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奶粉限购”引发“种族歧视”?

人气 254
标签:

【大纪元2015年12月26日讯】从抢购、代购到限购,海外的奶粉销售市场似乎就是一处没有硝烟的战场,长久以来,一直处于备战状态。而中国人在这个战场上从来扮演的都是生力军的角色,或蜂拥而至、将人家超市的奶粉“洗劫”一空;或乐此不疲的在一买一卖之间,赚取着中间差价。

不知是否是一个月前发生在荷兰某超市门口,两个中国人为抢购奶粉而发生武斗的消息惊到了远在澳大利亚的连锁超市——伍尔沃思?如今,这一超市的各地连锁门店纷纷打出“因为供应不足,每位顾客限购四罐婴儿配方奶粉”的英文标签。而与此同时,“旁边的中文布告却告知顾客,他们最多只能买两罐奶粉”。显然,中文布告是写给不懂英文的中国人看的。于是,一时之间,来自中国的奶粉购买者发出了铺天盖地的抱怨与抗议声,他们谴责澳洲的超市有“种族歧视”之嫌。

对于建立在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之上的西方国家来说,一旦被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就如同陷入了一场危机。于是,澳洲的这家伍尔沃思公司在接到投诉后的第一时间,就通知各地门店“取下并作废那些标签”,而当近日仍发现了这样的标签时,他们则“再次要求有关店面将其去除”。尽管该公司已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竭力挽回声誉,然而却似乎难以控制各地门店这种“对内对外”无法统一的局面。有消息称,“澳大利亚各地家长都在抱怨买不到婴儿奶粉,因为中国的需求不断增长”。而为了公平起见,另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科尔斯”干脆就把奶粉的限购量一致定为了两罐。

相比科尔斯,伍尔沃思公司在维护自己国家婴幼儿享用奶粉的权利上,其方式似乎显得不够含蓄、不够智慧。然而,我们仍不禁要问,无端沾上了“种族歧视”这一恶名的伍尔沃思公司就真的如此容不下中国人吗?导致它们对中国顾客差别对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从历史渊源上来看,中澳人民或一直处在互惠互利、友好融洽的交往中;对于始终遵循“顾客就是上帝”这一信条的澳洲企业来说,更没有必要无端的得罪哪一位或是哪一国的消费者。因此,伍尔沃思公司如今背上这等“种族歧视”的罪名,似乎是有些含冤负屈。

既然该公司在“奶粉限购”的问题上栽了跟头,我们便可就此寻找根源。事实上,针对中国人展开的奶粉限购运动又何止澳大利亚这一国。2013年时就已有媒体报导,继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之后,英国也开始采取措施。这些国家的主要超市规定,“每名顾客、每次限购两罐以下奶粉”。“很多超市在奶粉货架旁用中文标示限购令”,还有的超市“要求出示孩子的身份证明或者带着孩子前往超市才能购买”。究其原因,不过是由各国民众无法忍受中国人疯狂购买奶粉而提出了抗议所致。

然而,超市根本限不住;非法走私、代购仍在无所顾忌的进行。于是,各国的行政、监管、司法部门不得不忙活了起来。荷兰和新西兰开始调查奶粉走私;香港开始发布政令,“对走私奶粉者处以两年监禁”;此外,香港、澳门还都设立了热线电话,保障当地居民的奶粉需求。有国家还不时传来对中国人代购奶粉进行查处的消息,比如在德国的某大陆留学生由于代购奶粉而遭到驱逐,在澳洲的女留学生因在超市超额购买奶粉而收到或被遣返的警告。

或许众多的海外民众仍感到困惑不解,难道通过正常的进出口贸易就不能满足中国人对海外奶粉的需求吗?网上已有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对奶粉既没有补贴,对进口货更要层层收税,单是加上各项税费,就使进口奶粉价格比海外入货价高出三成。而来自荷兰的婴儿配方奶粉在中国的售价,更是高出5倍之多。加之中国大陆的奶制品市场中还有假冒伪劣充斥其中,如此相比之下,就怪不得大家更依赖于能满足“货真价实”这一需求的代购商了。

虽说中国人的处境值得同情,然而,这并不能成为海外各国放开奶粉销售市场的动因。无论对中国人限购几罐奶粉,无论限购令上写着英文还是汉语,这些国家都不该受到无端的谴责、背负强加的恶名。中国人或该扪心自问,泱泱大国何以远赴它国、夺人口粮?如果那些制造毒奶粉的黑心企业对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等这类权威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心生畏惧,反之,如果中国的官方部门在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都能拒绝贪腐、心系民众;那么,如今的中国人也就不至于为一罐奶粉而到处招惹事端了。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港限携2罐奶粉出境 澳门忧再爆奶粉荒
港一签多行或设限 澳门或推奶粉限购令
奶粉荒登陆德国 多家商店明文限购
曹长青:中国人的命在西方国家才值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