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运筹帷幄的康熙大帝

作者 : 孑伊
font print 人气: 59
【字号】    
   标签: tags: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 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勤慎朝政

康熙身上有三种血统、三种文化、三种品格。康熙的三种血统,他父亲是满州人,母亲是汉人,祖母是蒙古人;他又受了三种文化的影响,他的满族师父教他 讲满语,写满文,教给他骑射,他的汉族师父教他四书五经,所以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

康熙对朝政讲勤慎,康熙亲政是从他14岁时开始,当时亲政叫“御门听政”,就是皇帝亲自主持朝廷会议,议商和决定军国大事。

御门听政在乾清门前,参加御门听政的主要是:九卿(礼、吏、户、兵、刑、工)六部的尚书,和左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还有大学士,参加御门听政的还有起居注官。每天早上辰时与大臣们讨论奏报,议商军国大事,无论寒暑无一例外。

清朝皇帝御门听政从康熙一直到光绪,康熙处理军国大事时非常谨慎,早年在他宫廷的柱子上写了三藩及河务、漕运三件大事。

康熙亲自派侍卫逆黄河而上一直到黄河源头星宿海,往返行程两万里,绘制黄河全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经过实际踏勘绘制成的黄河图,任用贤能的官员来治河!他任用靳辅做河道总督,靳辅每天给康熙上八个奏章,陈述自己对治河的意见。

编纂典籍 兴修园林

康熙重视文化教育,创建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像考成》、《数理精蕴》、《珮文韵府》、《清文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康熙主持编纂的典籍有六十多种,大约有二万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

康熙修建了畅春园、承德避暑山庄、热河木兰围场,他的孙子乾隆又继续兴修三山五园(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这样就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推到最高峰,清朝园林兴修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这座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一倍的皇家园林,决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休息场所,这些按照蒙古、西藏等民族风格修建的宫殿庙宇,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蒙藏等各种上层人物进入山庄,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受,透过这一片片幽静淡雅的山水,人们似乎又回到了二百多年以前。

和善蒙古 重农治河

蒙古曾经分为三大部分就是(漠南蒙古,漠西蒙古,漠北蒙古)。漠南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经过两代人努力,完全征服漠南蒙古,也就是内蒙古。漠西蒙古就是准噶尔蒙古。

准噶尔的噶尔丹率领军队南进威胁王朝。康熙决定亲征,打败噶尔丹。漠北蒙古,康熙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完全解决喀尔喀蒙古,也就是外蒙古。所以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中国从秦汉时的匈奴到明朝,蒙古这个历史难题两千年来没有解决,康熙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贡献。

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康熙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他下令停止圈地,六次下江南巡察黄河、水利,修黄河、淮河、永定河。康熙的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结语

康熙文武双全,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涉猎西方科学;既能上马左右开弓,御驾亲征击退噶尔丹,又能治国安邦善于管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坐镇北京取得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说明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康熙有着过人的智慧,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以条约确保国家在黑龙江的领土不被侵犯。康熙特别重视教育,奠定了持续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成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著名的医书,书中记载了古人对于疾病的认识与医治手段。这期让我们透过介绍古代大夫的治病工具,一窥古人的治病哲学。
  • B>四)德修命转
  • 旷,字子野,冀州南和(今河北省南部)人,他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音乐家(当时地位最高的音乐家名字前常冠以“师”字)。史书上没有记述师旷出生的具体时间,据估计,师旷应该主要生活于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即公元前572-公元前532年。
  • 汉光武帝刘秀召董宣任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光武帝的姐姐)的奴仆杀了人,因为躲在公主府,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外出时,该奴仆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等公主的车辇走过来,董宣勒住马迫使车子停下来,用刀画地,大声斥责公主的过错,喝令该奴仆下车,当场杀了他。
  • B>一、不受秽物
  •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列为儒家“五经”之首,产生于周代礼乐文明之下,其价值不局限于文学,从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了周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审美观、信仰等,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和以周礼为核心的华夏文明的特质,是对华夏文化的颂扬。
  • 清朝时,有一位姓陈的盲人,非常精通摸骨算命的小道,远近驰名。当时漳州的一位总镇官员(注:总镇是清代负责地方军事的官员)慕名把他请到自己的府上。
  • 礼乐文化倡导“以德配天”的君子风范。“以德配天”是周人德治思想的宗旨,正所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传统文化将各种美德都赋予了君子。君子人格对后来的中国士大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人一生的道德追求。
  •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戏曲奠基人。然关汉卿究系何方人氏,多年来一直众说不一,主要有四:一为大都(今北京)说,见元钟嗣成《录鬼簿》:“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二为解州(山西解县)说,见清邵平《元史类编》:“关汉卿解州人,工乐府,着北曲六十种。”;三为燕人说,见元熊自得《析津志》;四为祁州(今安国市)说,见清乾隆《祁州旧志》:“关汉卿,时祁之伍仁村人也。……”比较而言,前三者皆语焉不详,且惟此仅见,缺少佐证。而祁州说所言较详,较具体,且当地又有大量关于关氏遗址、遗事的传说佐证,多数关学研究者倾向此说。
  • 马文安娶妻吴氏,貌极美好,性也聪敏,善持家政,不过骄气颇深,嗔心亦重。因之,婆媳之间常常发生龃龉,所以每逢马文安回家的时候,婆媳二人在他面前互相诉说:做婆婆的说媳妇不孝;做媳妇的说婆婆不仁,双方各执一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