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属骗贷案海外官司不断

人气 3

【大纪元2014年08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古春秋报导)最近,汇丰、渣打、花旗和南非标准银行等外资银行开始其海外的法律诉讼行为,使青岛金属骗贷案进一步发酵。

中国企业由于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形成的巨大资金需求使影子银行体系不断膨胀,通过金属融资等渠道,从海外获得规模庞大的资金。据悉,中国信贷总额目前已经超过GDP三倍,贷款规模增加之快类似于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市场情况。

外资银行起诉金属骗贷案主角

陆媒《华尔街见闻》8月4日报导,中国金属骗贷案正在发酵,诸多外资银行陆续诉诸法律行为。

上周,汇丰控股和荷兰银行起诉青岛港金属融资骗贷案主角、德正资源董事长、新加坡公民陈基鸿。汇丰要求新加坡高院清算陈基鸿掌控的中骏资源,称该公司未能偿付430万美元。

德正资源集团成立于2004年9月,注册资金3.7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铝熔炼厂、电厂以及煤矿。据报导,德正资源在青岛大港存有2万吨铜和1万吨铝,法人代表陈基鸿。

花旗集团8月1日(周五)也在伦敦商业法庭开始诉讼程序,对中国两处港口的2.85亿美元融资的相关权利提出法律要求。

被卷入融资骗贷事件的渣打、花旗、南非标准银行等外资银行相关贷款总计近10亿美元。

资金链断裂引发金属融资调查

陆媒《和讯网》6月16日报导,今年5月底,青岛金属库存规模出现了异常波动。当地主管部门开始调查德正资源子公司青岛德诚是否用同一批金属向多家银行重复抵押,仅青岛当地就至少有17家银行被卷入,涉及资金至少148亿元人民币,多家大行涉及金额都在10亿人民币上下。据知情人消息称,这次出事主要是因为公司资金链断裂风险暴露。

有媒体报导称,通过铜融资获得的银行资金部分可能会进入高利贷、房地产行业,以期获得高额投资回报。近几个月,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降价促销、多地楼市成交量下滑和房企资金链吃紧,这些资金面临风险。

报导称,作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一部分,金属融资信贷市场规模相当庞大。

高盛预测,过去4年,中国企业仅从海外获得的金属融资额高达1100亿美元,约为同期中国短期债务总和的1/3。

中国企业债增速类似美国金融危机前情况

中国企业长期面临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从正常渠道无法得到需要的资金。因此中国企业不仅通过虚假贸易、金属融资,还进入国际债券市场获取资金。

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底,中国企业发行的海外债券规模高达2730亿美元。而数据服务供应商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企业的海外企业债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60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在香港。

金属融资不是融资贷款的唯一形式。大宗商品基金RCMA Capital首席投资官Doug King担忧,中国针对融资贷款的调查还将扩展到铁矿石和大豆领域。

当前,中国信贷总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倍,贷款增加之快类似于美国金融危机前的信贷市场。

花旗预计,中国公司今年将开始偿还外债,这可能导致资本外流。世界银行表示,人民币走弱和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都可能成为催化剂。

惠誉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仅亚太区银行业对中国的贷款敞口就高达1.2万亿美元,资金规模在2010年以来增长了250%。

(责任编辑:姜斌)

相关新闻
青岛查金属库存 曝中国再抵押骗局
中国重复质押金属仓单骗贷 花旗渣打调查
外媒:青岛金属欺诈案掀开中国金融黑暗一角
高盛:铜融资或刺破中国经济泡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