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九天”说起

作者:赖诚
font print 人气: 2321
【字号】    
   标签: tags: ,

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著名的古代诗歌之一,可是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九天”是何意,却没几人能具体说清。

其实,“九天”是道家术语,是对整个天的高度的概括。用我们今天的天文术语来说,是对银河系高度的概括。佛家对银河系的认识是三十三层天,道家则看成是九层天。这不是说佛家和道家相互矛盾,而是分法不一样。“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就是:仿佛是从九层天之上悬挂下来的银河。

李白是道家学派文人,这从他的很多作品中可看出。李白的诗飘逸、潇洒、豁达,具有道人的典型特征。如果说李白是老子的后世门徒,那杜甫就实实在在是孔子的后世学人,因为杜甫的作品完全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写实,没有那种飘逸之感。换句话说,李白持的是一种乐观的、出世的、超越于人的观念,而杜甫持的是一种普通人的观念。这种观念的不同并非是社会背景不同造成的,因为他们二人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是唐朝文化、经济、政治到达极盛的时期。如果非要论个高低,那李白的仙境自然比杜甫人的认识要高出许多。

李白是个浪漫主义诗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李白的很多诗歌都是游览名山大川、旅游胜地时所作。但也有例外——相传,李白游览黄鹤楼,看到崔颢题写的《黄鹤楼》,居然扼住自己的诗意,有感而不发,慨叹“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何?因为崔颢的这首诗抒发了修道人的最高理想,是修道人追求的最终目标——修道成仙,为此,李白才不肯在颂道诗歌面前“妄自作诗”。

说道修道成仙,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这些人的证据是,多少古人,多少帝王,因为追求成仙,炼丹,吃丹药,终究还是难免一死,比如秦始皇、 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等。没错,这些人是死了,甚至直接死在了丹药上。原因众多。其一、这些帝王修道的目的是为了长寿,长寿的目的是为了继续执掌政权,过帝王的生活。这本身就不符合清心寡欲、无为的修道精神。一手抓住人的东西,一手又要抓住神的东西,这可能吗?其二、丹药这东西如同中药,如同人参,用量适当则可补内气,用量不当则可能送命。其三、很多丹药有可能被加入了壮阳之类的东西,虽然一方面可以滋补身体,强身健体,但如果长期服用,则可能置人于死地。这些都是帝王不能修道得道的原因。

未能修成得道的事例,史册上可谓比比皆是,甚至作为反面教训被人们牢记。然而,修道成功的例子也有不少,却被人们说成是神话传说。如八仙之说,有多少人会认为是真实的呢?还有很多民间得道的高人,如《梅花诗》的作者邵雍,就是个得道高人,据说他死后出殡之时,棺材越抬越轻,最后枕头在棺材里面居然发出来回滚动的响声,是尸体不翼而飞了!这些事例都没有列入正传里面,为何?因为科学无法解释,用我们普通人的思维来看,就是匪夷所思,是迷信。

佛家也有很多修成圆满的事例,最著名的就是藏传佛教高僧圆寂虹化的事实。这些都没有载入史册,更奢谈写入教科书。舍利子,也是僧人圆寂火化后身上留下来的东西,如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可谓尽人皆知,没有人会认为是迷信;但舍利子为何物,也是众说纷纭,但不管如何,我们都得承认它是常人没有的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由“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九天”一词引出以上几段话来。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崔颢的〈黄鹤楼〉。@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