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物】有济世之才的宰相管仲

作者:刘晓

人气 106
标签:

【大纪元2014年09月07日讯】管仲,名夷吾,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父亲曾是齐国的大夫,然而到管仲这一代后,却是一贫如洗,但管仲丝毫不以贫困的生活为耻,他经营了小本生意来维持家计,更是认真的苦读诗书,勤练武艺,希望能有朝一日一展抱负。

管仲辅佐齐桓公(网络图片)

尽管管仲十分热中于仕途,曾三次踏入官场,却都因得罪了官僚而遭到放逐、罢黜的命运,但他并不气馁。幸运的是,他有一位知己鲍叔牙。家境富有的鲍叔牙十分了解他,并给予他精神和经济上的援助,而管仲也不辜负鲍叔牙的厚望,孜孜不倦,从不懈怠。

关于二者的关系,历史上流传着这样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他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

正因为如此,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有一段时间齐国朝政很乱,公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获聘辅佐齐国的公子纠,而鲍叔牙辅佐了其弟弟公子小白。管仲和鲍叔牙非常有先见之明,各自护送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到鲁国和莒国。

当时的齐襄公是个残暴的昏君,他在一次内乱中被齐国大臣所弑,当襄公崩逝的消息传来后,两个公子都急于赶回齐国去登基。这时,鲁庄公命令管仲,赶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狙击赶路的公子小白,管仲那一箭射中了小白的铜制衣带的钩。也许是天命所定,公子小白从草地上爬起来,继续驾着马车,一行人不分昼夜的赶回齐国去登基了。

即位后的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这一天在书房里,齐桓公正思索当时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的情景,这时鲍叔牙进来看见齐桓公脸上的肃杀之意,便说:“如果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话,一定要以管仲为相”,并说明了管仲有经世济民的才能,齐桓公听罢同意起用管仲为相。

自从管仲当上了宰相之后,齐国国运蒸蒸日上,无论是经济、农业、税赋等等,莫不兼顾。除此之外,管仲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策。齐桓公和管仲立下誓约,与诸侯歃血为盟,果然,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充分的发挥了“尊王攘夷”的精神,南征北战、无坚不摧。齐国在诸侯国里脱颖而出,成为最富强的国家,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不过,当时的楚国并不愿听从齐桓公的号令,齐国大将纷纷请缨去攻打楚国。管仲认为齐楚旗鼓相当,双方开战必将使生灵涂炭,因此表示反对。但他却想了一个妙计。他派齐国一百多个商人去楚国买鹿,并扬言:“齐桓公买鹿,不惜重金。”当时鹿还是稀有的动物,只有楚国有,一头鹿需花二枚铜币。

楚国的商人听说后,纷纷加价,一头鹿的价格不断暴涨,管仲的收购价提到了四十枚铜币,与数千斤粮食的价格相同。楚人放下农具,士兵放下武器,也相继去深山捉鹿。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如山。就在此时,管仲下令各国商人禁止将粮食卖给楚国。楚国人缺少足够的粮食,无法抵御齐国的进攻,楚王只得同意臣服。管仲的智谋由此可见。

由于管仲有独特的见解,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有匡复天下、成就大事的自信,因此深得齐桓公的信任。由于操劳过度,管仲一日染了风寒,性命垂危。齐桓公听说后,前来探视,并喂食管仲汤药,管仲感激涕零,说道:“臣一生之中有两大乐事,一是结交鲍叔牙这个知己,二是遇到像您这样的明君。但遗憾的是臣再也不能为齐国百姓效命了。”说完之后不久便去世了。

管仲在世时,还以自己的政治主张为基础,写就了《管子》一书。中国历史上像管仲这样有抱负、有恢弘气度的宰相实在不多,而这也正是他留名青史的原因。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鲍叔牙和管仲
鲍叔牙和管仲 人气 52
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与鲍叔牙 人气 24
管仲与鲍叔牙(多图)
成语故事:“管鲍之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