,至今仍在住院中。

“我和爸爸从小就处得不好。我甚至觉得妈妈因病逝世是‘爸爸害的’。不过爸爸只有我一个亲人,想到我今后的生活都要一直照顾爸爸,我就觉得人生再也没有希望了。我的胸口像是有一块大石头压着,晚上睡觉也一直做恶梦。”

为了想从痛苦中逃脱,山岸小姐试过各种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

“大家都很亲切地听我说话,给我‘这么做的话如何呢’的建议。但面对别人给‘暂时和父亲分开如何呢?’‘你要先保护好自己’等建议,我只想说:‘我就是没办法这么做才来找人商量的啊!’”

因为分不开所以痛苦、因为在做任何事时都在做任何事时都无法以自己为优先所以难受。但是这样的痛苦没人能够明白。这个时候山岸小姐认识了内观。

开始进行关于父亲的三个问题时,山岸小姐一直陷在“父亲没替我做的事”、“父亲造成我困扰的事”的反向内观当中。

父亲生病之前工作相当忙碌,陪山岸小姐的时间也很少,所以她不禁有了“父亲没做过任何一件父亲该做的事”的想法。

就连养育费的计算,山岸小姐也觉得“父亲赚钱养家是天经地义的事”,死板地认为“金钱(经济方面的付出)不代表爱”。

这样的状态似乎一直持续着。

“我的工作是齐特琴(译注:齐特琴是常见于德国南部、澳洲、瑞典等地的拨弦乐器,外型似古筝。)的演奏及教学。我对支持自己的重要的音乐产生兴趣是在小时候学钢琴的时候。当我回溯当时的记忆,注意到每个月的钢琴学费也是爸爸工作赚来的钱时,我感觉心中好像有什么‘开关被启动了’。”

山岸小姐过去是上私立高中、念短期大学,甚至还去了国外留学。现在她自己一个人住的宽广的家也是父亲所出钱建的。能够放弃都市的工作回到故乡自由自在地生活,也是多亏了父亲的积蓄。连爱用的乐器、洋装、眼前的咖啡杯都是父亲给的。

“我终于明白了,只要换个角度就会发现,以前到现在以为天经地义的事,其实一切都来自于爸爸的爱啊。”

山岸小姐试着计算父亲花在自己身上的费用,竟得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金额。

“我重新按了好几次计算机,但金额完全正确。如果要我自己赚这么多的钱,我想我一辈子也办不到。”

如果没有父亲的爱,说不定自己会连同生病的母亲一起被抛弃。山岸小姐想到社会上也是有这样的案例。

后来,“忽略了父爱的歉意”,以及“对父亲感谢的心情”,随着山岸小姐的眼泪不断涌出无法停止。

“爸爸发病的时候我因为工作人不在老家。他只知道工作,没有休闲兴趣、朋友也很少,他一定是一直抱着寂寞的心情一个人待在这个空荡荡的家中吧。寂寞的心情⋯⋯?这么说来,妈妈过世的时候我也从没听过爸爸说过‘寂寞’之类的。”

深爱的妻子因病逝世,却也无法对孩子诉说悲伤。面对正值青春期的女儿,自己一个大男人要怎么养育女儿才好……。山岸小姐第一次用父亲的心情思考这些事,并且感到无地自容。

山岸小姐进行内观前,是父亲病症最为严重、做出很多异常行动的时候。但是在山岸小姐“心中的开关启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父亲的状态好转了,连医院的人都说他最近较为稳定。

“以前爸爸连话也不说、看也不看自己。但现在去探望时,他会叫我的名字,我要离开时他也会推着轮椅到电梯前来笑着跟我挥手。妈妈还在世时像恶鬼一样每天都很凶的爸爸⋯⋯这么大的改变让我到现在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据说很多人患了精神分裂症后,在感觉方面会变得很敏锐。或许是山岸小姐的心中产生了莫大变化之后,在表情、语气、态度上传达了些什么到失去语言能力的父亲心中也说不定。

“我从来没看过爸爸像孩子般笑得如此纯真的表情,真的是让我也忍不住一起开心起来的笑容。原本让我如此憎恨的爸爸,他的笑容竟然能带给我幸福的感觉,这真的是非常令我惊讶。”

山岸小姐同时也注意到感觉压在胸口的大石块不知不觉中消失,晚上睡觉也能睡得安稳了。她的父亲也维持着稳定的状态,最近还能一个月有一天能回家住呢。

“以前会有‘咦,他要回来吗’的反应,但是现在我很开心可以和他一起待在家里,而且我还会有‘作爸爸喜欢的料理给他吃’的想法。”

透过三个问题让看事情的方式、思考的方式有所改变,自然而然地也能表现在言语和态度上传达给身边的人。

带刺的态度和急躁的措词只会引起对方的负面反应;温柔的笑容、沉稳的声音、和缓的举止才能带给身边的人幸福。正向的举止反应是能带给自己幸福的。

如果你和山岸小姐一样,在照护失智症等丧失语言能力的人有沟通上的烦恼的话,或许也能参考看看她的经验。

 

<摘自《母亲是面镜子,照见真实的自己》 脸谱出版社>

责任编辑:李清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