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我要换老师”

作者:黎薇
font print 人气: 1265
【字号】    
   标签: tags:

儿子升小学三年级,学校规定升三年级时学生要重新分班。重新分班后,不仅同学不一样了,级任老师也会跟着换了。开学没几天,这天下午,儿子放学一回到家书包一放,就气呼呼的往沙发上一坐:“妈妈,我一定要换老师!”

咦?我这8岁的儿子虽然活泼好动,但是平时脾气很好,很少有这么大的情绪反应。

“怎么了?”我停下手边的工作,坐到他旁边。

“你开学第一天时还说这次的班导老师非常好,今天才第三天,怎么差别这么大啊?”我问儿子。

“我第一天还觉得她很好,说话很温柔,还发糖果给我们吃。没想到今天她就变了,很凶很凶的。我和同学只是在打扫的时候说了一下话,老师就罚我们站在教室后面反省;国语小组长收作业簿慢了一点,老师就很大声的骂她,把她都骂哭了……”

“喔,原来是这样。”

“打扫时说话会不专心,速度慢会影响接下来的其他事情,你下次要改进喔!”

“那她也不应该那么凶啊,我觉得她好可怕!”儿子还是有些愤愤然。

我柔声对儿子说:“你就再观察看看吧,也许明天就不一样了。”

接下来的一星期,儿子仍然每天回家都不高兴,总是对我说要换老师,说老师今天又怎样,又如何如何凶等等。儿子说的换老师其实是想换到其他班级去,这样就是不同的班导老师了。在台湾的小学里,如果家长对带班的级任老师有强烈的不满意,或是孩子实在无法适应这位老师的教导方式,是可以向学校申请给孩子转到别的班级的。

但是,我不想让儿子有这种“随心所欲”的想法,我希望从小培养他能承受压力,能适应环境与能调适自己;也希望孩子在学校就交由老师管教,做为家长的不去插手。因此我对他说,我们不能凡事都去逃避,换了也不见得会更好,也许还会有其他问题,到那时又该怎么办?再换吗?老师凶一定有原因,如果你都做得好,老师怎么会凶你呢?你就做好你自己,不要害怕。

我扶着儿子的肩膀,低头看着他的眼睛说:“你会给这个老师教也是缘分,也许正是因为你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才会遇到这个老师呢!”

儿子听完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又过了几天,儿子一回到家就兴高采烈地对我说:“妈妈,你说对了耶!给这个老师教也不是偶然的。我们班导老师是大学名校的数学专科毕业,数学非常厉害。我以前数学很差,上课都听不懂,现在班导教的我都听得懂,而且题目都能做对,真是太棒了!”儿子一边说一边在原地又蹦又跳的。

我问他:“那你还换老师吗?”

“当然不换了啊!而且我发现老师也有温柔的一面,只要不要‘惹’到她就行了。”儿子笑嘻嘻地跑走了。

后来我去学校服务时遇到儿子的班导老师,在跟她聊天时,她无意中透露出以前她没有当班导时一点也不凶,做科任老师很轻松也不用管那么多,当了班导什么都要管,而且学校还一再强调要老师严厉一点……

是啊!现在的老师难为,如何能松紧适度、慈威并重,不但让学生心服口服,还要让家长不会反弹、抗议,这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呢!

作为家长,我想,不论任何情况下,家长最好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评论老师,反而要适时引导孩子去尊敬师长。除非是那种非常离谱或是出格的教育方式,否则不管老师怎么做怎么教,去到学校就把孩子交给老师,家长则要常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多了解情况、并尽量地支持老师,这样才能把孩子教好。@*

责任编辑:谢秀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教训,没有仔细研究,就主观臆断,自己把“Mufti Day”变成了“Muffin Day”, 险些闹了一个大笑话。
  • 冯曦今年12岁,在学校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是位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她的母亲谦虚地表示自己并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教育方法,更不像其他的家长,给孩子上那么多的补习班。
  • 开车送孩子上学已经10年了。原本不会开车的我,在孩子转学后,因为路程较远,开始了送孩子上学之路。没人相信我会做这么久,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 上天很公平,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只有一次的机会,度过了就不能回头重来。我们真要努力思考许多事情。
  • “你买两份相同的报纸回来做什么?”看到2年级的阳阳买报纸回来后。蒋老师夫妻惊讶地问他……
  • 教育孩子,大人有责任,也总是恨铁不成钢,彼此之间因而有磨合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一定要陷于紧张,或养成责备、怀疑、否定口吻说话的习性,或说出责备的话,伤害彼此的感情吗?
  • “为什么要听爸爸的? 爸爸也要听我的!”Alan发出不平之鸣。 有时候Alan觉得,我对他的要求太多了,他似乎想要多一点空间,可以自己决定自己想要干嘛。Alan的抱怨,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在抗拒我建立的规则,他的抱怨,有时也能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还有更好的办法让双方都觉得满意。
  • 两个可爱的孩子一回家,就用百米速度冲到我身旁,淘气地说:“此次月考我们都是状元郎耶!夫人,有没有打赏?”
  • 年前,我们一家3口开始讨论:10年后我们会在哪里呢?可能是各奔前程,只能在网路上碰面吧?!现在数一数,还差3年就到期了,而孩子们也陆续面临未来的人生规划问题。这几天,听了儿子、女儿的讨论,我放心多了,他们真的有感受到社会的压力、台湾的压力、世界的压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