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对争讼背后的原因

作者:陈竹月
font print 人气: 103
【字号】    
   标签: tags: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何孔子要提倡“无讼”,而古时地方官政绩良好者,为何以“民间无讼”来赞美其德政。等到年龄渐长,更尤其是当了老师,耳闻也亲历一些诉讼事件,才晓得许多投诉原本都是意气之争,原本都能慈悲善解。

被“告怕了”的老师

这里讲的,不包括那些确有冤情、无辜被害,应当扶善惩恶,以昭公道的事件;而是无中生有的蓄意诬赖,要以投诉来伤害或困扰当事者,成为一种攻击手段的情形。

如老师为了补强教学,经询问学生与家长后,让不想午休的学生自由补考不及格的科目,却遭厌其严格的学生申诉“干扰同学休息时间”;或是老师为了劝架,抱住肢体冲撞的学生,导致同学瘀青擦伤,被不想受惩处的学生控诉“伤害罪”;或是老师好心送同学回家,同学却又偷溜出去发生意外,家长执意控诉老师……虽然有些案件最后还了老师清白,不能说毫无伤害,以至于老师有“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消极心态。无怪教育局办其他名目的教师研习,参加者往往意兴阑珊;一办“教师法律研习营”,人数就创新高,实在是因为老师“被告怕了,想借此保护自己”的缘故。

争讼之害 难以想像

诉讼表面上是追究现世的公平正义,但或许“事出必有因,凡事非偶然”。我曾遇过某位同学的阿姨,不满同学因言行不当被记过的“委屈”,自恃与民意代表关系匪浅,列举种种不实控诉,着实令我消沉困扰了一段时间,尔后凭着信仰走过来,尽力保持平和、感谢的心态,总算风平浪静。临毕业前,我忍不住问那位同学:“为什么当时阿姨要这样告老师?”他答:“我不知道。”我又问:“难道没有和她说清楚吗?”同学说:“她后来得了癌症,去静养了,也就没有提。”闻言我不禁心中一凛。想起多年前,有一位命理人士说我在十几年后(也就是当年)会有严重到要开刀的疾病。时光荏苒,我健康依旧,或许那个劫难是这样被消掉了也不一定。

后来与一位多年不见的好友聊起这件事,她说她也有相同体会。数年前,她一向奉公守法的母亲,竟被诬指为一桩车祸的肇事者。所谓“赔偿事小,名誉事大”,母亲因此缠讼多年,最后终于胜诉,却元气大伤,难掩抑郁而逝。多年后,朋友巧遇那位家属,意外得知他们家族中一位自认为知法懂法、力荐他们提告求偿的亲友,年纪轻轻突遭丧偶之痛;而这位家属也身陷名誉毁谤的刑事诉讼,言语间激愤不平,说此生未曾受过如此冤屈。朋友叹了口气说:“他总算能了解我母亲当年的心情了。”

善良人心才是社会良药

听了朋友的故事,令我深思冥冥中自有定数。古人说:“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或许有人不信因果之说,要知道争讼者往往心存“报复”与“愤愤不平”,对于心理健康伤害甚大,自然容易疾病缠身。如果双方都能“一笑泯恩仇”,以更智慧、良善与正面态度处理,哪需要搜罗罪证、对簿公堂呢?毕竟能够改变社会,带来光明希望的,从来不是律法,而是宽容善良的人心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身为教师,应该针对如何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使其不受外来不好因素的影响。学校家长或地方上难免有些比较特殊的人,要避免以特殊眼光看待,他们更需要被尊重与肯定其好的一面。不要触动人性负面的因素,尽量善意的对待,就能化解暴戾与冲突。在教好学生的同时,无形中也教好了我们的家长。
  • 新学期的开始,班亲会就是一座很好的桥梁,妥善运用班亲会,可以获得极佳的教学相长效果,而且,对于日后的亲师沟通,具有事半功倍的功能。如何营造温馨、有趣、创意及有效率的班亲会,实在是每位导师必备的能力。
  • 由于目前少子化现象,父母加倍疼爱子女、学生权利高涨,不难听到一些老师因为严格管教导致同学反感,而有群起“罢免”老师的事件。更有家长在学生面前肆意评断老师,动不动上告校长、媒体、法院与议会,掀起无端风波,造成无谓纷争。难怪许多夫子对于目前的教育现场万般灰心,直言:“不如不管的好。”
  • 某天,女儿放学回来,得意地对我说:“妈妈,今天在学校,我把你打我的事告诉老师,她还记在笔记本上。”我大惊失色问:“怎么回事?”女儿答:“我也不知道,我跟尤哈老师(她的班主任)说妈妈用厚尺把我打得很痛,因为我下午4点下课,5点还没回家……”
  • 初入教育界那一年,有一位资深老师劝诫我们这些菜鸟老师:“不要随便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告诉家长。我给学生的手机都是另外办一个门号,也从来不让学生知道我住的地方。”这位老师的忠告并非出于冷血,而是肺腑之言......
  • 聊天时,有一位老师略带抱怨的对我说:“每一次,只要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出问题,我把家长约来学校商谈以后,下一次的班亲会就再也看不到这个家长。”她认为,因为孩子的作为让父母感觉失尽颜面,为了不想面对这种不愉快的状况,家长就选择“淡化与脱离”。自然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亲子或是亲师之间的关系与成长,完全没有加分效果。
  • 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是社会国家未来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贵人,老师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任何人都不应该轻言放弃这上天赋予的神圣使命。
  • 老师出了一道奇怪的作业:列出所有你讨厌的人。不过,没人知道下一步是什么。然后,老师请学生带蕃茄来上课,并且在蕃茄上面写下那些讨厌的人名。
  • 孩子们惧怕老师是极为常见的事情,尤其在新学期伊始。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长周末或寒假结束后返校时。家长们既要教会孩子对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警惕,还要让孩子轻松地面对那些可信任的成年人,这对我们来说还真有些难度。不像稍大点儿的孩子,年幼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未达到能区分事物的程度,也无法凭直觉感知危机,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年累积才能达到的。
  • (大纪元记者温婧编译报导)开学之际,我知道许多家长正考虑去见孩子的老师。家长去见老师可能会有多种原因。例如,自我介绍、向老师提供更多关于自己孩子的信息、关心学校如何开学等等。如果你正打算去见孩子的老师,在这里我想与家长们分享一些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