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名家系列‧雨果《悲惨世界》

纯善正信方能引导人类从地狱走向天堂

作者:文宇
font print 人气: 767
【字号】    
   标签: tags: ,

2012年12月25日上映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把150年前由19世纪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说再次搬上银幕。影片在全球引起热烈反响,尤其受到中国观众的盛赞。

《悲惨世界》(法语:Les Misérables)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巨著。虽然历经150年,《悲惨世界》的故事依旧感动着世界各国各族民众的心。就如作者维克多.雨果(Victor-Marie Hugo)当年所言,这部书是写给所有人的。“凡是男人愚昧无知、陷于绝望的地方,凡是女人为了一块面包而卖身、儿童因为没有学习的书籍和取暖的火炉而痛苦的地方,我的《悲惨世界》都会来敲门,说:‘开门,我找你们来了!’”

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人们痛苦的表面因素也许与雨果创作《悲惨世界》的150年前不同,但苦痛的本质却是一致的。雨果通过《悲惨世界》所传达的理念,跨越了时代,至今依旧影响着世间的人们。

作品中,雨果通过对主人翁冉阿让一生的经历,以及围绕主角出现的诸多人物所思所为的刻画,展现出各种各样人物对人生的理解,对善恶的衡定与选择。

这个珂赛特画像出自雨果1862年的原著中,由艾密尔.贝亚德(Emile Bayard,1837年-1891年)所绘制的插图。(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这个珂赛特画像出自雨果1862年的原著中,由艾密尔.贝亚德(Emile Bayard,1837年-1891年)所绘制的插图。(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世上的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经历中遭遇各种不幸与幸运,当遇到这些事情时,人应该如何选择,决定着个人及人类未来的命运。

冉阿让刚刚出狱便遭遇种种冷遇不公,而米里哀主教却亲切招待救助了他,甚至把冉阿让恩将仇报偷走的银器说成自己送他的,从而使冉阿让免于再次的牢狱之苦。在社会的鄙视与主教的救赎之间,冉阿让选择了听从米里哀主教的教诲,听从内心善念的呼唤,决定弃恶从善。

灵魂升华,做正直好人的冉阿让,最后事业成功还当上了市长。

从苦役犯到功成名就的市长,冉阿让却再次面临选择。为了救一个因自己被冤枉的陌生人,冉阿让失去了市长的荣耀,成为被追捕的逃犯。这里,冉阿让没有因为变得有钱有势而改变做一个正直人的初衷,选择了正直与诚实。

另一次人生的抉择,冉阿让被赋予处决追踪其一生的宿敌沙威警长的权利,而他却选择放走了仇人,因为冉阿让认为沙威没有做错,作为警察,追捕犯人是他的责任。这一举动,表现出冉阿让内心的纯善与宽容大度。

在作品中,种种人物都会遇到选择的关头,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理念选择并走下去。通过描述不同人物的不同遭遇和选择,作者展现出世间不同人生的善恶美丑。

而主人翁冉阿让正是在人生的一次次选择中,从恶走向善,从地狱走向天堂。

《悲惨世界》中,作者还表达了另一层理念,即对严刑峻法的抨击。雨果认为,“严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恶,应用道德感化的方式来处理。”甚至提出,“将来人们会把犯罪看作一种疾病,由一批特殊的医生来医治这种病。医院将取代监狱。”

因为监狱并不能使罪犯弃恶从善,而正信却能治愈人类被恶念所感染的精神疾病。

正如米里哀主教对于本性善良却由于生活所迫导致行为犯罪的冉阿让的善意引导,救赎了一个正走向堕落与罪恶的灵魂,造就了一个全新的正直人类。

《悲惨世界》作为维克多.雨果酝酿了40年才完成的一部文学巨著,150年间收到多少评价论说都不如作者本人在著作最后的总结来得精辟且画龙点睛:“从头至尾,从整体到细节,全是讲述人从恶走向善,从非正义走向正义,从假走向真,从黑夜走向光明,从欲望走向良心,从腐朽走向生命,从兽性走向责任,从地狱走向天堂,从虚无走向上帝。起点是物质,终点是灵魂。始为九头蛇,终成为天使。”#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巴黎是一座浪漫的大都市,也弥漫着书香气。从塞纳河岸边的旧书摊、拉丁区林林总总的书店到遍布全法的书店(FNAC),都能看到人头攒动的景象。无论是在公园、咖啡馆、地铁车厢、火车上还是飞机内,都能看到阅读者的身影。据法国国家图书中心(Le Centre National du Livre)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法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约16本,可谓是一个阅读大国。那么法国人喜欢读些什么书呢?
  • 作为历史学家、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我们一定要问问发生了什么,了解过去并不只是为了拾起火炬前行,也是为了理解艺术史、明白所发生的事情。那么新一代的艺术家们就能基于美术真正的成就和潜力把自己的基础打牢,因为美术正是牢牢扎根于人类心灵及人类进行视觉沟通的希求——在这方面,美术独具“精良装备”。我们必须继续改写过去150年来的艺术史。我们必须让真理进入教授下一代的课本,我们必须教给他们写实视觉语言的正当性、力量与美。
  •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19世纪晚期的学术派艺术家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事实上,那一时期作家和艺术家真正惊人的成就是在表现人的尊严的领域。我最喜欢拿威廉‧布格罗作例子,在有生之年他被视为法国最伟大的艺术家,毕竟他的作品与艺术贡献当时被很多艺术家崇拜和效仿。后来有人指摘他仅为小资产阶级客户作画,实际上,能随心所欲描绘各类对象正是他引以自豪的;对他作品的需求是如此巨大,大多数作品被在颜料干透之前就卖掉了。他是个“工作狂”,每天作画时间长达14到16个小时。
  •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在饥馑贫困、病痛折磨和不被认同的辛酸中,米勒竟画出了旷世杰作《晚祷》。远处教堂的钟声传来,一对年轻的农家夫妇在田野里站起来祈祷,感谢上苍赐给他们食物,保佑他们平安地度过了一天。挖出的马铃薯放在篮子和小推车上的麻袋里。农夫脱帽,少妇合十,完全沉浸在祷告中,那么虔诚静穆,那么纯朴祥和……
  • 在前仆后继的难民涌向西欧逐梦下,难民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他们有些人一贫如洗、陷入绝境。然而,不少改变世界的名人,却有鲜为人知的难民背景。
  • 处一室,J从不主动问候、攀谈。为此,我看到的是冷漠、失礼;但妹妹却另有一番解读:“J不幸的童年,艰难的成长过程,造成不够圆融的性格,其来有自啊!”
  • 茉莉:“鼹鼠”斯维拉娜与理想倾向
  • 十九世纪法国大文豪、世界文坛巨匠、十九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领袖、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人物等等,诸多头衔指向一人,那就是维克多.雨果(法语:Victor, Marie Hugo)。
  • 老话讲“妖不胜德”,在《西游记》中,作者对一些小妖出场的描述也很真实生动且耐人思量。
  • 不一时,将出酒肴,无非鱼肉之类。二人对酌。朱恩问道:“大哥有几位令郎?”施复答道:“只有一个,刚才二岁,不知贤弟有几个?”朱恩道:“止有一个女儿,也才二岁。”便教浑家抱出来,与施复观看。朱恩又道:“大哥,我与你兄弟之间,再结个儿女亲家何如?”施复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两下联了姻事,愈加亲热。杯来盏去,直饮至更余方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