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闹医荒 外国医生时来运转

人气 1439
标签: ,

【大纪元2014年08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文婧德国报导)看专科医生要等几个月,甚至半年,这在德国已不是稀罕事,而且医生越来越少,日后等待时间会更长。为此,政府想出不少对策,其中之一就是为外国医生行医开创条件。

德国的医疗保健系统相对健全,但住在偏远地区的居民却还是有看病难的问题,因为乡下医生少,供不应求,专科医生更少。最近住在莱法州中部一个小地方的汤先生感觉眼压不正常,轻微出血,但打了五、六个电话都约不上时间,至少三、四周,五、六周以后才有可能,有的眼科诊所直接就说,不接收新病人,正值假期,实在顾不过来。类似汤先生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而且恐怕会越来越严重。

联邦医生登记册的数据显示,目前私人开业医生平均年龄将近55岁,6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十年间,会有大批医生退休。而更严重的是,没有人接替这批老医生。

民调机构infas询问了一万多名开业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最近公布的结果也十分令人担忧:五年多后,现有私人诊所中将有四分之一不得不关门,因为他们找不到接班人。

年轻医生出国多

因为专业要求高,德国大学培养出来的医生数量本来就不多,再加上不少年轻医生出走国外,给医生荒火上浇油。据报导,奥地利和瑞士是德国“外劳医生”的首选之地,因为那里没有语言障碍,可以和病患无障碍地交流;其次就是美国、瑞典、英国和西班牙。

和其它欧洲国家相比,德国医生工资不高。相对来说,这个职业担负的责任巨大,一个小失误就能造成灾难性后果,所以德国医生们认为自己的收入和身受的压力不成正比,这也是年轻医生出走的一个原因。

另外,医生开业手续过于繁琐。德国Hartmannbund医生联合会主席Klaus Reinhardt表示:“德国的健康卫生系统非常复杂,以致于很多医生自己都搞不懂,所以不敢开业。”

不想自己开业,也可以去医院工作,但这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作条件不好,平均每星期工作54个小时;对于年轻医生来说,值夜班和周末加班是家常便饭,劳动强度在各行业中名列前茅。单身时还可应付,一旦结婚生子,家庭和工作通常不能两全。

对于很多既想有比较好的工作条件,又能避免开业繁琐过程的医生来说,去外国当医生就成了一条捷径。

帮外国医生重新披上白大褂

“流动医疗站”是解决医生荒的一个办法,比如在石荷州的一个地区,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定期开着小型巴士到附近的城镇巡回,给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还有专家建议,某些病可以使用远程诊疗的方法,即病患通过E-Mail或者iPad将病痛处的照片传给医生,医生再通过相同的方法将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告诉病患。

为了解决医生荒,德国政府也放宽了对外国医生从业的限制。直到几年前,严谨的德国人仍坚持,在国外接受医科教育的医生如想取得行医执照,必须到德国医学院回炉。这让绝大部分外国医生知难而退,转行当护理,有些人甚至不得不从事和医学完全没有关系的职业。

随着医生荒愈演愈烈,联邦政府也认识到,与其让这些专业人才去开出租车,不如帮助他们重新穿起白大褂。现在,外国医生只需参加一个专门培训班(Integrationskurs f□r Ärzte)就可重新行医,在这个班里主要学习德语,同时还要加强专业知识,医院实习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培训班时间从六个月到一年不等,有的费用由欧盟出;有的需要自己付钱,但可先贷款,日后再分期偿还;也有基金会为外国医生提供奖学金。

还有的机构专门为完全没有语言基础的外国医生提供德语课,毕业后拿到B2级水平证明,这通常是参加专门为医生量体裁衣的培训班的前提。

自从2009年第一个培训班举办以来,外国医生数量增长率明显加快。2013年增加了十分之一,达到近3.6万人。其中73.3%来自其它欧洲国家,主要是东欧和南欧;有17.9%来自亚洲。

了解德国社会的最佳途径——大纪元欧洲生活网。

责任编辑:贾南

相关新闻
德国医荒 卫生部长欲取消医专限额
提高待遇 德国鼓励医生下乡
行业薪资差异大  德医生收入高
外国医生缓解德国医生荒 语言最挠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