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故事:宋沇辨音

作者: 史然
font print 人气: 18
【字号】    
   标签: tags: ,

太乐令宋沇,在辨识音律方面,当时无人能比。太常缺少征调已经很久了,宋沇考查钟律得到了它。

宋沇任太常丞后,有一天早晨在光宅佛寺等待上朝的时辰,听到塔上风铎的响声,听了很久。早朝归来,走到光宅佛寺时他停了下来,进寺问主持僧:“上面悬挂的塔铃,知道是从哪里得来的吗?”

僧人答:“不知道。”宋沇说:“其中有一个塔铃是古时制做的。请让我登上塔顶,沿着上边的铁索,试着扣动几下听听可以吗?”主持僧起初有些为难,后来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于是宋沇登上塔顶,扣动塔铃听音辨识。寺内的僧人纷纷说道:“塔上的风铃常常无风自摇,发出的响声非常好听,不像你扣动发出的这种声音。”

宋沇说:“是的。”他心想,僧人说的这种现象,一定是在祭祀祖庙扣乐悬编钟时,与这边寺塔上有相同音律的编钟发生共鸣而引起。因此一定要摘下塔上的风铃观察一下,于是对僧人说:“这个风铃是沽洗编钟,请单独将它取下来放在院里。”

宋沇回到太常府衙,让乐工和僧人一块亲临现场观看。约好时间,太常府衙那边扣动悬挂的编钟,寺院中的沽洗编钟果然应和。于是就向寺院买下它,放回太常本悬处。

又有一次,宋沇送客人出通化门,遇到掌管财务的度支运乘,上马稍许,他忽然匆忙作揖告别。待度支使运乘走后,宋沇又悄悄地跟随其后,又认得一铃,说这只铃也是失去的编钟。他人只觉得这只铃铸造的技艺很独到,与众不同。等到把这铃配悬在原有的编钟间,发现无论是外形还是发音都符合。

奇怪吗?这正是识征调的人在演奏编钟的人之中啊!

(出《羯鼓录》《国史补》)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现在世界上音乐学院的声乐教育,基本上教的是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美声唱法。而在中国古代,有比这种美声唱法更好的声乐技术。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作为神传文化之一的中医也是玄妙精微。特别是其治病的神迹以及名医的事迹在正史中都有记载,而这些正是中医的精华。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国与人间虽相距遥远,却又在关键时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随着大锣声响,看那满天众神,云集在仙气缭绕、金碧辉煌的天庭之上。创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回响,木管与竖琴的下行音型,描绘着众神佛随主层层下走入凡尘之壮阔景象。他们在人间开创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与文化之黄金时期。温婉的弦乐仿佛仕女们尔雅灵动的舞姿,振奋的鼓声犹如男子们苍劲的步伐,赞颂着神传文化在人世的辉煌!
  • 第一乐章(非常热情的快板)充满力量和柔美,同时有着强烈的音乐对比与强度。在曲式结构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创新手法也为后来的音乐流派奠定了基础。音乐开始立即进入的小提琴独奏、提前写好而非即兴演奏的华彩,以及乐章间的紧密连接以致观众几乎无法鼓掌⋯⋯这些对于当时的观众都是很新奇的体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