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致远:比较中美奥赛 技巧PK创造?

张致远

人气 21

【大纪元2015年04月13日讯】前日在饭馆吃饭,听到邻桌的客人正在谈论刚结束不久的科学奥林匹亚南加州赛区的情况,一人说,你看华人到哪都要上补习班,你看,七八成的获奖者都是亚裔面孔,估计很多都是从中国大陆来的,想想这些孩子真不容易,到哪都逃不过“奥赛”的阴影。其他人附和道,是呀,到哪不要分呢,没办法。我听了不禁莞尔一笑,此科学奥林匹亚和中国大陆流行的奥赛除了名字有些雷同,从竞赛形式、手段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可谓相差甚远。

中国大陆所说的奥赛,一般指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物这五大竞赛。奥赛尤以奥数现象为代表,由于在2001年,中国教育部首次明确规定了可通过奥赛免于高考直接进入高校学习的情况(即“保送”)。开启了奥赛的滥觞,只要在各级奥赛中只要获得好成绩,就可获得各级名校的加分、破格录取或保送资格,于是家长和学生们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趋之若鹜,形成了席卷全国的奥数现象。

虽然后来教育部虽然修改了保送条件,但惯性已然形成,而“择校热”更是对奥赛推波助澜,奥数竞赛获奖证书会成为小孩升学择校的重要资本。有一些奥数培训学校甚至成为名校隐形的招生代表,这就是家长不得不送孩子去培训学校参加奥数培训的主要目的。据资料显示,仅北京一地就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参加各类奥赛培训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

很多有识之士对此痛心疾首,有学者甚至说奥数对孩子的摧残有甚于黄、赌、毒。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丘成桐曾说,奥数的题目出得很偏,“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思维工具和思维方法,而奥数只是教给学生解题的技巧,学生从中很难学到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创造的初始愿景想背离。而孩子们为此花费大量时间,甚至以生理和心理创伤为代价学到的“知识”,也就是解题技巧,与未来大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职业技能以及生活本领可能没有太大关系。

反观美国的科学奥林匹亚竞赛,于1983年创立,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科学家在公众眼中的刻板印象,并通过竞赛告诉学生,科学也可以是很有趣的,甚至可以是边学边玩的游戏。并通过参赛,培养团队精神、规划和合作,强调学生在项目中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参加科学奥林匹亚竞赛,每组最多15名学生,内容包括实验基础知识、科学研究基础、预建工程技术三大部分23组比赛项目,涵盖天文、生物、矿物、化学、物理、数学、医学、地球科学、航天工程、机械动力、科学实验等。比赛内容注重实用,有时需要参赛者建造设备,有时需要他们去做基础试验 ,有时他们独立工作,更多时间是在一起合作,像真实世界的科学家们一样工作。

可以说,科学奥林匹亚就是运用知识和团队合作进行闯关的游戏,要有丰富、全面、多元的科学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玩好这个游戏,才有可能胜出,考验参赛选手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这里,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更是没有标准答案。完全是靠自己对现有知识的运用来解决未知的问题。

有自由的选择、自由的思想、自由的环境才会有无尽的创造力,缺少这些,再多的人才也只是简单的累加,而不会有本质上的飞跃。中国研发人员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却拥有没有一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尴尬记录,而美国有317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或许从中国的奥赛与美国科学奥林匹亚的差异中可见端倪。真正的创造只有在自由的灵魂中才会产生,愿在奥数重压下的孩子不要失去好奇的目光,让天性在想像无限的天空中恣肆成长。

责任编辑:孟灵雨

相关新闻
张致远:美国大熔炉容得下中国孕妇吗?
张致远:不要成为下一个卢比茨
张致远:华裔被盗抢 应倡守望相助之义
【网海拾贝】重庆人的今天,就是全国老百姓的明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