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简介(八)神传汉字(1)

作者:心缘
font print 人气: 155
【字号】    
   标签: tags: , , ,

第九讲 神传汉字

汉语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方言。为什么有着如此众多方言的中国,却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仍大部分保持着统一和文化的传承?而使用同一语言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却早已四分五裂?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记载汉语的工具——汉字,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块文字。汉字不论是刻在龟甲上、铸造在青铜器上、刻写在木简上,还是书写在纸帛上,五千年来汉字的形态在变,但汉字表意的特性没有变。

相传神祇女娲在中原大地造了人后,又有一些神来到人间教给人类基本的生活技能。最初,人们相互沟通是通过一些简单的音节和手势,神祇伏羲则给人类创造了最早的文字符号以代替结绳记事。

到了黄帝为天下共主时期,文字、医学、算数、历法、乐器、陶器、蚕桑等各种发明相继出现。相传,黄帝身边的一个叫仓颉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据说,仓颉的头上有四只眼睛可以看见神明。他抬头可以看到奎星圜曲的形状,低头可以观察龟壳的纹理及飞禽走兽的足迹。通过广泛收集世间众多美丽的图像,仓颉将它们综合成文字,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上古文字”。

这件对人类相当重要的事当然也惊动了上苍,所以有“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意思是仓颉发明汉字时,天上落下了小米,夜里都能听见鬼在哭泣。由此可见,最初的汉字是神通过有德行的人传给人类的,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在神传文字的基础上,周朝时,人们提出了造字方法“六书”(见《周礼》)。根据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法,“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象形字”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描摹创立的文字,比如:日、月、山、川、人、大、女、田、井、雨等。“指事字”一类是单纯的符号性文字,如“一、二、三”;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表义符号的文字。比如:本、末等。

“会意字”是指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合而形成的文字,比如林、森、步、取等。“形声字”是指通过将代表意符的汉字与代表声符的汉字组合后形成的文字。比如空、悲等。形声字是最多用的造字方法,所以汉语中的形声字也是最多的。

“转注字”指在同一个部首里两个意义相同的汉字可以相互解释,比如考和老。“假借字”是指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某一概念。严格说,“转注”和“假借”并不是造字法,而是字法。

上述造字法表明,中国的古代汉字和万事万物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事物的本质是同一来源。东汉的许慎,就成功的用易经、五行来还原汉字的构造,首次系统的析解出了540个偏旁部首,编制出一部空前绝后的《说文解字》。

随着人类文化的逐渐发展,中国的语言文字更加丰富起来。人们依据上述造字方法和许慎提供的部首基础上,根据需要创造了大量的汉字。

汉字不仅可以表音而且可以表意;不单在构成上十分生动形象,而且内涵具有传神性。她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脉相承,博大精深。正统汉字的每一个字,都贯穿着中国传统的道德、天地人等内涵,乃至修炼的道理。

(Fotolia)

“儒”字,从字的偏旁部首来看,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人需要什么呢?一需要食物,二需要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开始,教育从孺子开始,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并且与“乳”同音。

羞耻

“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表示责备人时的话:你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吗(从止)?比如“福”字,何为福?一口一田一衣为福,可见古人对福字的理解是非常的朴素和乐观。

“仁”字,是会意字,从人,从二。《说文解字》中说人是“天地之生,最贵者也。”还说,凡是属于人的都从人。二,是会意字,古文作“丄”,就是上字。二、上都是高的意思。

《说文解字》说,二是地之数。那麽,结合起来看,仁就是专属于世上的人之高尚情怀。儒家讲“仁义礼智信”,仁仅次于德,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

《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温良者,仁之本也”、“仁者可以观其爱焉”。《春秋.元命苞》说,“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仁者是对有仁德者之称。有时候,用仁来指有恩于万物生育的事物。

古代历来推崇仁政,认为尊德行仁的才可以叫做王。现在称果实的核为“仁”,其实古代称其实为“人”,果人、核桃人。明代后才改作“仁”。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不管“下雪”也罢、“下雨”也罢,中国古人将其视为“天”的行为,而不是象西方那样将其视为 “客观”的现象。
  •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汉字。汉字除字形之外,还有字音。汉字中同音字较多,读音同而字形、字义不同,这是谐音特色的基础。汉语的谐音正是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在一定的语音情景中,有意使话语发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含蓄地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
  • 六讲 中国的传统节日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