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与他的养生学说

作者 : 山行
font print 人气: 206
【字号】    
   标签: tags: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亦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他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他活到一百四十一岁才仙游。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博通经史 百家学说,七岁时就能“日诵千言”。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被人称为“圣童”。

到了二十岁,他就能侃侃而谈老子、庄子的学说,并对佛家的经典著作十分精通。隋唐时孙思邈曾推拒当官,唐太宗更亲自上山拜会。不过,更为出名的,是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 《千金翼方》。

一、孙思邈的传世著作

孙思邈一生著作八十余部,除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还有《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一卷、《会三教论》一卷、《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一卷、《龟经》一卷等。

《千金要方》三十卷,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两字命名。

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是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显着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千金翼方》三十卷,书名取“𫐐𫐄相济”、“羽翼交飞”之意,属孙思邈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记载药物八百多种,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

二、行医理念与医学贡献

孙思邈把行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他在其所着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茧,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寥寥词组,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世人面前。

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孙思邈极为重视妇幼保健,着《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千金要方》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大纪元图片库)

《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三、孙思邈的学术成就

在药物学研究方面,孙思邈倾注了大量心血。从药物的采集、炮制到性能认识,从方药的组合配伍到临床治疗,孙思邈参考前人的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心得,写成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其中《千金要方》载方5,000多首,书中内容既有诊法、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最好的总结。

而《千金翼方》载方近3,000首,书中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对《千金要方》作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

孙思邈又是世界上导尿术的发明者。据记载: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撒不出尿来。孙思邈看到病人憋得很难受的样子,他想:“吃药来不及了。如果想办法用根管子插进尿道,尿或许会流出来。”

他看见邻居的孩子拿一根葱管在吹着玩儿,葱管尖尖的,又细又软,孙思邈决定用葱管来试一试,于是他挑选出一根适宜的葱管,在火上轻轻烧了烧,切去尖的一头,然后小心翼翼地插进病人的尿道里,再用力一吹,不一会儿尿果然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下去,病也就好了。

孙思邈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品性,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备至的伟大人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孝节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统四字道德准则。忠、孝是中国古代社会道德的价值观,与做人应坚守的“节”,与人类应遵循之行为标准“义”一起,成为主流社会观念文化。
  • “夫孝,德之本也。”(《孝经.开宗明义》)“孝”字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为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 字。
  • dfsfs
  • 《说苑》云:“天地动而万物变化”,所以动与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动则变。其于时空经纬之间有着广阔而深邃的内涵,正因为宇宙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天地万物方得以呈现。日月运行,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暝的变化,在地成就山川河域动植高下的气象。
  • (shown)伏羲氏怀大德,负天命于人世,所以在神的授意下,得到《河图》,从而悟破了天地人之奥秘,传下八卦太极。而孔子终其一生求见《河图》、《洛书》而不得,这也是天意的安排,否则儒家就不能独成一家承传至今。
  • 这是发生在明代年间的事。吴庸言少年时一表人才,又有见识,一位相士见后告诉他:“你骨骼匀称,是可以享受五福的人,应当多做善事,来迎受上天对你的庇荫。”随后又指他的心说:“只怕这里作怪,难以保证你不学坏,望你能自戒。”
  • “亥”字以“二”为字首,以“六”为字身,这是拆字法的初始。汉代的图谶,大多是点点画画。宋代谢石等人,才专门用此卜筮之术,往往有奇异的灵验。
  • (shown)近年,尤其1999年以来,世界各地都发生了大量的神佛雕像流泪,甚至流血的神迹。根据历史圣像流泪的记载,无一例外,都是在预示着某种不祥或灾难即将发生,是神在警醒人们,赶快寻找一条安全逃生的道路……
  • (shown)不同的天象对应着不同的地象,而不同的地象又对应着人体不同的脉络运转。而这之间起核心和驱动作用的,就是人类的道德。当道德不够而流通恶业时,就会带来灾难,出现天灾人祸。
  • 唐代书画家李思训是唐朝宗室。他的画作都极为超绝,善画佛道、山水、楼阁、花木、鸟兽,除了取材实景,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奇异秀丽的山川,还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境界,即所谓“时靓神仙之事,合然岩岭之幽”。《唐朝名画录》称他为“国朝山水第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