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治国必辨忠奸”

作者︰华翰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111
【字号】    
   标签: tags:

张九龄(678~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唐代时的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进士出身,屡官至右拾遗、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副宰相),后被李林甫所谮而被谪外任。他善诗文,有《曲江集》传世。

张九龄所处的时代,是被史学家誉为唐王朝“开元之治”(713~741年)的盛世。唐玄宗执政之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但是,他在后期即天宝年间 (742~755年),却成为耽于酒色的人君。吏部尚书李林甫以宗室封为晋国公,勾结宦官把持朝政,监察御史杨国忠,也因堂妹杨玉环得宠,后封为贵妃,而权倾内外。

张九龄痛感奸人当道,朝政日非,多次上书言事,撰写文章。他强调用人必辨忠奸!在《奏封侍中不可赏功》一札中,他沉痛地指出:“国家之败,由官邪也!”为此,他以刚正耿直,著称于朝廷,但却遭到李林甫等人的怨恨和诽谤。

张九龄认为,忠奸是可以辨别的,“奸佞与忠良之臣,形相似而心不同也。”谄媚乖巧之徒,表面上效忠于朝廷,而实际上却有奸宄之心。刚正耿直的人,虽然言辞直白,实出于安邦报国之诚。作为贤明的人君,要亲贤臣而远佞臣。

他说:“相贤则国家平治,相佞则父子不保。”又说:“佞尤必去也,而贤乃可保。”(均见《远佞第二章》)。像这类确具远见卓识的言论,掷地真有金石声!

张九龄在《亲贤第一章》中,对于如何才能做到亲贤这个议题,也是泾渭分明的。他说:“苟欲亲贤良,不可不去谗媚也”、“苟欲亲贤明,不可不去宠幸也”。这些表章奏疏,都是直指权奸,专门针对李林甫、杨国忠之流而发的。他不仅有识见,尤其有勇气!

另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说,张九龄见朝廷文武僚属,都趋附于杨国忠,冀求得到富贵。而他呢?却从不登杨家府门,致使杨国忠对他十分不满。

张九龄并不介意,他对好朋友严挺之等人,私下议论说:“今时之朝彦,皆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于沟壑中,祸不远矣!”意思是说,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就像乞丐一样,有朝一日要大祸临头。那时,这群附势之徒,不仅祸国,也必害己。

果然,天宝十四年(755年),以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那些趋炎附势之徒,都身败名裂。至于杨国忠,则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被士兵杀死。有不少的人,甚至于被灭族。为此,该文作者王仁裕接着说:“(张)九龄之先见,信夫神智博达也!”

张九龄是唐代的名相,他刚正廉明,忠于职守,主张不循资格用人,又设十道采访使,以整顿吏治。后来,因受权奸李林甫所谮而罢相。但他恪守情操,不更名节。他在被贬谪以后曾作〈感遇诗〉十二首,其中一首写道: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此诗借春兰、秋桂,欣欣向荣的本性,和高洁的志行,表明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求得某些权贵者的赏识。

他的《曲江集》中的许多诗文,均可作为从政的参考。至今读来,犹令人满口流香,心志纯明。@

责任编辑:王书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节, 操也”(《说文解字》),指气节、节操等。气节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高尚人格,表现为坚持真理和正义,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 dfsfs
  • (shown)近年,尤其1999年以来,世界各地都发生了大量的神佛雕像流泪,甚至流血的神迹。根据历史圣像流泪的记载,无一例外,都是在预示着某种不祥或灾难即将发生,是神在警醒人们,赶快寻找一条安全逃生的道路……
  • (shown)不同的天象对应着不同的地象,而不同的地象又对应着人体不同的脉络运转。而这之间起核心和驱动作用的,就是人类的道德。当道德不够而流通恶业时,就会带来灾难,出现天灾人祸。
  • 唐代书画家李思训是唐朝宗室。他的画作都极为超绝,善画佛道、山水、楼阁、花木、鸟兽,除了取材实景,多描绘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和奇异秀丽的山川,还结合神仙题材,创造出一种理想的山水画境界,即所谓“时靓神仙之事,合然岩岭之幽”。《唐朝名画录》称他为“国朝山水第一”。
  • 宋太宗赵光义谋害兄长宋太祖赵匡胤,篡夺皇位,多行不义,遗害后世,子孙两次绝后,还落得整个皇族沦为金国奴隶的奇耻大辱。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他一生都在为国分忧造福百姓,不惜四次被贬。范仲淹清苦一生,却后世兴旺,福贵八代,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
  •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脍炙人口,玄奘是历尽艰辛,远足数万里,前后十九年载誉归来。
  • 包拯,字希仁,北宋时安徽庐州人,他自幼学习经史,仰慕古代圣贤所为,有“报国安民”之志。先后任开封知府、监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性峭直,立朝刚毅”,一生为民请命,是百姓心目中的“包青天”,堪称中国历史上的清官典范。
  • 东晋太元十二年,从外国来了一个和尚。这个洋和尚十分了得,他不仅能够吞刀吐火,还能够从口中吐出珠宝金银等宝贝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