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文化造敦煌(八)

从敦煌石窟看信仰与文化(1)

作者︰林洁心
font print 人气: 258
【字号】    
   标签: tags:

五、从敦煌石窟看信仰与文化

自古以来,信仰与文化是分不开的。信仰影响文化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文化反过来又滋润着信仰。

看到敦煌石窟那些美轮美奂的伟大艺术作品,不禁令人思考这些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这些绝世超凡的作品又是出自何人之手?创作过程的资金、原料、设想、构图又是怎样的呢?

(一) 无名的大师与佛教艺术

敦煌石窟的造像与壁画是个大型工程,创作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要在这荒漠的戈壁滩上,用泥巴和岩石创造出辉煌,真是对创作者脑力加体力全身心的考验。

是什么力量让那些石窟开凿者、石匠画工,日复一日挥舞着匠斧和画笔?生生不息,孜孜不倦,延续了千年,而且与出资开窟的供养人不同,敦煌石窟的开凿者多数没有留下姓名。几百个洞窟、上千年历史、几千幅画面、一部巨大的敦煌艺术史,总共只留下了平咄子、汜定全、温如秀、雷祥吉等十来个人的名字。

石匠画工们的姓名从来就是渺小而卑微的。他们或来自中原内地,或西域诸国,他们或是平民百姓、高德大僧、朝廷管吏、来往商人……,他们只留下辉煌的作品,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有关画工们题记的窟号。莫高窟第303窟平进子。第444窟汜定全。第185窟宋承嗣。第290窟郑洛生。还有第196、401、33、34等窟。)

但那些非凡的艺术作品却记载着那些无名工匠的追求,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看吧!画工用手中的笔写神,塑匠则用自己的手传神。

莫高窟第259窟北壁东起第一龛佛像,自在超逸、慈悲、深邃,薄薄的袈裟随身垂落……。

莫高窟第248窟佛苦修像,将苦修者袈裟里边凸起的锁骨和凹陷的肋骨也刻划出来……。

莫高窟第257窟中心柱南向龛上层思惟菩萨,姿态十分绝妙。左膝架着右腿,右腿架着左臂,左臂微微撑着前倾的身体。把几个支撑点重叠一起,不仅姿态优美,重心也更加稳定,整个身体便被安排得巧妙、合理、自然和谐调。菩萨的境界也就体现在这曼妙的灵性中了……。

莫高窟第170窟力士,做为护法与降魔的神,塑匠抓住力士发威的一瞬,强调他全身虬劲的肌肉,暴胀的血管,绷紧的筋脉。一时发髻振颤,衣带飞举,气势磅礡,威不可挡。无论身体各部分的比例,还是肌肉和骨胳的结构,都完全符合生理关系。

敦煌的塑匠把佛、菩萨、护法神的神态刻划的那样逼真,每一个细节又是那样绝妙,感染力极强。这种描绘生命真实的表现手法,绝非凭空想象。

在中外艺术史上都有过这样一个时期--把形像的逼真,结构的准确,质感的如实,做为不遗余力的追求。由此诞生出光耀古今的艺术珍品。

造像衣服的纹路与质地也刻划的真实准确。

莫高窟第328窟佛,长长而光滑的天衣随身而落,转动折返之间,躯体的形态自然呈现。没有一点牵强,没有一点硬造。艺术的标准就是真实的表现。特别是这长衣从莲台垂落下来时,在每一个莲瓣上都随形而起伏,这就将莲台优美的形态显现出来。

表现衣褶的优美自然还有--莫高窟第320窟佛、第386窟佛、第83窟游戏坐菩萨、第319窟游戏坐菩萨、第205窟迦叶的背部和阿难的袍身……。

莫高窟第328窟胡跪菩萨,胡跪的姿态为敦煌独有,它是虔诚的化身。

莫高窟第130窟南大像,是一尊巨佛,在面积不足十平方米的狭长的空间里,佛头塑成七米之大。这样,站在底层仰面而视,可以清晰看到佛的面部;站在顶层,又能看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巨大宏伟的佛头。丝毫不会感到它不合比例。反而,那脸容安祥,五官凝重,却使人感到佛的威严、博大,佛法无边。

佛、菩萨的手印,就是手的姿式,是天国世界的语言。说法印、施无畏印、禅定印、与愿印、降魔印、莲花合掌印……,敦煌石窟的手印千变万化,丰富生动,散发着美妙智慧的气息。各种姿势的手印,向人们传递着天机,启迪悟性,韵味无穷……,不知画工塑匠的灵感来自何方……。
简练精致、线条流畅的壁画,更表现敦煌画工的技艺精湛。

莫高窟第320窟,表现圆圆的佛光,只用了一笔,多么匀整与自信!

莫高窟45窟西壁龛内南侧著名的“菩萨头像”,眉毛左右各用一笔,线条飘洒俊逸,中间浅而两端深,正好表现菩萨额头的饱满与立体。上眼睑左右各画一笔,眼珠各点一笔,只画上眼睑,不画下眼睑,眼珠一半略藏在上眼睑内,这就简练而精确地体现了菩萨低眉垂目、安祥慈悲之态。

鼻孔仅点一笔。小小一点,前浓后淡,虚实之间,生动地强调出鼻孔凹进去的感觉。嘴唇用一笔,只勾出嘴缝,嘴的含蓄美便被表露无遗;特别是在嘴角处折返的一笔,使嘴唇似张欲翕之感尽在其中。

如此美妙清纯的神情,一共只用了寥寥八笔。

莫高窟第280窟三弟子,几乎只是几个色块就使三个笃诚恬静的佛弟子站在眼前;第23窟群童,不过用粗笔信手涂出的身影,就极生动地表现出嬉闹的孩童们的稚趣……。

从中国美术用线条造型这一点来看,敦煌画工远在唐代以前,用笔与用线就已臻极高水准。西魏时期画在窟顶上白描的牛、猪、猛虎和天鹅,都是带着生命感觉一挥而就的。用笔的洗练与生动,潇洒与优美,不亚于近现代任何一位绘画大师。

一切杰出的艺术都是这样:最简练的方式和最丰富的内容,构成最为出神入化的境界。大道至简至易,足见画工纯熟的笔法和非凡的悟性了。

敦煌画工的许多创造,实际上领先于中原。比如,采用连环画、通屏和对屏形式,就是敦煌最先做出的创造。莫高窟第257窟西壁中层连环画。第98窟北壁联屏画。第148窟东壁南侧立轴连续环画。

在唐代,中原绘画处于勃兴期,朴拙有余,成熟不足,构图能力尚且有限。可是敦煌画工却能经营出如此盛大场面的巨型画作。结构错综复杂,人群相互遮翳,景物与人物混同一起。然而,层次明晰,疏密有致,张弛合度,繁而不乱。重重叠叠,浩浩荡荡,更显天国华贵无上之盛况。

如莫高窟第161窟窟顶、第217窟窟顶、第138窟东壁北侧、第9窟窟顶、第179窟东壁北侧等。@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节, 操也”(《说文解字》),指气节、节操等。气节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高尚人格,表现为坚持真理和正义,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 长孙皇后,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十三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 五代、两宋的绘画,绚丽多彩。它继承了唐代丰富的传统,竭力创造,出现了大步迈进的气象。尤其是两宋绘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
  • “人的命,天注定”,“善恶终有报”,这些老人们经常讲的话,现在很少有人相信了。很多人为了改变命运不择手段,其结果如何呢?唐代牛儒僧在其《玄怪录》中记述的李岳州的故事,也许可以给我们些启发。
  • 文品如人品,只有忧国忧民的人才能写出千古流芳的文字,文品之渊源在于道德学养之纯正,诗文必承载至道,才能达到最佳的弘道效果。
  • 人生在世,寿夭贫富,虽说命中注定但今生所为亦非常重要。为善获福,作恶招灾,依人心之善恶,可随时改变。天地神明,鉴察分明,丝毫不爽。人能一心向善,广积福德,则虽遇凶厄而化吉祥。若任意非为,种下罪根,虽本有福而终得凶灾,此因果法则,自然之理。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是世界上闻名的天朝大国。盛唐时期指的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段时间,这个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繁盛景象,被后世称为“盛唐气象”。
  • 子一生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使文教大宣于世。他教化人们,谈做人的具体道理,注重从当下的事做起,从解决现实的人生问题做起,其它的事,自然就会豁然贯通。
  • (shown)专家认为,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都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经常处在正性情绪中的人,可以保持内分泌的平衡和身体机能的协调,也可增强免疫力,表现在脸上就是面色红润、容光焕发。
  • 《诸葛亮文集.便宜十六策.举措》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又说:“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人才是治国的根本,治国和人才的关系,就像房屋和柱子的关系,人才短缺了,国家也就难以维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