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垂钓的姜子牙(下)

font print 人气: 106
【字号】    
   标签: tags:

樵夫武吉上山打柴时,经常看到姜子牙在溪边钓鱼,却从没见到他钓到鱼,有一天武吉走过去,把姜子牙的钓竿拿起来,只见线尾连着一根针而不是鱼钩。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道:“有智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又问子牙说:“你这钩线为何不曲?我教你一个方法吧!你把这根针用火烧红,打成钩样,挂上香饵,线上再用浮子,鱼来吞食,浮子一动,就知鱼来了,往上一拎,钩挂鱼腮,才能钓到鱼,这才是捕鱼的方法啊。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啊!可见你如此愚钝,怎么会有飞熊这样的道号呢!”

子牙答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夫在此,表面是垂钓,我的目的却不在鱼。我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阴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呢!那非大丈夫之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此画题为“磻溪渔隐”,传说为姜太公钓鱼处。元.黄公望〈磻溪渔隐〉(国立故宫博物院)

从这段文字当中可知,姜子牙渭水垂钓其实就是在等待时机遇到名主,而他一方面懂得修炼人不可杀生的道理,另一方面,用直勾钓鱼这种方式来引得别人的注意。从此“上钩者”不再是鱼,而是人,是王侯。这正体现了姜子牙的智慧。

在谈话间,姜子牙算出这位樵夫进城卖柴会有人命官司,直言告诉他,当时武吉虽然不信,事后果然印证姜子牙所言不虚。

但因为武吉是一个孝子,当周文王用“画地为牢”的方式惩罚他时,他因为思念母亲心切而大哭。后遇贵人相助,允许他回家一段时日料理好双目失明的母亲衣食,再回来受罚。

回家后,他母亲了解情况,让他再去找姜子牙,姜子牙告诉他保命的方法。这个方法让文王用八卦推理,误认为该人自杀了,其实他没死,还在当地以打柴为生。可见很多道术都是有层次之分,更高一层的能迷惑或者破解低层的道术。

后来,当武吉第二次出现在文王面前时,姜子牙与文王的缘分也就到了。武吉不仅搭起文王与姜子牙的缘分,后来也成为姜子牙的徒弟之一。

周文王到渭水边找到姜子牙,邀请他出山,周文王见姜子牙的鱼钩是直的,好奇问之:“渔人所用之钩是曲,奈何公之钩为直?”姜子牙对曰:“吾之钩,愿者上钩尔兮!”太公又呼曰:“愿者来,不愿者去焉尔!”

周文王大惊,心想:“莫不是指吾乎?吾正是为求才而至此。”又云:“吾辈有眼无珠,实为失礼。”姜子牙说:“无妨。”文王又问到:“纣王无道,民不聊生,愿公担任吾之师,可否?”姜子牙应允。

周文王请姜子牙上辇,摒退拉车手,亲自扶着子牙乘坐的车辇,一共走了八百零八步。姜子牙说我保你周朝八百零八年。

可见古来贤德的君王对待有能力的人都是十分恭敬的。这本身就是君王仁爱的一种表现;反过来说正因为有君王礼贤下士在先,才会有君王的江山稳固、福泽子孙在后。

后来姜子牙先后保着周文王和周武王,并和周武王一道带着诸侯消灭了纣王。在杀妲己的时候,起先命人斩杀被捆绑的妲己,怎料妲己用妖术,让人不忍下手。最后姜子牙没有被其表面所迷惑,亲自出手杀死了这个害人无数的恶魔妲己。

在整个武王伐纣过程中,姜子牙也几经生死。这一方面是磨练他做为修炼人的意志,另一方面是他自己没有完全听师父的话而招来的。当初下山时,元始天尊就告诫他:“此一去,但凡有叫你的,不可应他。若是应他,有三十六路征伐你。东海还有一人等你,务要小心。”

后来,遇到曾经跟他一同学道的同门申公豹叫他,开始他没回头应答,后来申公豹以故人的名义,他就动心了。结果在帮助武王伐纣的时候,果然遇到重重阻碍。

至于说申公豹一心想求得人间名利,出于妒嫉心,不顾一切跟姜子牙作对,结果,到最后,丧心病狂,违反自己的诺言,死于非命,以身堵北海眼了。

姜子牙最终完成自己点将封神的职责,也帮助周室完成改朝换代的使命。而在封神过程中,他最终忘记把自己封个什么神。这展现姜子牙的无私和元始天尊的识人。后来姜子牙被周武王封到齐地,成为齐国始祖。

在齐地姜子牙想起:“昔日下山至朝歌时,深蒙宋异人百般恩义,因王事多艰,一向未曾图报;今天下大定,不乘此时报恩,就是忘恩负义之人耳。”于是派人带着礼物和书信前往朝歌,问候宋异人夫妇。

身为人要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虽然当时宋异人夫妇已经故去,其产业由儿子打理,而且比以前兴旺。

这更说明一个问题:善恶有报,正因为宋异人夫妇对姜子牙“倒楣运”时那般好,才有日后的辉煌,而且宋异人表面上帮助一个落魄的人,其实他也间接帮助姜子牙完成元始天尊所托付的封神的大事!这种善举就不是一般的,那福报自会很大。

姜子牙之后给周朝奠定完整的统治结构与体系,而且在兵法上做出卓越贡献,以致后世的兵法名家都参考姜子牙的经验。

《封神演义》只是明朝人写的一部“小说”,但其普及性远远超过正史记载。而且很多有关姜子牙的典故、传说流传于后世。人们喜欢姜子牙这个人,不但觉得他有趣,更觉得他无私,他虽然刚下山时历尽坎坷,但渭水垂钓的智慧让他有机会得遇名主,最终完成自己的使命。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王书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节, 操也”(《说文解字》),指气节、节操等。气节是重要的做人理念,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高尚人格,表现为坚持真理和正义,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 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 望文学的天空,经典作品可谓是繁星满天。古人云“文以载道”,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一个“道”字,其具体而微地集中表现为在人生感悟的过程中对崇德修身的颖悟,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天命观和道德观,为心灵指明方向。
  • 古语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 中华汉字是神传文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美,其表意特征更使其具有极其深远的内涵、意蕴,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反映出古人的正统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等多种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 帝喾,姬姓,名俊,号高辛氏,为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 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 王维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他的诗风也随着人生的经历、佛法修炼的领悟而变化。前期的诗,诗人青春年少,正值盛唐时节,多是反映现实生活;后期国家动 乱,隐居之意萌生,多是反映忘情山水田园,离世绝尘的愿望。
  • 曹彬是宋朝开国大将,为宋朝统一了西蜀和南唐。他虽然是威震天下的大将军,却生性仁厚。
  • 语云:“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乃实在确语,凡做昧心事欲瞒人者,真是“掩耳盗铃”,因为天理在制约一切,报应只在早晚。
  • 清代时,有一县丞候补去江苏,委任他接替前任县丞管辖四个团镇。他携带家眷赴任,到任时,前任官因病已亡故。这一年遭水灾,朝廷下令一方面免除百姓钱粮,一方面由政府发放赈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