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碑雷击 刻碑得子

作者 : 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一、利益百姓 神仙敬重

张乖崖在成都做官时,梦见自己被神仙招去。正说话间,忽然有人进来,向神仙报告:“西门黄兼济到!”当时走进来一位束发道人。那位神仙,立即接待他,对他非常礼貌恭敬。

第二天早晨,张乖崖派人请“名叫黄兼济的人”过来,黄兼济到来后,张乖崖一看这人,完全是梦中所见到的那位束发道人。

张乖崖问他:“你有什么善行?为什么神仙十分尊敬你?”

黄兼济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大善行。只不过在麦熟时,用平价收进,到第二年青黄不接、百姓生活艰难时,就用平价卖出。买进卖出,都是一样的价格,对我没有什么损害,对百姓就解除危急,就是这样罢了!”

张公(张乖崖)听后,不禁感叹,连忙让属僚扶他到座上,张公连连向他行礼。

一个人做了好事,利益百姓,神仙对他都很尊敬。黄兼济的行为事迹,可以广泛推广。大家都知道“做好事能受神仙尊敬”,就会有更多人去仿效了!

二、碎碑雷击 刻碑得子

唐代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一生致力于医学,著有《千金方》、《千金翼方》等书,传于后世。

孙思邈曾经在无意中,救活一条龙,后来由于龙的回谢,使他得到龙宫的药方。他用龙宫的药方治病,效果很好,便将此药方编入《千金方》中,刻碑,以传后世。

当时,有个人知道此事。这人为牟取暴利,便立即把刚刚刻好的石碑,以官权霸占为己有,拼命拓下(古代的一种复制方法)来,准备将药方印成书卖钱,并击碎石碑。很快,天降暴雨,那个霸权自利者,便被巨雷打死。

后来,有一位善良的人,自己出钱,再次请原先的那个匠人,重新刻了碑文。珍贵的《千金方》,这才得以传之后世。

这位善良济世的人,夜里梦见孙思邈对他说:“你本来命中无子。因为刻了《千金方》,当得贵子。”不久,他的妻子果然怀孕,生了一个儿子。长大后,成为大贵人。

碎碑的人,只想着专横霸道,自私自利;刻碑的人,只想着济世利人。其结果是:只知道自利的人,他何尝得到利益;只想利益他人的人,他又何尝没有得到利益呢?

三、不露痕迹 消除弊政

明朝宣德年间,曾经派遣太监到西洋(当时称爪哇以西的印度洋为西洋,并包括沿海的陆地)寻宝,花费不计其数,死人不可计算。

天顺年间,有人建议皇上:再派遣人去西洋。皇上就命令兵部主事人项忠,参考过去的寻宝档案,制订新方案。

当时刘大夏任郎中(官职名),他先到放案册的地方,把案册藏起来。办事人员找不到那些案册,就使这件事就停了下来。

后来,项忠以丢失案册的事,责问档案的管理人员。刘大厦笑着说:“这是弊政(指下西洋寻宝事),即使案册仍在,也应毁掉,以除后患,怎么还要追问那些案册的去向呢?”

项忠惊醒,对刘公(刘大夏)肃然起敬,道歉说:“您的阴德动天,我这个位子,应当属于您了!”后来,刘大夏果然升官到太保大司马,子孙历代贵显。

推广刘公的做法,世间一切有害的文字,都应当毁灭。诲淫诲盗的书籍、诽谤佛法的书籍,应属重中之重,都应该销毁,以免贻害后世子孙!@

(以上均据清代《安士全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华夏文化是神传文化,华夏文明之所以长期繁荣世代传承,主要得益于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崇高智慧,儒释道精神蕴涵其中,敬天顺天之传统,追求“天人合一”。
  • 孔子作《春秋》言灾异述天道。《春秋》为儒家《五经》之一,被后人称为“礼义之大宗”。《春秋》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六年间的历史大事,涉及多国。内容包括天文气象、政治经济、社会生产与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
  • 对于灾异,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朝廷专门有钦天监这样的机构来监测天象、地震等,有关人员要收集相关情报,提出建议上报皇帝。一旦出现灾情,皇帝要发表“罪己诏”,反省自己是否失德,要避殿、减膳、罪己、求言等,以补过失;地方官要去忏悔,分析发生灾害与人心的因果关系。
  • 前两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中国古典传奇中的两个警世内涵——“人生如梦”和“返本归真”及相关的几个传奇故事,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另一个主题︰
  • 们在之前的几期节目中从不同角度谈了中国古典传奇中的警世内涵,今天再来讲讲这样一个主题——
  • 四川巴县陶生,少年美貌,同学称之为“小潘安”(潘安是古代的美男子)。一年端午节,乡人举行龙舟竞渡活动,陶生出城游观。偶见一位少女,随其嫂在树下休息,少女对陶生注目凝视良久。嫂嫂拍着少女的肩膀,开玩笑说:“那人是陶家小潘安。以你的才貌,如果与他相配,也算终生无憾了。”少女红着脸,微微一笑说:“只怕我命薄,没有福份消受。”当时人声喧哗,陶生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
  • 常州有一位生来就不能讲话的人,姓蔡,名字忘记了,人们都叫他“蔡哑子”。他的家,世代居住在城北面的青山庄。因为家里生活贫困,他就以行乞为生。
  • 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三岁丧母,是靠穷 苦的奶妈费氏,抚养成人的。长大后,先是以卖画为生,后在穷朋友的帮助下开始读 书。四十三岁时,考中了进士,随后担任了山东范县(现属河南)知县。 郑板桥自幼便对穷苦百姓充满感情,做官后更是处处想着穷苦人。
  • 诸葛亮十七八岁的时候,隐居在南阳卧龙岗,在那里搭了个茅庵,一边开荒种地,一边发奋读书。
  • 中华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字小乾坤大”,反映出古人的正统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汉字的形像呈现着宇宙乾坤的万象纷呈、蕴含着造化的神秀灵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