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内在赢家 赢得人生金牌

作者:彭台临教授(台湾)
font print 人气: 127
【字号】    
   标签: tags:

“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歌德

谦虚受教 跨出舒适圈

“台湾参加奥运从未得到金牌的问题出在哪里?”我们曾邀请韩国籍的奥运金牌射箭教练李启式到台湾指导教练与选手。当我提及2002年赢得亚运金牌的袁叔琪有实力得到奥运金牌,李启式先生直率地指出:“袁叔琪的水准,韩国有100名以上的射箭好手超过她。”

李教练一针见血指出了我们常会为赢得亚运金牌就志得意满,就自认为有问鼎奥运金牌实力的缺点。

如何帮助选手们成为奥运金牌运动员?李启式简单的一句话:“要教练与选手‘谦虚受教’(be coachable)。”

谦虚受教者有3个特质:

曾任美国奥会医疗委员会心理学的主席丹尼斯.魏特利(Denis Waitley)指出“谦虚受教”的特质表现在3个方向:

1、易于接受指导:

这类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不会盲从,会信任自己的判断,会接受领导人的决策。

2、自我方向强烈,有追求个人诠释自由的动力:

这类人喜欢创新,能够从别人的意见中形成自己新的看法。

3、对纪律与组织有极高的忍受能力:

即使不是心悦诚服,但会尊重组织的纪律,依着既定的训练时间表、训练内容与份量及其他令人不愉快的需求。

由“优秀”走向“卓越”

1984年洛杉矶奥运游泳项目三金、一银得主南丝.赫格雪德(Nancy Hogshead)也认为“谦虚受教”是一位卓越运动员的基本态度,也是任何一个人要由“优秀”走向“卓越”的成功要素之一。

南丝指出许多人都说要找好教练,但是很少人反省自己是否“谦虚受教”。所谓“谦虚受教”是:同意教练要求你去做最好的。当你有很高的理想目标,就必须跨出自己的舒适区,让教练帮助你。

我们在雅典奥运跆拳道项目,能够赢得二金、一银的佳绩,我的观点是:跆拳道的教练团不断地提升训练的要求,选手朱木炎、黄志雄、陈诗欣与纪淑如都是“谦虚受教”的典范,他们都是尽全力的使自己由“优秀”到“卓越”的运动员。

肯定内在价值 成就最大赢家

“我年轻时注意到,我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于是我就十倍地去努力干下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越想赢,越是没有办法赢!”黄志雄回忆他在雪梨奥运时的经验。

2000年雪梨奥运,原预期跆拳道选手黄志雄有机会赢得夺金,结果,黄志雄只赢得铜牌。为了从失败中学习,我请教黄志雄问题出在那里?

当运动员的心中只想求胜时,就会陷入竞争的漩涡中,情绪会受对手的强弱及成绩领先或落后影响,导致无法获胜。

魏特利(Denis Waitley)认为奥运金牌的胜利者的秘诀是:“你必须先是个内在的赢家。”

内在赢家 赢得人生金牌

所谓“内在赢家”是能够认知自己的内在价值,而又能以它为基础,达成任何目标的人。

当心中只想打败对手时,就已经受到外物所役使了。我们会因对手的强弱而感到威胁或是松懈。一位具有“内在赢家”特质的运动员,不会因一时失利,而失去信心,他会在错误中学习,竞赛过程中,他不会将心志放在竞赛胜败的结果,而是自己在竞赛中,全力的投入,并且享受竞赛中的过程,越是遇到具有挑战的对手,越能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可以在竞争中,不断地超越自己。

各国顶尖选手都在奥运竞技场上奋力求胜,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激发出人类天赋的潜能。

奥运金牌运动员知道竞争的意义不是打倒别人,与别人一争高下,而是在竞争中学习,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含愤怒、怨恨、自嘲,而是能发自内心爱自己,爱自己的运动,并将爱传给别人。

训练奥运选手时,必须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内在价值,追求自己的目标,成为“内在的赢家”,不只赢得比赛,更要能赢得人生的金牌。◇

— —摘编自《我的奥运金牌之路:见证奥林匹克精神38堂课》博思智库出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于婉蘋台湾基隆报导〉朱奶奶每星期三的下午,都会来到仙洞国小教小朋友们写书法,12年来从不间断。朱湘怡是基隆市仙洞国小的退休教师,民国40年从香港来到台湾,早期在军闻社服务,结婚后才从事教书的工作;到仙洞教书30年从未离开。
  • 文章写作与阅读,就像文化内涵的编码与解码一般。文章承传文化内涵,作者写作就如同编辑文化密码一般,将其领悟到的文化内涵,隐含文章中;而读者透过阅读,解码文章含意,进而掌握整体文化内涵。只要留心观察,我们生活周遭处处隐含文化密码。
  • 王老师喜欢在教室中让孩子阅读《大纪元时报》,也喜欢带孩子走出户外,用脚阅读家乡。阅读大纪元,透过古人在报纸中演出的精彩历史,让孩子学习重德行善的道理;孩子在家乡巡礼的户外教学,能触摸在地曾经上演的故事,让他们真实感受祖先给他们的启示。
  • 中国的古老典籍《乐记》曰:“德者, 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 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我音乐教育教学探索之路的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 经验丰富的教师都知道,一节课的开头与结尾至关重要。课的开始是导入环节,要简洁明了能够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课的结尾即结束环节要耐人寻味,最好能够启迪学生深深的思索。
  •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J. Dewey)在其大作《艺术即经验》提到:“艺术是转化自然的过程,是一种发现新关系的历程,也是一种完整的经验。”
  • 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J.Dewey)曾在《艺术即经验》(Art as Experience)一书说明艺术共同具备的内容包含了“兴趣”、“媒介”、“时间与空间”等。
  • 教育思想家杜威这句话说得好极了,我们可曾好好思考,不论在教学场域或生活周遭、公众社会等,我们是否常会用自己认为对的、经过分析性的言语来框架、限制、影响,甚至妨碍未来可能成为各领域的艺术家的学生或正在用行动实践教学艺术的同事,或诸多从事艺术与美的意念的艺术工作者?
  • 过去我在批改学生的文字作品时,大多采用开放的方式,尽量使用引导,而非直接指导学生某句怎么改,例如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你觉得还有怎样更好的方式可以呈现你所感受的一切,以及想传达给读者的画面感与律动感?”如果学生有好的文字作品,我会选择帮他投稿校内、外文学奖比赛,若是学生获奖一来可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二来奖获的荣誉也可鼓励学生养成不断创作的习惯。
  • 教导孩子阅读中国传统经典,可使他们增强记忆力、提高智能、增进学习能力和自信。长期坚持下来,还能学习到做人处事的道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