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奖 埋没40多年

人气 29676

【大纪元2015年10月0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凡综合报导)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美国、日本两名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此诺奖的中国人。讽刺的是,屠呦呦的成就40多年在中国国内未获公认,84岁的屠呦呦至今还不是中国两院院士。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

诺贝尔奖颂辞强调,屠呦呦等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最严重的部分寄生虫病治疗上,开发出革命性疗法。屠呦呦参与研发的青蒿素,对疟疾治疗具有显效。

反讽的是,现年84岁的屠呦呦在大陆境内被称为“三无学者”,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更无中国两院院士头衔。据悉,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屠呦呦于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及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1年获得有诺贝尔指标之称的拉斯克奖(Lasker Award),是首位得此奖和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后,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得到灵感,在实验室中终于从青蒿叶子中成功提取青蒿素,获得对鼠疟、猴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在屠呦呦的论文中,曾表示梦想是用古老的中医药,促进人类健康,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它的好处,“青蒿素是古老中药的真正馈赠”。

几十年来,这种被称为“东方神药”的青蒿素每年都在挽救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

墙里开花墙外香 研究成果40年在国内未获认可

但屠呦呦的成就40多年后才得到国内外的普遍承认。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前院长饶毅曾经直言,尽管青蒿素到底是谁先发现的或有争议,但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这一步,“至今被认为是确认青蒿粗提物有效性的关键”。饶毅说,屠呦呦在国内名气不大,最后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而屠呦呦的老朋友、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也表示,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已经44年了,“这么长时间得不到公认,我想,对任何一个科学家来说,都会觉得不公平”。

李连达曾描述屠呦呦的率真直言:“她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或个别谈话也好,她同意的意见,马上肯定;不同的话,就直言相见,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但却落选中国科学院士的,在大陆并非单独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等人都是例子。

大陆官媒曾承认,这些人并非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而是只懂默默工作,不善交际应酬。

财新网质疑中共科技体制

10月5日,大陆财新网报导称,屠呦呦获诺奖对中国科学的冲击,是今天的人们不能不反思的问题。

文章质问:屠呦呦做出举世公认的成就,为什么没有得到任何国内的重要认可,没有大奖、没有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荣誉称号?屠呦呦在1970年代做出重要成就,条件很差、经费有限,今天中国的经费大增,用于支持什么工作,什么人?

文章还质疑,现在的体制,在浪费钱,还是能够出现更多的重要工作?中国的文化,是在压制人,还是能够支持更多的屠呦呦、张亭栋?我们应该麻木不仁,继续浪费,还是深刻的反思、实际的改革?中国科技界由无德、无才、无能主导的现象,是否应该得到改变?#

责任编辑: 高静

相关新闻
三位科学家合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高效抗疟药物青蒿素将投入广泛使用
高效抗疟药物青蒿素将投入广泛使用
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出现抗药性 引发忧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