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反共倡民主 现代文学推手胡适

人气: 355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5年02月26日讯】(新纪元周刊416期,记者赵芷菱报导)胡适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民国时期,他先后担任过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一生获得36个博士学位。受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崇尚自由主义的胡适,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自欺欺人的梦话”,因而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胡适生于1891年(清光绪17年)上海大东门外,籍贯安徽绩溪。出生时并不叫胡适,原名嗣穈,按家谱排行,又叫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父亲胡传,字铁花(不是古龙笔下楚留香的好友胡铁花),在胡适出生两个月时,即奉调台湾担任台东知州(相当于县长兼保安司令)。3岁时胡适随母冯顺弟至台湾其父任所。

幼失怙 遗命志学

1894年甲午战争清廷战败,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许多台湾官员被调回大陆。次年胡铁花举家回上海途中,被坚守台南的刘永福要求留下,胡铁花便只身留下参与台湾民主国事务,后得脚气病,因病重才放行,在胡铁花离开台湾10天后即病死于厦门。胡适曾对此表示:“父亲是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的第一位牺牲者。”

胡铁花于逝世前,在留给冯顺弟的遗嘱上说:嗣穈天资聪明,应令他读书;而在留给胡适的遗嘱中,也鼓励他努力读书上进。此寥寥数语,对胡适一生影响重大。

胡适自幼孜孜向学,除了在台湾跟随父亲认识的700多字外,念私塾时,还以父亲所编的四言韵文《学为人诗》及《原学》为启蒙读物,前者谈为人之道,后者略述儒家哲理。后来更透过母亲的教导,秉承父亲遗命,在学术和政治上,继承并发挥了父亲的理想。至母46岁临终前,胡适已是学成归国的北大名教授,并获选为世界百位伟人之列。

由于母亲是第三任夫人,23岁即守寡,当时胡适还不满4足岁,母子俩在大家庭的夹缝中相依为命。但终归有父亲的遗愿,且胡适聪颖,乡里尽知,胡适13岁时,趁三哥赴上海医肺病,就随去接受新式教育。临行前母亲特别安排与长他1岁的远房亲戚江冬秀订婚。

刚到上海时,胡适因不懂上海话,又不曾做文章,所以暂编第五班,约是最低一班。由于在家乡私塾所受特别严格的训练,胡适对传统经典相当熟悉。有回上课因私下纠正老师诗句的出处,老师顿感难为情并大为惊奇,问道:“你读过《易经》?还曾读过别的经书吗?”胡适答:“是。还读过《诗经》、《书经》、《礼记》。”又问:“做过文章吗?”胡适答:“没有。”老师便以“孝弟说”为题,要胡适做做看,胡适勉强写了100多字,老师阅毕后即把胡适领到第二班去,一下连升四班,几个月后,已是头班生了。

留美改读文科 如鱼得水

清末1910年,胡适考取第二届庚款留学奖学金。20岁的胡适远渡重洋,到美国纽约州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但三个学期后,因“果树学”这门课程,必须区分出30多个不同品种的苹果,让胡适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农科缺乏兴趣,且所学将来也难派上用场,若长此下去,只是浪费生命而已。因此决定改读文理学院。

胡适根据自己对哲学、史学和文学的兴趣,毅然从农科转到了文科。此后如鱼得水,毕业时不但完成哲学心理学课程,另还副修了英国文学及政治经济学。

除了念书外,胡适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举凡戏剧表演,公共事务活动更为胡适所热衷,他甚至还曾当选康大世界学生会会长。胡适的活动力,更表现在演讲方面,由于留学期间发生辛亥革命,胡适经常被教会社团邀请去阐述中国近代史,开启了他往后长达半世纪的演讲生涯。

多年以后,胡适常在演讲时告诫青年,在选择自己学习志向时,千万不要以社会时尚为准,要重视自己的潜能和志趣,为自己选一个可以为之终生投入的发展方向。

奉母命成婚 被讽大奇闻

这时远在中国的母亲时常传来家书,催促胡适赶紧回乡完婚,但体验到美国自由风气的胡适,内心百般不愿意,尤其在结识了见识宽广的女士们后,让胡适对于与裹着小脚、大字不识几个的江冬秀结婚一事,非常挣扎,只好借口拖延。

1915年胡适转往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这时的哥大,在哲学领域如日中天,而胡适师承的正是当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杜威,后来胡适的学术主张甚受杜威影响。

1917年夏,胡适结束7年留美生涯,返回北大任教,当年才26岁,是所有北大教授中少年得志者,而家乡母亲对于他拖了13年的婚姻,逼婚甚紧,事母至孝的胡适纵使百般不愿也不得不返回安徽老家,就在刚满27岁当天和江冬秀结婚,当年他们不仅是对老新人,且是对比强烈的组合,留美博士对上略识之无的乡姑,后来还被传为笑谈,戏谑是民国七大奇闻之一。

胡适与江冬秀育有二男一女,女儿5岁早夭,长子胡祖望,次子胡思杜(感念杜威而名),但夫妻两人始终在某些方面存有歧异,尤其江冬秀全然无法理解胡适的知识领域。但江冬秀却能烧得一手好菜,这倒给足了热情好客的胡适很大的面子,可以管得住胡适的胃。

立言与新诗 倡白话文惹议

由于胡适思想的独特性,向来是各方所指的箭靶。他所提倡的白话文、批判旧礼教,曾引发守旧势力学衡派的反弹与质疑;包括生物学大师胡先骕,及西洋学家梅光迪,纷纷撰文捍卫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各种质疑,其中最大质疑是有种强烈的不舍与重新自我反省,“难道传统文化真的都不可取吗?”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黄克武认为,其实“文言文确实非常精简,甚至非常美”,但在当时所谓开明智和知识流通上,被视为会造成一定阻力,后来1920年教育部开始将白话文纳入教材里。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论述写作文体的革新,此文被视为是提倡白话文的首篇宣言,但若以今日的标准去评比,极可能被批为“文白交杂”。胡适称自己的白话新诗是在做尝试,因此称1920年出版之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叫《尝试集》。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示威游行,称“五四运动”。此后胡适开始撰写白话文学、白话小诗,有的被谱成歌曲。

“白话文运动”又称“新文学运动”,非自“五四运动”开始,两者并无直接关系。白话文运动可上溯自明清白话文的创作,如《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红楼梦》都是用白话文写成的。

自诩PTT 男人的三从四“得”

北大任教期间胡适身体一直不太好,1923年决定请假一年养病,一天一群朋友畅游西湖,意外串联起胡适和曹珮声的爱情。

曹珮声是胡适远房亲戚,胡适结婚时的伴娘,她16岁就嫁给了指腹为婚的胡冠英,因没能生育被迫离婚,出生书香世家、毕业于杭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胡适相互吸引,趁着暑假在杭州西湖烟霞洞租了房子,两人共度3个月,最后胡适决定鼓起勇气,向江冬秀提出离婚。

江冬秀闻言,一手夹一个孩子威胁说,“你要离婚吗?我先把两个孩子剁了,然后再自杀!”胡适吓得以后再也不敢提及离婚之事。因江冬秀的凶悍,和曹珮声的恋情曾转为地下,多数时只能藉由书信、情诗宣泄内心情感,后来曹珮声赴康乃尔大学完成胡适没能拿到的农学学位。

幽默风趣的胡适喜欢讲笑话,尤其是怕老婆的笑话,他从不否认自己是PTT(怕太太)俱乐部的重要会员,对于男人他有〈三从四得〉的全新注解:“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话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打骂要忍得,花钱要舍得。”他说,如能做到以上三从四得,一定会家庭幸福美满的。

外交出色日敬畏 促立宪行民主

胡适温文儒雅、风度翩翩、仰慕者众,但并没因此而偏废学术或忽略时政,他不断地发表文章阐述人权,质疑国民党何时才有宪法,最终他与梁实秋、罗隆基合著于1930年出版的《人权论集》一书,遭国民党政府查禁。

当时胡适对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之训政体制有很激烈的批评,认为蒋“不懂民主、不懂宪法”,他的文章登在自己所创办的《新月》杂志上,也遭查禁。

尽管不甚认同蒋介石,但面对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胡适不得不选择和蒋同一阵线。1937年胡适以特使身份赴美,争取美国支持,隔年被任命为驻美全权特使。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内阁备感压力,将日本驻美大使增设为3人,以抑制住胡适的能力。1938年至1942年驻美大使任内,胡适不但奔走各大城市演讲争取支持,也多次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会面,深得罗斯福敬重,这是胡适国际声望最巅峰时期。

胡适不喜欢参与政治,但基于知识分子对国家应有的责任,胡适站到最前线,但终究非蒋介石的最亲信,1942年在被撤掉大使职务之前,已被架空。

1942年卸任驻美大使后,心情低落的胡适,没回到烽火正炽的中国,在纽约租了间小公寓和太太简单过日。不过胡适人缘极好,几乎每晚有应酬,常至深夜才能静心撰文、准备隔天演讲,长年熬夜结果,已逾知天命之年的胡适,心脏病症状越来越频繁。

识清共党本质“说一套做一套”

1946年二次大战后,胡适回中国就任北大校长,这时国共内战方酣,1948年底中共军队包围北平,胡适匆匆搭机撤到南京,是第一位被蒋介石派专机所接送之学者,但此后再没任何大学教授到来,据闻胡适因此嚎啕大哭,因感国家已至日暮西山之境,若没能得到知识分子的肯定与向心力,不管武力有多强大、多有钱,这个国家注定要走向末路。

促使胡适支持蒋介石、国民党的理由,为胡适不相信共产党所许诺的“共产主义天堂”是可以实现的。

胡适留美期间,人权与自由理念已深深扎根。1949年,尽管蒋介石溃败大陆,胡适也毅然选择离开。1950年初,他在《自由中国》上发表〈共产党统治下决没有自由〉一文,认为共产党是说一套做一套,在共产党的管制之下是没有自由的。

1950年代,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运动,后来转而批判俞平伯的老师胡适。共产党批评胡适是“实用主义的鼓吹者”、“洋奴买办文人”、“马克思主义的敌人”。

胡适知悉后,只轻轻笑说:“这些谩骂的文字,同时使我感到愉快和兴奋,因我40年来的一点努力,也不是完全白费,毕竟留下了大量的毒素。这种毒素对于马列主义好比瘟疫,还发生抗毒和防腐的作用。”胡适视此批判是自己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乃至政治信念的胜利,是另一种对自己的抬举和宣传方式。

1957年,留在中国的胡适次子胡思杜,被打成“右派”,被迫公开批判父亲,因承受不住打击,于9月21日晚上吊自杀。1980年胡思杜死后23年,组织上重新审查,为其平反昭雪。

蒋推胡选总统 党大老反对作罢

台湾方面,胡适多次被蒋介石奉为座上宾,甚至延揽为台湾最高学术单位中央研究院院长。 1946年中日战争结束中国马上又陷入国共内战,此时饱受战火蹂躏的老百姓普遍厌战、反战,大部分知识分子也都支持国共同组联合政府,反对继续再战,应休养生息。但蒋介石主张应一鼓作气把共产党消灭掉,胡适也力挺国民党政权,并期待国民党真能从“军政、训政”迈向“宪政”道路。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胡适,是倡英美式自由民主制度的代表人物,但在当时受到一些批评,认为“外国都要打过来了,还有时间慢慢实施民主吗?”胡适就以学游泳作比喻“要跳到水里,才学得会游泳,民主制度也是一样。”

1948年4月20日,中华民国第一次总统选举在南京国民大会堂举行,由于内阁才真正掌有大权,蒋介石甚至打算邀请胡适竞选总统职位,自己担任行政院长。后来国民党大老都反对,蒋介石便自行参选,并顺利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但此时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在国共内战中节节败退,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下野,由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但蒋介石仍邀请胡适到美国向杜鲁门总统争取支持国民党政权。4月李宗仁与中共谈判失败,共军渡过长江,人在美国的胡适,因形势渐失并未达成使命,心情低落的胡适在纽约发表声明从此不再过问政治,决定回归学术。

批蒋三连任违宪 无言论自由

1954年国民政府在台湾进行总统选举,蒋介石第二度参选,高票连任。身为国民大会代表主席团之一的胡适,特地从美国返台主持选举,并亲自到总统官邸致送当选证书。

1954年3月25日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蒋介石为第二任总统,胡适(右二)代表国民大会致送总统当选赠书。(钟元翻摄/大纪元)

胡适1952年11月应邀回台讲学时,蒋经国为代表前往机场迎接,随后胡适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说,鼓吹“民主社会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言论自由。”次年1月,蒋介石设宴为胡适饯行,胡适提出台湾没有言论自由等问题,胡适的意见相当尖锐,但蒋介石却能接受。这点从胡适当天的日记中可看出:蒋公约我吃晚饭,谈了两点钟,我说一点逆耳的话,他居然容受了。我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第一,无一人敢批评彭孟缉;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三,无一语批评蒋总统。

但出人意料的是,2006年蒋介石日记陆续对外公开后发现,蒋把胡骂得彻底,当时表面敷衍,私底下却对这位老是挥舞着自由民主大旗的胡适,相当不以为然,有如芒刺在背,甚至曾骂他为“无耻政客”。

1960年73岁的蒋介石酝酿连选第三任总统,曾经担任《自由中国》杂志发行人的胡适,不断撰文批评这是违宪的举动,让蒋介石对于胡适的不满,快速升温。

按照中华民国最原始宪法,总统连选得连任一次,胡适认为蒋介石连任第三次是完全违背民主原则行为。胡适奉劝国民党应给国家树立一个合法的、和平的转移政权的风范。

基于宪法基本原理(根本精神)不得修改。国民党政府便以《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增修条文(被视为是宪法上的违章建筑)之方式,以解决宪法对于总统“连选得连任一次”之规定,即总统连任“不以一次为限”,被批为“蒋介石条款”。

跟胡适遥相呼应的《自由中国》在这期间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反对蒋介石连任总统的文章,又撰社论〈蒋总统如何向历史交待?〉穷追不舍。雷震进而酝酿组织新党——中国民主党。

1960年蒋顺利当选后,警备总部开始逮捕准备筹组反对党的雷震,以“涉嫌叛乱”的罪名逮捕了雷震等人,并由军事法庭判处徒刑。此时胡适立刻发表声明声援,不过这一切早在蒋预料中。

两袖清风无遗物 风采义行后世留

此时胡适心脏病发作,1961年住进台大医院。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主持中研院院士会议的酒会现场,突然心脏病发当场倒地,得年72岁。

院士们帮忙整理遗物时,衣柜里只几件补过的衬衫、袜子和裤子,而衬衫只一件是好的,据江冬秀说那件是出国或主持重要院会时才穿的。

据说,当年胡适出使美国演讲时,政府给他2万美元作为交际应酬费,但回国后悉数奉还,他说演讲和应酬都花不上国家的钱。

好客的胡适,还常招待同事或没钱吃饭的学生到家里吃火锅,文学家梁实秋就曾去吃过,他说一桌子菜,不是青菜豆腐就是豆腐青菜。对于遭遇困难者胡适也会主动资助。

据闻在过世前一年,胡适才送给夫人一只镯子,是她结婚数十年来所获的唯一礼物。◇

责任编辑:刘菁

本文转自第416期【新纪元周刊】“焦点新闻”栏目
想提前看到新纪元更多精彩文章吗?请访问新纪元周刊网站:
http://mag.epochtimes.co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