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对人类的未来下注(2)

保罗.沙宾(Paul Sabin)/译者:池思亲

人气 302
标签:

篇名:对地球的未来下注(续)
过去四十年来,持续的人口成长以及更富庶的人类社会,显示了人类比埃利希预期的更能面对自然限制。埃利希透过一九九四年的一篇探讨“最佳人口数量”的文章表示,五十五亿的人口已经“很明显地超过地球所能负荷”。埃利希和共同作者宣称,地球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约莫是在十五亿至二十亿之间。自那之后,地球人口又增加了十五亿人。究竟,人类是在什么方面“明显地超过”地球的承载力呢?确实,很多人正在遭受贫病之苦,而气候变迁也正威胁着地球,但人类似乎尚未走到埃利希所预期的绝对极限。我们是否真的超用了地球资源,使得世界人口面临充斥灾难的未来?我们还无法确切得知,究竟地球可以承载多少人口,人类也很可能已经为世界末日架好了舞台。只不过,那一天看似还很遥远。

埃利希论述风格的问题在于,像他这样子的环境悲观主义者,往往容易太过不理智地预测市场如何运作,以及资源稀少的发生过程。针对资源成本飙涨的悲观预测,显示了这个问题相当常见。对石油价格将会很快上涨至一桶好几百块美金的恐惧,促成了另一场针对石油价格的赌注,而像埃利希一样坚信资源稀少迫在眉睫的一方,再度惨败。二○○ 五年,投资银行家马修.西蒙斯(Matthew Simmons)用五千块美金,和记者约翰.提尔尼与丽塔.赛门下注,赌当时约六十五块美金一桶的石油价格,二○一○年时将上涨三倍至超过两百块一桶。然而,二○一○年时,石油平均一桶才不过八十美金。若将通货膨胀的因素一并考量进来,五年内石油价格才增加了不到百分之十,和西蒙斯对于未来的悲观预测相去甚远。如同上述这类前景黯淡而论点带有缺陷的预测,具有更广的意涵,因为它们是致使美国“绿产业”和“绿能源”出不了头的根本原因。在将国内能源从化石燃料转向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以及能源节约上,美国政府的政策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短期来看,针对重要资源的负面预测,如太阳能级硅可能逐渐减少,还有化石燃料价格可能大幅上涨,导致了过度具有野心的商业计划,和可以创造多少新工作的夸大估算。美国大型太阳能发电公司破产,绿能经济计划相对而言也没有创造新工作,或是在短期内提振经济复苏。想当然耳,来自中国政府的积极补助,只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中国政府甚至协助中国制造业者,将商品廉价出售给美国。

赛门的胜利,使人得以一窥能源市场的重要见解:资源的稀少和丰沛,彼此之间存在动态的关系。丰沛的资源不会只是稳定地变得稀有,而稀有的资源藉由价格逐渐上涨,也将刺激创新和投资。定位新资源和设计廉价方案,催生了新科技。新的资源丰沛时期来临,甚至还可能有过度丰沛、或是供过于求的情况发生。了解这个循环的过程,对于成功制订公共政策而言相当重要。对于资源稀少的过度恐慌,很容易导致品质低落的经济管理,包括令人窒息的价格控管、因恐惧而生的生产或消费限制,还有国家对于预期价格高涨的资源进行投资,结果只是昙花一现。换言之,过度的悲观主义,终究要付出代价。

然而,埃利希本人还是对自己在第一次赌注的基本逻辑深具信心。他在二○ 一一年的一场访谈中表示,人类正走在“毁灭维生系统”的道路上,一旦时间到了,整个社会就会崩毁。这种说法有很大的魅力,让人不禁想要去观察近期事件中的衰败迹象。只不过,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弹性市场,以及人类的聪明才智,让这种悲惨景象不太可能发生,且绝非注定会发生。“石油峰值”将造成社会灾难与大规模经济混乱的预测,或是航空业将在几年内因为高油价而停摆的预测,同样也在环境主张之中遭受质疑。

另一方面,朱利安.赛门与其他环境主义批评者,却也已经从过度而错误的资源稀有和末日之说,获得了过多的自信。赛门的论述往往是“问题将催生解决方案,让人类比起问题发生以前,还要来得更加富庶”。只不过,不断只是着重于强调光明面的赛门,却让解决环境问题变得困难重重。赛门总是指出,美国的空气和水源愈来愈干净,而不是愈来愈脏。但他自己却未曾承认过这种环境进步里所含有的讽刺。环境愈来愈干净,部分原因乃是出自于埃利希等环保分子所促成的监管行为。经过数年的努力之后,环保分子成功迫使制造业者不再在汽油和油漆之中添加铅,因而改善人类健康;他们也成功改变汽机车废气排放系统,减少了空气污染相关的呼吸道疾病。这些环境层面的改善,通常都比批评者担心的花费来得少,因此对抗气候变迁的成本或许也不如预期的高。赛门对于未来前景的看好,因而持续打击了解决现今环境问题的这些努力。赛门的乐观主义,矛盾地遏止了这些他所乐于接受、对进步有所贡献的市场和科技创新。

赛门仿佛认为市场是和社会分离的,而不是将市场视为人类的创造,也有其集体盲点或局限。许多经济学家和赛门有志一同,认为只要市场能为经济成长的外部成本负责任,那么市场就能够适时解决环境问题。只不过,这是一个很大的假设。近几十年来的经济研究显示,要想除去资讯不对称和不劳而获的人,并且消除外部成本,是相当难以达成的目标。市场有能力为社会成本负全责,这种概念已然失去信任。市场的失败无可避免。有鉴于此,许多经济学家倾向于针对污染课税,迫使做经济决策的人,也将外部的社会成本纳入个人决策的考量因素。然而,这些在真正推行上的困难,使得例如针对化石燃料征收碳排放税的政策,迟迟无法推动。

赛门和埃利希针对五种矿物价格所下的赌注,并没有证明市场力量会让价格在未来下跌。而价格的下跌,也并不代表埃利希对于环境遭受威胁的担忧,就是全然愚昧的。如果他们不是选择在多数金属价格已上涨了十年的一九八○年开始比赛,赛门也很可能不会赢得胜利。赛门对于人类智慧和适应力的信任根深柢固。他在最活跃的时期甚至还曾经宣称,人类终将找出使用其他金属制造铜的方法、能够取得宇宙资源支持人类生命,并且会找出方式喂养未来几千年持续增加的人口。赛门对于未来的观点太过童话,从来不曾真正提过要如何实现这些愿景。赛门乌托邦式的观点,往往和埃利希反乌托邦的未来看法相反;而两者都使人无法专注于更实际的政策与行动。@

摘自《对人类的未来下注》(脸谱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责任编辑:颜静莲

相关新闻
金秋环境日 绿色生活GO
空间与心灵的净化整理术:一团乱
试着回顾你一整天经历了什么
工作时的环境都是“眼睛的后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