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容:康熙帝推崇的满族礼节

人气 26
标签:

【大纪元2015年03月24日讯】在清朝的皇家教育中,康熙帝特别推崇一些满族的礼节,比如冠帽要放置有序;吃东西不管多寡要与人分享;不要回顾斜视等。尽管这些礼节至细至微,但今天品来别有一番风味。

在《庭训格言》中,康熙帝亲述到:“冠帽乃元服最尊。今或有下贱无知之人,将冠帽置之靴袜一处,最不合礼。满洲从来旧规,亦最忌此。”满族认为把冠帽和鞋袜放在一起,是最不合礼仪的行为,按照满族的规矩,最忌讳这样的人。

单单的冠帽放置,如此细小的礼节,康熙帝特别留在庭训中,训诫满清皇室子孙。这并非小题大做,中国自古就有从细节看人修养的习惯。这种秩序铺开来看,传达着从上到下各个阶层应该遵循的规矩和秩序,这个礼节也是帝王实现德治、仁政的必经之路。

正如《礼记-乐记》中所说的:“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些礼节小到维护人际的和睦和尊重;大到顺应天地的秩序。中国文化的灿烂、经济的富庶,都是基于人们遵循有序的礼节,不乱纲常,不乱人伦,不乱道义,从来带来文化经济上的繁华。即使放到今日来看,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必定是在秩序的遵循中更高一筹,取得经济的强盛,比如,日本和德国,以及推崇礼节的韩国。

历史上,春秋时期,晋国的智伯瑶联合韩、魏两国攻打赵国,围攻晋阳城三年,都没攻下赵国。后来,赵国的公卿襄子派谋臣张孟谈夜里出城,策反韩、魏与赵联合,反戈一击消灭了智伯瑶。赵襄子论功行赏,有五人获赏,其中高赫第一个受赏。张孟谈好奇的问:“晋阳战事,高赫并没有立什么大功,为何先赏他?”赵襄子说:晋阳被围,国家危在旦夕,群臣个个傲慢无礼,只有高赫不失君臣之礼,毕恭毕敬,因此先赏他。有句话说:“国尚礼则昌”。韩、魏两国联合攻打赵国三年,都不能取胜,反而被赵国灭了智伯瑶。赵国的成功,和尚礼的赵襄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遵礼就是遵守天地的秩序,没有什么能够比以天地作为后盾,更强大有力。

康熙帝谈到:“凡人行住坐卧,不可回顾斜视。”,“此等处,不但关于德容,亦且有犯忌讳。我朝先辈老人,亦以行走回顾之人为大忌讳,时常言之,以为戒也。”一个人在行走、停留、端坐、躺卧的时候,都不可以回头看或是斜眼瞧。这不但关系到仪容是否符合礼仪,而且也关系到是否触犯了忌讳。

康熙帝一生雄韬伟略,还特别的时常告诫皇子,要引此为戒鉴,不可回头斜视。想必其中的涵义,并非只限于仪容的端正与否,也透露着一个人的众多信息,带有“全息性”的特点,强调的不可回头斜视,从眼睛面目的表现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境界。

除此之外,也有一个特别的涵义。无论东西方都流传着类似的故事,发生重大灾难变故时,那些提前得到神的告诫的人,万万不可回头看,否则变成石头等。比如,崇尚同性恋的索多玛和蛾摩拉,因为罪虐深重,神决定销毁这两个城市。天使警告罗得一家,不要往回看。但是罗得的妻子不听警告,在回头斜视时,变成了一根盐柱。又或者,历史上那些修道的人,在修成即将飞升时,也切忌回头斜视,否则就会掉下来,使多年的苦心修行毁于一旦。

看看现在的一些报导,最常被人诟病的是国人出国旅游,屡屡曝出不雅行为,令国人颜面尴尬尽失。在一个处处要求“礼”的时代,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繁荣了数千年。而党文化要求的“与天、与地、与人斗”的思想,混乱了天地人伦的正常秩序,致使很多人无礼可循,从而造成了我们自身的困境。康熙帝推崇的这些礼节,细节虽小,事关却大。古代的礼节现在看似古老遥远,也能带给人一些额外的启迪。每种行为有礼可循,就能正确应对社会,不乱人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乱象。人们走出自身的困境,也就不会是一项难以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尚一

相关新闻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十七) 一切事务 不可懈慢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熟读经史 不看小说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苗人犷悍 以德服之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仁者之心 无所不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