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口取名“皇太极”命中注定当皇帝

文:感恩
font print 人气: 2003
【字号】    
   标签: tags: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后金之主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1592—1643年)出生了,其生母为努尔哈赤的第六房侧室,也就是说皇太极并非嫡子,而是庶子。当时“皇太极”这个名字只是努尔哈赤给他随口取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在里面。

然而“皇太极”在汉语中却是一个充满了帝王气的名字,与皇位的继承人“皇太子”一词的发音很像;而且更巧的是在蒙古语中“大汗的继承人”一词的发音为“黄台吉”,与“皇太极”的发音几乎一模一样。这些都是努尔哈赤为他起名时所不知道的,是后来才得知的。

努尔哈赤去世时没有指定继承人,其诸子共推皇太极登位。皇太极继承了后金的王位称为“天聪汗”。这时诸大臣们才从其名字的汉、蒙语的谐音之意中悟到:皇太极登位实乃天意,早在他的名字之中就已有预示了。

清太宗皇太极御用鹿角椅。(宋碧龙/大纪元)

皇太极在1636年5月15日(明思宗崇祯九年、清太宗崇德元年四月乙酉)即位,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成了清朝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皇帝。

皇太极在位期间(1626-1643),他在今山海关外东北地区,积极吸收汉族文化,革除旧制,又改女真为“满洲”,改(后)金为“清”,为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皇太极喜欢读史书,从文献和工作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安民”、“恤民”的重要。在《清太宗实录》一书中,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屡见不鲜。如在卷三十一中,载有他对满族诸王贝勒大臣的讲话:“君享康宁,臣居尊显,俱兵民是赖,即尔等功名,亦藉士卒之力!”。又在卷六十五中,载有他对兄弟子侄辈的训令:“以上下相维之理言之,必为在下之人所托命,而后可为在上之人,如无在下之人,则统辖者谁?使役者谁?”这一论断,多么深刻精警!

而且他在位期间努力吸收中原汉族文化,任用汉族官员,改善汉民待遇,建立了汉军旗;此外还大力巩固了对已归服的诸部蒙古的统治,建立了蒙古旗。正式形成了满八旗、蒙古二旗、汉军一旗,共十一旗的军事体制,为后来的改朝换代奠定了基础。其名字与其汉、蒙语的谐音,竟还隐隐预示了他一生称帝以及统合其治下满、汉、蒙三族的事业。这种巧合必有天意在其中。

沈阳故宫,建于1636年,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所拥有。( 大纪元)

这种预兆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只不过今天人都把它当作偶然罢了。其实,历史的进程是由名字或是文字恰好成为未来之神安排的,那么神也很可能利用人的语言文字暗示未来之事。古人讲“正名”,恐怕也是有道理在其中的。

(资料来源:《清史稿‧太宗本纪》)@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