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 向上升华

作者:周平沙
font print 人气: 300
【字号】    
   标签: tags:

心情起伏了几天才平静下来!

为什么被误会、受到委屈,心情会那么糟糕?

总是把能吞下冤屈的人当作圣人。对我而言,那是有“大忍之心”的伟大行为。

那一天,我被误会了!当罪责像不可避免的炮火从天而降在身上爆开之际,本能的,开始灭火;不料火星一旦烧起则越搧越旺,最后不得不吞下那些莫名的罪名。

没有消化的罪名在内心翻腾多日,吞不下,吐不出来!默默承受的过程却反刍变成了养分。

原本不明白的是,没有与对方争辩的意图,只是把他误解的地方解释清楚,为何还招来更严重的误解。那个结不但没有因为解释而解开,反而套得更紧!?

那么,回头看看自己的目的吧!是不是抱着期待?希望解释清楚后,化开矛盾与误解,能得到对方的谅解和道歉?这个目的的背后还是存在争辩的意图,不是吗!

如果真理是“越辩越明”,那么,大家都来辩理,世界早就太平了,何苦存在这么多的不公、不义。更多时候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是“公道自在人心”罢了!哪有真理!

想到这里,真是无解啊!

再过几天,突然发现:为什么对方和自己都强调自己是对的?我们都说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对方却还不能接受?中间那个屏障是什么?

为自己出征?

《为自己出征》书中那个穿着一身无法卸脱、生锈盔甲的武士,在征服第三座城堡,往真理之巅迈进的半途,被岩石堵路。当他克服对未知的恐惧,“放手”然后“信任”生命与上帝的安排后,掉落深谷。他在掉落的同时升华,最终掉在山峰之巅。感激的泪水熔化了他身上最后的盔甲,“他不再穿着盔甲,向四面八方骑去,好证明自己心地好、善良,又充满了爱……”

我想到,从小到大我们习惯于师长教导的那些观念、价值观,其中,“维护自己的荣誉”如同盔甲般脱不下来并且与生命一同成长。“看重个人荣誉”可以约束自己不犯错、争取更优的行为表现,是向上的一股力量。然而,中国人“取中”讲求中庸之道的哲学认为,过与不及都是偏激、执著,反过来必须在成长的过程中再学会“放下”。

屏障我们做不到心情平静而且委屈满腹的,不就是我们紧握的“观念”和自以为是的“真理”吗?

润物细无声,那些有大忍之心的人反而是不动任何念头,没有穿着维护自我的盔甲、没有为谁出征的荣誉感,他们在误会面前“不动心”地解释,然后放手,静观一切变化。@#

──转载自看杂志

责任编辑方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七年腥风血雨的迫害中,我从懵懂逐渐走向成熟。伴着那无端的惊恐,伴着那无望的期盼,伴着那无眠的长夜和无尽的忧伤,走了过来。而今,我的父亲却又一次被非法关押,酷刑折磨,生命危在旦夕!这处境怎能不让我心痛呢?好在我是背对着忙碌的母亲,有意不让她看到我的泪水,不想再让她多一份感伤。父亲的境况已经让善良的母亲平添了几多白发。
  • 父亲最近突然之间被警察抓了,然后重病住院,生命危在旦夕。此时此刻,她只想为父亲祈福,希望他平安度过这一劫难。
  • 相传,宋朝时候有一位比丘尼,为了求道,踏遍了千山万水,想寻找佛法在何方。她不辞艰辛,吃了无数苦头,以为终会找到一个使自己开悟的答案,明白道如何成?如何打开佛性,体悟生命的真相。
  • 千万年人类文明进程中,先贤圣哲关于人类最终结局的预言有很多,但最系统、清晰 、正面的揭示人类大结局的还看《推背图》。《推背图》中的玄机也非常符合古人所说的“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他所要真传的那句话其实就是最后一像的最后那句话“不如推背去归休”,这句话中“背”的表象字义是指“后背”,但作者深意是指人类从始至终的演进过程其实质是愈演愈烈的“背道而驰”,那么,最终还是要把它推反过来“返本归真”,落点也就在这个“归”字上,最终要回归大道正法中来,如此,也就是“休”掉旧文明进入新文明。
  • 秦二世胡亥做了皇帝以后,宠信赵高,还任命他做了郎中令。升了官的赵高马上表现出一幅小人得志的模样,他一方面怂恿秦二世胡亥沉迷于酒色,另一方面排除异己,诛杀了很多和自己有过节的人,因此朝中上下都很恨赵高,很多人想杀他。
  • 父母可适当且随机出“难”题给孩子,不管孩子是否解开了这个难题,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有助于孩子妥善处理问题、合理承担责任,以后若再遇到类似的事件,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得更圆满。
  • 日本的小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父母提供一次授业参观的机会。上周去孩子读书的小学参观,本以为就是去看看孩子上课的情景而已,没想到这堂课使我大开眼界,让我初步了解了日本的学校教育。
  • 朋友一家来瑞典旅游,我陪他们参观老城。我特意推荐了王宫对面小巷里的一个最精巧、温馨的景点,那是一个只有手掌大小的雕塑——看月亮的男孩。
  • 至此,已经无关乎时空旅行,也非概率或宿命,而是对人心反省、修复的能力抱持信心。想拯救一个人,真正的方法不是保护她,不是替她做决定,不是免除苦厄和遭遇苦厄的机会,而是让她自己明白,让她学会保护自己。
  • 3月22日晚,教育家Phyllis Gagnier 观看了神韵国际艺术团在亚利桑那州梅沙池田剧院(lkeda Theater)的第三场演出。他表示,完全被神韵的纯美所震撼,融化在了神韵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