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小布施”与“大布施”

作者:笑共
font print 人气: 1478
【字号】    
   标签: tags:

古时候,有个万财主为人狡诈又视财如命。话说这一年他找了个长工,这人既不斤斤计较又不贪便宜,人称张傻子。

张傻子年初刚来时,万财主说给他一年的工钱折合一头牛。从此,张傻子兢兢业业的工作,任劳任怨,到年终时,找东家领工钱。万财主昧了良心给张傻子一瓶油。

张傻子问:“不是要给一头牛吗?怎么成了一瓶油?”万财主双眼一瞪怒道:“明明是一瓶油,哪是一头牛?”张傻子没再坚持,拿起那瓶油出门而去。

等张傻子空手回来时,万财主觉得奇怪就问道:“干啥去了,给你的那瓶油呢?”张傻子回答:“我把它送到庙里做了‘大布施’。”

只见那万财主咧嘴大笑道:“臭美!每年我往庙里送一车油,不过就是个‘小布施’,你一瓶油会是‘大布施’?骗人吧你!”万财主根本不相信。

张傻子一本正经的说:“真的,我刚到庙门口,就听里面喊,送‘大布施’的来了,上等好茶伺候……”

万财主这下信了,因为他每次去布施时,一到庙门前就听里面喊:“送‘小布施’的来了,茶水伺候……”想到这里,万财主顿时火冒三丈,就要到庙里找人理论!

怒气冲冲的万财主赶到庙门前时,出乎意料的是,老和尚早已在庙门笑容满面的迎接他了。他把满腔怒火一股脑撒向老和尚。老和尚见他发怒,只是手捻白色胡须,微笑不语。

等他抱怨完了,老和尚就领他到禅堂净室让他坐下,倒上一杯香茶让他消气。他哪喝得下茶水,只是坐在那里出闷气。老和尚见他如此就说:“合上双眼,我让你消消气。”

他白了老和尚一眼,合上双眼心想:“看你能耍啥花样?”只觉得老和尚用手指头在他两眉中间点了一下,立时,一个奇异的景象映入脑海中。只见一座富丽堂皇的庄园,四周是一望无际的茂盛的粮田,庄园里到处都是衣着整齐正在工作的仆人。

金碧辉煌的大堂内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男士,俨然一副大福大贵之相,定睛一瞧,竟然是他家长工张傻子!心里正纳罕着,忽听一阵吆喝声传来,闻声寻去,发现声音是从庄园角落的磨房所传出。

进到里面看到一个长工,正用鞭子抽打着一头瘦得皮包骨的瞎眼驴拉磨,又发现那驴身上竟然有字!仔细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名字!他大吃一惊,猛然睁开眼来……

万财主不解忙问原由,老和尚沉思少许说:“人死了,在阳间生命结束后,都要轮回。轮回的下一去处是什么,完全由生前的所作所为决定。刚才看到的情景是你和张傻子的下一世,唉!只因你为了钱财不择手段,净干损人利己的缺德事,如此下去,下世你将无法再转生成人了,只能落入畜生道,转个一直拉磨瘦得皮包骨并被抽打的瞎眼驴!”

他仍是不解又问:“哪为啥张傻子,他一个长工怎么会当上大福大贵的员外呢?”

老和尚回道:“别看人家这世当长工做下人,可他不把吃亏当回事,一辈子积德,不损德。就拿你应给他一头牛,你却昧良心给他一瓶油,你说你干的是什么事?

虽然人家仅拿一瓶油来布施,可那是他的一年劳苦所得啊!你呢,虽说你每年送一车油来布施,可这仅是你巧取豪夺所得多少分之一呀!我给你唱成‘小布施’,还颇犯难为呢!”

万财主听着听着身上惊出一身冷汗,忙问:“有何破解方法?”老和尚见他开窍了,微微一笑说:“积德行善作好事,今生不得来世得,切记啊,好自为之!”

万财主赶紧回去找到张傻子,给了他一头牛又加一瓶油作为道歉。说来神奇,当天夜里,万财主做了个梦,梦见在庙里老和尚让他看到的景象,在那庄园的磨房里,依然是那头身上有自己名字瘦得皮包骨的瞎眼驴吃力地在拉磨,所不同的是旁边没有了那个抽打它的长工了。

一梦醒来,他心里顿觉舒畅了许多。他发下重誓决心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德行善,重新做人,不负老和尚救度之苦心!

不久,万财主成了人见人夸、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于是,“小布施”和“大布施”的佳话流传开来,一直流传到现在还盛传不衰呢!#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钮婆婆有个孙子叫万儿,才五、六岁就跟着祖母一起到了关家。关家也有个男孩子,名字叫封六,年纪和万儿差不多....
  • 朝时,张允济在武阳县做县令。当时,武阳旁边的元城县有个人,把一头母牛托给丈母娘家喂养,自己到外地打短工去了。几年以后,那人从外地回来,到丈母娘家去讨牛。只见当年的母牛已经生下了好几头小牛,大牛、小牛都养得肥圆滚壮,煞是可爱。
  • 思兢生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为人聪明精细,有勇有谋。有一年,一个仇家控告崔思兢的堂兄崔宣谋反,这个罪名可不轻,一经查实就会满门抄斩。朝廷收到控告状后,委派御史张行岌主持审理这件案子。张行岌接手后,先派人把崔宣看押起来,准备着手进行调查。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