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性教育:“防堵”抑或“疏导”?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5年04月16日讯】安省政府推动新性教育课程的最大理由,是有人利用互联网勾引、甚至毒害未成年的少年儿童,特别是利用了他/她们缺乏性知识,而一旦少年儿童掌握了性知识,就可避免这种网络犯罪。但这并没有科学根据。成年人大都具备性知识,然性犯罪的主体却依然是成年人。
  
为了保护少年儿童不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历来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防堵,从计算机教父比尔‧盖茨、乔布斯,到大多数科技公司的CEO,很多科技界的父母采取这种方法。比尔‧盖茨明确规定他的孩子在13岁前不得使用智能手机。反对的人一定会说,互联网防不胜防,防堵是无效的。这其实没道理,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可以屏蔽那么多信息,证明并非不可为而是不为而已,而且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手段,对像又是13、14岁以下的孩子,再加上如果有社会法规,如像对烟酒那样的限制,即使不能百分百防止,九成九把握还是会有的。相比之下,非科技界的父母对儿女的限制很少,俗话说“内行看门道”,看起来业内的人才更了解互联网的利弊。
  
另一种方法,说得好听点,那叫疏导、引导,但在性的问题上,少年儿童的社会道德体系精神健康尚未健全,就教他们性知识,那种教材,成人看了尚且难以抵挡,何况孺子乎!现在儿童性成熟越来越早,过早接触性是主因,因此性教育过早有弊无利。更何况安省的性教育课程,把一些非正常性内容都引进课堂,危害更甚。也许,经过性教育,儿童色情犯罪会有所减少,但是可以想见,少儿的自发性行为会增加,而这会引起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诚然,性如洪水,堵得过严,可能造成的破坏会愈烈,所以疏导亦不可少。学校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发育不同阶段辅以适当的性教育,无可非议,但应注意的,一是不能超越道德底线,什么都教;二是家长才应该是性教育最主要角色,性毕竟应是家庭内的行为,不应过分社会化,学校应懂得如何配合家长才是正道。孩子有性行为,受影响最直接的不是学校、社会,而是家庭。家长对孩子有最直接的观察,容易把握时机。
  
“防堵”与“疏导”都能做到恰到好处,政府与民间能在这两方面达成共识,才是对少年儿童的最大负责。

责任编辑:岳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