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圣哲孙中山》自序

作者:袁定华
font print 人气: 1070
【字号】    
   标签: tags:

(编者按)11月12日是国父孙中山先生150岁诞辰,大纪元网站从黄花岗杂志获得授权,连载《千古圣哲孙中山》,以供读者了解国父的生平事迹。

儿时,在一本《共和国国文》的小学课本中,读到一篇“放纸鹞”的课文,讲的是一个放风筝的故事:春季天气晴朗,孙中山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放风筝,风筝升上天空,大家都想拉住风筝走,争来争去,争持不下。一个年龄稍大一些的小朋友,把风筝抢在手中,自己拉着放,不愿让与别人。孙中山说:风筝是大家的,应该大家 轮流拉住放,只是你一个人拉住放,“不公平”。

这是第一次认识孙中山,也是第一次见到“不公平”这个词。故事还附有插图,孩子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孙中山穿着长衫,留着小辫。插图给留的印象很深,将近七十年过去了,至今还清晰的贮存在脑海中。儿童时代的孙中山,就反对事情的不公平,令人肃然起敬。

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所以数十年来,一直怀着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心情,在探寻先生的事业,寻找先生的足迹,但在退休之前,终日忙碌,无暇顾及。

白居易曾言:自此光阴归己有, 往日岁月属官家。

退休之后,有了时间,于是,阅读到了许多有关孙中山先生的书籍和文章,读后很受启发,于是,越来越渴望了解孙先生的人生经历,以及孙先生对中华民族超时代的历史功绩。

关于辛亥革命,在初中的历史课中就讲到了,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后失败了。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慢慢地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的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先生与辛亥先贤们一起,在推动中国社会制度文明化的进程中,前仆后继所开展的一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的成功,共和民主社会制度的确立,结束了自夏启开始,一直延续了四千多年的社会公权私有的家天下,革新了社会公权公有的制度体系,为中华民族开辟了崭新的历史航程。这是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的历代更迭所无法相比的。

二○○七年,二月二十一日(正月初四),从亲友任本命先生处借来《孙逸仙先生传》(吴相湘编撰)一部,如获至宝,喜出望外!因为在此之前(即元月二十七日),就曾梦想:若能写一篇《现代圣贤孙中山》的文章,来纪念“辛亥革命成功一百周年”、“中华民国开国一百周年”,那该是何等有意义之事啊!借到这部书,使梦想变为现实,前进了一步。

一年后,即二○○八年,四月二十二日(三月十七), 又有幸从“汉唐书城”购得《孙中山全集》一套。太兴奋,太高兴!因为《孙中山全集》的购得,为写纪念文章提供了史料保障。之后,又有幸获得了罗刚先生编著的《中华民国国父实录》一部,于是便下定决心,写出这篇纪念性的文章来。这虽是一个非常幼稚的想法,但还是想试着去做一做。经反复思考与琢磨,确定用《千古圣哲孙中山》作为篇名。

撰写《千古圣哲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孙中山先生;认识孙中山先生;纪念孙中山先生;宣传孙中山先生;使自己原来对孙先生的朦胧知觉,清晰化;对孙先生的敬仰,最大化。同时,想在此基础上,对孙先生的一生,试着做个概括性的总结。当然,也深深自知,以自己上不了台面的知识、学识水平,上不了台面的写作能力,想给一位立下“三不朽”功勋的超时代历史伟人的一生,作概括、作总结、立小传,简直是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盲目举动。用“不自量力”四个字,作为自画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然而,尽管如此,而内心对于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终日不能释怀,且产生一种冲动。故,怀着对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还是坚定地想试着做一做。自然,做成此事,了却心愿,也还是具备两方面的有利条件的:一是可充分运用孙中山先生的存世文献,一是可充分运用前辈们的研究成果。

数年以来,通过阅读史料,阅读文献,阅读前辈们的研究成果,深深感觉到,孙中山先生,一生辉煌,处处闪光。

一、孙中山先生通过对天下事、天下人、国家性质、政府行为的考察,将天下与人分为三类,将国家与政府分为两种。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们把人类社会的所有一切叫做天下,也叫做江山社稷,是一种权利财富,它与社会财富一样,同样存在“所有制”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把“上下五千年” 的天下所有制分为三类:一曰公天下;二曰家天下;三曰党天下。前一类,即公天下,既是古代的一种公平、文明的社会制度,更是现代一种文明的民主宪政制度;后两类,即家天下与党天下,则是一种野蛮的专制独裁制度。

人为万物之灵,是天下的主体,而人又是形形色色,天赋不一。孙中山将形形色色,天赋不一的人划分为三类:一曰先知先觉;二曰后知后觉;三曰不知不觉。先生认为:先知先觉是发明家;后知后觉是宣传家;不知不觉是实行家。此三种人,各有各的历史作用,世界上缺一不可。孙先生提倡: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更主 张:先知先觉者绝不可运用自己的才智,为己谋私,欺诈他人。应当为天下人,尤其为不知不觉者谋平安,谋福祉。

不论哪种形式的天下,都有国家与政府。孙中山又将国家、政府各分为两种:一曰民主国家;一曰专制国家。一是良政府;一是恶政府。

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推翻独裁专制的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的良政府。

二、创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国民革命的思想指导与理论基础,以此开展改天换地、翻转乾坤的国民革命。建立了三皇所未有,五帝所不及的不世功勋。

三、唤醒沉睡、麻木的华夏同胞,号召大家醒起来,觉悟起来,推倒满清,打破专制,解除奴隶地位,自己为自己谋幸福。

孙中山先生看到当时的四万万同胞处在满清专制之下,总是说满清皇恩浩荡,深仁厚泽,毫不知道被满清征服了二百多年,作了二百多年的奴隶,人人都是醉生梦死。所以先生大声疾呼:“今天中国安危存亡,全在我们中国的国民睡还是醒。要醒起来,中国才能有望。大家要醒!醒!醒!醒!”

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是一位历史的开创者,而不是历史的因循守旧者。先生创立民国,为中华民族开创了一种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民主宪政新生活。

孙中山先生为同盟会制订的这一政治纲领,因应世界潮流,顺乎民心,合乎民意,一呼万应,推翻腐朽的满清政府二百六十余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四千余年来的皇权独裁的帝国时代,创建起中华民国。把广大民众推上“皇帝”的宝座,自总统以至于百官群僚,皆为人民之公仆。

五、发动革命之初即向天下表明:我们进行的是平民革命,不是帝王革命,不是改朝换代。革命党人不做皇帝,所以不会为争夺帝位、不顾人民疾苦而进行战争。只是想将中华民族的国体、政体导向民主宪政而与世界同轨,以谋求国家的万世太平。

六、告诫国人:政党政治是民主宪政的基础,所以政党政治可谓民国之魂。政党政治必具三大要素:符合民意的党纲;高尚纯洁的党德;文明有节的党争。 只有政党政治趋于成熟,国家方能长治久安。

七、 “南京三月”,一手创建成一个完整无缺的中华民国,为求南北统一,为免战火蔓延,为免生灵涂炭,毅然决然辞去开国大总统职务。世人赞之曰:“公以一手变天下如反掌,即以一手让天下如敝屣,皆以为民也。”

八、视民主共和为生命。当袁世凯、张勋及其以后的军阀们,颠覆民国,践踏约法,破坏国会时,先生愤然高举护法救国大旗,发动护法战争,为护法救国竭尽心力。直至生命最后一息,尚言不及私,惟“和平、奋斗、救中国”一语,连诵数遍!而与世长辞。将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留与后人来完成。

孙中山,一个农家子弟,一介书生,一介平民。然而当他看清、看透天下大事(势)之后,为救国救民,竟敢于面对庞大的满清帝国,毅然决然举旗“造反”,他的行动可谓是惊天动地!他这是书生造反,文人起兵,事实上他是无兵可起的。这使我们不能不思考先生的雄心、胆略、勇气、魄力,究竟是从何而来?!思之再三,不得其解,使人不得不归之于“天赋超凡”一语。

孙中山义旗一举,天下景从,年长的、同龄的、年少的,有识之士,血性男儿,四面俊良,八方豪杰,无不乐意追随先生左右,投身革命,为国出力。这是一种魅力,一种无形的巨大魅力。先生的巨大魅力源自何处?无他,人格高尚,道德纯洁,光明磊落,至诚无息,革命目的至大至公而已。

孙中山先生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期间,开始阅读中华典籍,研究中国历史。在此过程中,深受良师益友何启、胡礼垣的影响,他们共同认为:汉文经史诸书注疏繁琐晦涩,十三经经汉儒宋学注疏之后,不仅未能表达原意,甚至多有乖误。因此,探究历史,必须要“研读原典,直接古人”,这便成为他们的共识。

王韬是一位当时富有革命思想、才华出众、精通英语的大学者,他与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合作,将十三经译为英文本并出版。他不为古人奴隶,注释大都明快切实,显豁精准。孙中山对这套中华典籍英译本非常爱好,于是,精心研读,贯通儒学。

综观孙中山先生一生,除其个人独具的超凡天赋外,追寻先生的足迹,即可找到先生的道德本源——与孔子思想一脉相通的内在融合,并在此基础之上另有新的发展。

在孙中山先生的视野里,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最为富有、最为强盛的国家。那时中国的强盛,是世界独强,无人可与匹敌,不像十九、二十世纪欧美各国的强盛,乃是列强,而不是独强!中国古代其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独强,那是因为古人拥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修身治国的政治哲学理论,而且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付诸实践。这套政治哲学理论,在外国的大政治家的著作里还没有见到,这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论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道理讲的是何等的透彻,何等的精准。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独有的宝贝。中山先生认为,这种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的道理,本属于道德的范围,今天要把他放在知识范围内来讲,才是适当。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又称为八纲,诚意,正心,修身,是修炼内里功的要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炼外表功的纲要。一个人,尤其是从政者,首先必须要修炼好诚意、正心、修身的内功,然后才能够修炼好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表智能。表里功夫,同时修炼,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否则将会步入歧途邪道。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所共知:意不诚者则心必不正,心不正者则身必不修,身不修者则家必不齐,家不齐者则焉可治国?国不治者何可谈平天下!孙中山先生一生行事,无不本于这一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

“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多有论述,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后,很多人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并不作直接回答,总是启发人们去自己思考、领悟仁的内涵。因为孔子认为,仁是每个人内心中与生俱来的一种美德,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自己求仁,即可得仁。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仁呢?孔子在《论语.雍也.如有章》中曾经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是孔子对仁的正面解答。

孔子仁的思想延伸到了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对于仁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精辟的阐释。孙中山先生说:

“仁与智不同,于何见之?所贵乎智者,在能明利害,故明哲保身,谓之智。仁则不问利害如何,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求仁得仁,斯无怨矣。仁与智之差别若 此,定义即由之而生。中国古来学者,言仁者不一而足。据余所见,仁之定义,诚如唐韩愈所云‘博爱之谓仁’,敢云适当。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 下有饥者,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与夫爱父母妻子者有别。以其所爱在大,非妇人之仁可比,故谓之博爱。能博爱,即可谓之仁。

“仁之种类:
一、救世之仁,
二、救人之仁,
三、救国之仁。
仁之种类,有救世、救人、救国三者,其性质则皆为博爱。何谓救世?即宗教家之仁,如佛教、如耶稣教,皆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盖其心以为感化众人,乃其本职,因此而死,乃至光荣。此所谓舍身以救世,宗教家之仁也。何谓救人?即慈善家之仁,此乃以乐善好施为事,如寒者解衣衣之,饥者推食食之,抱定济众宗旨,无所吝惜,居于乡,而乡称仁,居于邑,而邑称仁。此谓舍财以救人,慈善家之仁也。何谓救国?即志士爱国之仁,与宗教家、慈善家同其心术,而异其目的, 专为国家出死力,牺牲生命,在所不计。故爱国心重者,其国必强,反是则弱。”(注)

很显然,孙中山对于仁之学理的阐释,有着明显的发展。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解答深刻而精细的多。

由上述可见,孙中山先生道德、人格、情操的本源,无一不是植根于孔子思想、儒家学说之中。

孙中山既有来自儒家仁爱的情操,又有来自基督博爱的胸怀,这就铸就了孙中山完美的道德与人格。再加上与生俱来的超凡天赋,如此才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三不朽的功勋。
何谓三不朽?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认为:“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孙中山先生,三不朽之历史伟人也。其德、其功、其言,永驻后世仁者心中,静心细品,味醇无穷。其丰功伟绩,超凡勋业,常不在坊里言传之间,而是蕴涵于世人意会之中。现在若要用语言文字来作以表述,实在是太难太难太难!所以一个世纪以来,尚不曾见哪位学者做过此事。笔者不揣冒昧,想用“十二个字、三组词语”为孙中山先生的三不朽权且做一概括,以此求教于资深学者与社会贤达。

立德: 天下为公
立功: 开创民国
立言: 三民主义

古人云:一字,一句,能除天下公患之言,则为不朽之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五权宪法”等,皆为天下兴利除患之言,为民众启智教化之语。其功在继往,绩在开来,自当传诵千古,受益后人。

孙中山,一位千年不一见的超时代历史伟人,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叙述他,描写他,刻画他,都是苍白无力的。孙中山一生,高山景行,何需刻画!所以在撰写 《千古圣哲孙中山》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运用先生的存世文献,用先生的话语,先生的思想,先生的文章,先生的行动,来传递先生救国救民九死一生、百折不挠的坎坷历程,来展现先生令人无限景仰的精神风采与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

孙中山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有一呼万应风起云涌之时,亦有山重水复艰难坎坷之日,于斯时也,先生从不气馁,其毅力决心无不令人荡气回肠。先生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也曾感慨万端的说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而“真正的革命没有失败的道理”才是先生唯一的人生信念。笔者在撰写的日子里,反复阅读相关文献,心灵极为震颤,以致数度泪下,几为失声。

在撰写的过程中,除充分运用孙先生的存世文献外,还充分运用了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如吴相湘先生编撰的《孙逸仙先生传》,罗刚先生编著的《中华民国国父实录》。两位前辈虽已作古,对两位先生严谨治学而凝成的心血结晶,特致崇高敬意,并对两位前辈,再致衷心感谢!
二○一一年,是辛亥革命成功一百周年,二○一二年,是中华民国开国一百周年,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特以此篇奉献于孙中山先生及辛亥先贤们的在天之灵,以纪念先贤们三不朽的功勋。
写完全篇,心愿了却,感到一阵轻松。全篇三十余万字。今付梓面世,敬请方家指教,以便补充、修订。

袁定华 二○一○年十月十日

注:《孙中山全集》第六卷P22-23“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中华书局2006年11月第2版)。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第三十四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纽英崙中华公所与波士顿台湾同乡联谊会订于星期日(11月1日)下午2点至4点,在中华公所联合举办“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电影及图片展”。
  • 中华民国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为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日前出版新书《不朽的战魂》,书中92岁参与抗日的前国防部主计局副局长张济夏少将表示,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无条件投降,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民国上下莫不欢欣鼓舞,三百万国军部队奉令于各地待命,准备接受日军投降。
  • 万象阴霾打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 国著名作家张海迪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 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就像每个人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 困难,不要因为自己做不好事而自暴自弃,反而要设法克服困难,从困难中逃脱。
  • 中国掀起集邮热!现在有不少来台湾旅行的中国人,都会选择港澳没有的特殊纪念票,像是具有意义的孙中山、蒋中正和蒋宋美龄,以及近期101大楼邮票,都是主要收藏对象,而且每年都会有20%、30%的增值空间。
  • 中央银行将于11月12日国父150岁诞辰纪念日,委请台湾银行公开发售3万8千枚“国父孙中山先生150岁诞辰纪念银币”。纪念银币镌有面额100元,含银1英两,每1枚售价1,500元,采现场排队方式办理,每人每次限购1枚。
  • (大纪元记者林安波士顿报导)11月1日下午,纽英崙中华公所与波士顿台湾同乡联谊会假中华公所大厅举办了孙中山先生电影及图片展会,以纪念孙中山逝世90周年。由于珍贵的影片、图片得来不易,吸引了很多观众。放映结束时,全场安静无声,有人表示很受感动,脑子一片空白。
  • 金言:蒋经国带给习近平的启示
  • 自2013年10月由中共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下达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安全保卫条例》开始实施后,对三峡工程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有国内学者发表文章,再解读《安全条例》并分析认为三峡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重大隐患。
  • 中华邮政公司纪念国父孙中山诞辰150周年,12日将发行纪念邮票1组2枚,其中一张图案背景有国父的自传墨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