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味蕾

【美食典故】烀饼的由来

人气 394
标签:

“烀(ㄏㄨ)饼”是东北的名菜,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它可当主食也可当菜吃,故亦是受欢迎的家常菜。“烀”者用适量的水,盖紧锅盖,半蒸半煮,把食物弄熟之意。所以烀饼是一种即省时又省能源的美食佳肴哦!

烀饼是将五花肉(或排骨、鸡肉)、马铃薯(土豆)、四季豆(豆角)等食材,用葱、姜、蒜、酱油、料酒、盐等调料翻炒均匀后,加入适量的水、十三香(装入小布包),再将擀成锅口般的大薄饼盖在菜上,盖锅焖烧25分钟,使菜炖熟,饼烀好时,吸足了肉汤的饼和肥而不腻的五花肉,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最是美味可口。相传它的由来,还与明朝清官詹越有关。

明朝末年宦官乱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浙江人詹越为官清正又擅长烹饪,因为不同流合污而得罪当权者,被陷害后流放到辽宁的黑山(锦州市东北端),就在当地开了家饼店谋生。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老城)即大汗位,建元天命元年,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清朝的前身),国力日益强大,越二年,努尔哈赤入侵明朝,攻陷抚顺、沈阳、辽阳,直至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止,八年间双方交战鑫烈。

一次,努尔哈赤兵败于黑山,饥肠辘辘的将士们,突然涌入詹越的饼店,情急的詹越只好用大锅爆炒肉块、马铃薯(土豆)、四季豆(豆角)后加水,再把店里所有擀好的饼皮一层层叠在肉菜上,盖锅焖烧了一会儿,当肉菜熟透后,饼也烀好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饼皮和肉菜,立即被将士们抢食一空。

饱食后的将士,个个生龙活虎,再度投入战场,大获全胜。在庆功宴上,努尔哈赤的军师吟咏:“烀饼充饥饿,我主出奇兵。攻下锦州城,天下定归兮。”从此,烀饼就在锦州城流传开来。

五花肉、四季豆(豆角)、马铃薯(土豆)是烀饼的主要食材。葱、姜、蒜是烀饼的调味料。(摄影:彩霞/大纪元)

花椒、香叶、陈皮…等十三香是烀饼的调味香料。(摄影:彩霞/大纪元)

桂皮、白芷、良姜…等十三香是烀饼的调味香料。(摄影:彩霞/大纪元)

一、食材:

面粉、四季豆(豆角),马铃薯(土豆)、五花肉,猪油、葱、姜、酱油、料酒、盐、十三香(装入小布包)。

和面,用滚水先烫面,再加点冷水和匀,使口感柔软又有筋性。(摄影:彩霞/大纪元)

热油爆香葱姜蒜,五花肉下锅翻炒。(摄影:彩霞/大纪元)

马铃薯(土豆)块下锅翻炒,放入酱油、料酒、盐等调味。(摄影:彩霞/大纪元)

放入炒过的四季豆(豆角),加入适量的水,再放入十三香。(摄影:彩霞/大纪元)

擀好的饼皮盖在肉菜上(摄影:彩霞/大纪元)

饼皮盖在肉菜上,盖锅焖烧25分钟,使菜炖熟,饼烀好,即可盛盘。(摄影:彩霞/大纪元)

二、做法:

1、 四季豆(豆角)洗净折成两段,马铃薯(土豆)去皮切块泡水里,五花肉切成块。

2、 和面,用滚水先烫面,再加点冷水和匀,使口感柔软又有筋性,将面团擀成饼皮。

3、 热油爆香葱姜蒜,五花肉、马铃薯(土豆)块、四季豆(豆角)下锅翻炒,放入酱油、料酒、盐等调味,加入适量的水,放入十三香。

4、 将擀好的饼皮盖在肉菜上,盖锅焖烧25分钟,使菜炖熟,饼烀好即可盛盘。@*

责任编辑:郭欣

相关新闻
【美食典故】阿给的由来
【美食典故】奥灶面的由来
【美食典故】八宝葫芦鸭的由来
【美食典故】东北乱炖的由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