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正义(24):宇宙与时空

作者︰子正
font print 人气: 95
【字号】    
   标签: tags: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唐.王勃〈滕王阁序〉

“宇宙”现在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概念,但其含义是什么?又为什么用汉字“宇”和“宙”来表示呢?还是从解字谈起︰

宇,金文从宀(ㄇㄧㄢˊ mián,房屋),于声,于(即“竽”)也兼表如竽声扩传之意,表示前脸敞开的廊房(后也表示屋檐)。如《易经.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由“廊房”引申出“房屋、住所”之类的含义。如《楚辞.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进而引申出“天地四方整个空间”之类的含义。如《荀子.赋》:“充盈大宇而不窕(有间隙,不充满),入却(通“隙”,缝隙,空隙)穴而不偪(ㄅㄧ bī,逼仄;满)者与?”

“宙”表示的是两个字的含义︰

一、甲骨文一形从冂(jiōng ㄐㄩㄥ,划定的范围或独立的空间),由声,由(从其所出)也兼表所由出之意,表示宏广无极的天穹。如《管子.宙合》:“天地万物之橐(ㄊㄨㄛˊ tuó ,大而无底的袋子),宙合有橐天地。”

二、甲骨文二形从宀(mián ㄇㄧㄢˊ,房屋),由声,由(从其所出)也兼表所由出之意,表示横跨前后屋墙的大梁(中柱)。如《淮南子.览冥训》:“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屋檐)宙之闲。”

可见,“宇”与“宙”都表示“天空、苍穹”这样的含义。但细究,两者的表意侧重又有差别。从两字的字形与本义可以看出,“宇”侧重表示空间的广延性,而“宙”则侧重表示空间的纵向(高度维)延伸性。

所以自古迄今,两者往往连用,以涵盖四方上下整个空间,亦即“六合”的概念。如《吕氏春秋.审分览.执一》:“故圣人之事,广之则极宇宙、穷日月,约之则无出乎身者也。”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宇宙空间虽然无极,但从“宇”与“宙”二字的构成上看,却都是有边的。换句话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浩瀚无际的宇宙其实是有界的,所谓“天外有天”。如《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宇宙广之无垠,高之无极,天地万物,存于其中。而天地万物,也同时存在于“时间”之中。所以,“宇宙”所表示的不仅是空间概念,同时也包含时间概念,“宇”、“宙”连用时,“宇”往往表示空间,而“宙”则往往表示时间。

如《鹖冠子.天权》(战国.楚):“连万物,领天地,合膊同根,命曰宇宙。知宇故无不容也,知宙故无不足也。”另《文子.自然》(文子是老子的弟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为什么用“宙”表示时间呢?因为“宙”由“冂”与“由”构成,“由”表示“由此而发生”,是时间属性,而时间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即“冂”中展开的。

“宇宙”的时空属性,后来也用“世界”表示。后文,我们将讨论“世界”的涵义。@*

点阅【汉字正义】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今世界上唯一传承下来至今愈显活力的古老文字--汉字,近代以来亦曾遭遇两次重大挑战。
  • 让我们先看看历代字书(及韵书)的收字情况: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甲骨文已发现单字4378个(《甲骨文字编》,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李宗焜,2012年),其中已识2000余字,公认1000余字。
  •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清末维新派人物谭嗣同(1865~1898)其所着的《仁学》一书中提出︰“尽改象形文字(即汉字)为谐声(即拼音文字)。”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明确主张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的人。
  • 中华汉字是神传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字小乾坤大”,反映出古人的正统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汉字的形像呈现着宇宙乾坤的万象纷呈、蕴含着造化的神秀灵气。
  • 与“国语罗马字”(简称“国罗”)运动南北相映的是“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运动。发起者是1920年代旅苏的中共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肖三、王湘宝(刘长胜)等人。
  • 智,从日从知。知谓通晓事理,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为智,也就是知。其本义作“智知也,无所不知也”,即智慧之称。
  • 《说苑》云:“天地动而万物变化”,所以动与变之间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动则变。其于时空经纬之间有着广阔而深邃的内涵,正因为宇宙中有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天地万物方得以呈现。日月运行,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暝的变化,在地成就山川河域动植高下的气象。
  • 国语罗马字,全称“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是一套汉字拉丁化方案,即用26个拉丁字母表示汉语的声、韵、调。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公布,与注音字母同时推行。
  • 与“国语罗马字”(简称“国罗”)运动南北相映的是“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运动。发起者是1920年代旅苏的中共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肖三、王湘宝(刘长胜)等
  • 1909年(清宣统元年),陆费逵(1886~1941,中华书局创办人之一)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字〉,首倡在国民教育中推行简体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