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普罗旺斯】

塞南克修道院— —漫漫长路的小停顿

作者:谢哲青 撰文、摄影

人气 389
标签:

时值夏季,修道院被薰衣草花海重重包围。穿过这片紫色的海洋,我来到修道院的大门前。上一次来的时候,这里正是秋天,金黄色的麦浪铺天盖地,绵延到山谷的尽头,空气里弥漫着麦子的香气。

麦浪的金黄与丁香紫,都是温暖而安定的颜色。

成立于一一四八年的塞南克修道院(Sénanque Abbey),隐身在阳光明媚的普罗旺斯,沃克吕兹省。这片山区满是迷人的小城镇:涌出清泉,让意大利文豪佩脱拉克流连忘返的碧泉村(Fontaine-de-Vaucluse);色彩斑斓的红色山城鲁西雍(Roussillon);中世纪的教皇之城,也是新世纪艺术之都亚维农(Avignon);当然不能错过,幽静绝美的小山村勾禾德(Gordes),塞南克修道院就座落于此。这些可爱的小城,呈现了法兰西文化自中世纪以后,敦厚诚挚的田园景观。

而塞南克修道院,正代表着普罗旺斯精神里,最不为人知的神秘风貌。

我想跟你分享的,是另一种质地的“缓慢”。里斯本的缓慢,是生活的舒缓;而修道院的缓慢,则是“慢思”的默化沉潜。

我喜欢修道院。在世界各地旅行,尤其是在外头奔波了一整天后,我一定会找一处安宁的所在,静静的待着,让自己沉淀下来。清真寺、教堂、佛寺、修道院,都是绝佳的选择。虽然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但这些地方可以让我暂时离开纷扰的世界,进入另一个时空。即使只是须臾片刻,神圣的空间却能让人感受到充电般的疗愈,出来之后,继续面对复杂的人生。

你问我,为什么要持续的旅行?我想,人之所以会去旅行,一方面是想了解这个广大的世界,在某种形式上,也是一种出走、一种逃避、一种中断、一种停顿,逃避原来的生活,让自己喘口气。当你的人生越混乱,你所需要的停顿就越长。而在旅途中,一直不间断的观看、感受,心神也是会疲惫的,在教堂中的安歇,对我来说,就是旅行生活很重要的小停顿。

因缘巧合,这次可以在修道院中住上一段时间。历经了岁月的洗礼,眼前的塞南克修道院,连外墙的石头都显现出无比的沧桑。它座落于一处隐密的小山谷中,车子必须在蜿蜒的山径中颠簸片后才能抵达。从大门入内,周遭的环境从万紫千红的花花世界,顿时切换成黑暗、幽深的纯色空间,人们低头不语,一片寂然。随着双眼逐渐适应,我看见了光,清寂的光线从窄小的窗户中泄入,幽微地点亮了室内空间。

修道院的地板、墙柱、乃至于天花板,都是用石材所砌,光线透过拱券窗在室内画出一道又一道令人心动的线条,时而锐利,时而柔和,用言语无法诉说的一切,都融合在这笃实的寂静之中。神圣的光线,洗去了我们在尘世的不堪。沉重粗糙的石块,塑造出祥和、稳重、安宁的感受,十三世纪建筑技术已有了进一步的革新,空间变深了,却因为结构的关系,内部采光明显不足,却创造不同的空灵氛围,隐约琢磨出生活简朴、信仰坚定的欧洲中世纪风貌。

历史课本告诉我们,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时代。也许是因为相较于之前的罗马帝国、稍后的文艺复兴,中世纪显得太内敛了。这段漫长的“黑暗”,始于西元四百七十六年,罗马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Romulus Augustulus)被废黜,伟大的帝国文明就此告别了历史舞台,欧洲随之进入漫漫长夜。

这段漫长的黑夜充满了苦难试探,先是蒙古人越过了高加索。这群来自大漠的恶魔,摧毁一个又一个的基督王国;东方的铁骑成为西方的梦魇,信徒日夜祈祷,冀盼世界末日不要来。接着是信奉上帝的国度与阿拉的子民,为了争夺耶路撒冷与其他种种,大动干戈,各自坚持的正义与利益,使欧亚大陆血流成河。弥天的烽火,再加上连年歉收的农稼,人们在饥寒交迫中,只能祈求最低限度的温饱、祈求圣母垂怜、祈求上帝宽恕,或许,也祈求可望而不可及的永生恩典。

就在末世沉沦的低迷氛围下,教会发挥了无远弗届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可以从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古文物、书面记录中,注意到当时的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不安,对于宗教所承诺的超脱,则怀有浪漫而炽烈的幻想。这样的企盼,自然而然地透过工匠、艺匠的手作来传达。

此时,艺术史上“第一次”具有国际性、普遍性的表现形式,就在这漫延着恐惧与无力感的时代,应运而生,也就是所谓的“仿罗马式风格”(Romanesque)。罗马帝国崩溃,数百年过去,大家早已忘记大竞技场、水道桥、帝国市集与宫殿……这些惊人的伟大工程,当初是如何建设起来的。距今大约一千年前,牧羊人到这些颓圮的城墙废墟内避雨时,总是以讹传讹的说,这些建筑遗迹,是由远古的巨人族所建造的。教会作为社会的领袖,也对古代的神奇房屋满心向往,他们想:“如果能像古代那样盖出如此气派的大房子,那会是多么神气!多么光荣啊!”

于是,许许多多的修士,开始研究了东方拜占庭的大会堂,以及罗马帝国时期的巨大遗迹,依样画葫芦,无论从外观及结构,都模仿了罗马帝国与拜占庭的建筑特色:雄浑的质量、厚实的墙体、半圆形的拱券、坚固的墩柱、拱形的穹顶、巨大的塔楼以及装饰精致的连拱。不过,因为这些西欧的修士并不清楚“真正的罗马人”是如何盖房子的,他们所兴建的修道院,总有点山寨版的味道,艺术史上,我们将这种风格称为“仿罗马式”。

塞南克修道院,就是典型的“仿罗马式”风格。它维持着千年传统,将中世纪的时光与气味,凝结在厚重幽深的空间之中。

中世纪世界运行的节奏缓慢,是一种内省的生活形式。修道院是保存文化和知识的地方,它让人花更多的时间去省思──省思生命的冲突、省思自己与世界的纠缠,在这个地方,你可以诚实地面对自己,释放自己。

塞南克修道院很朴素,在里面生活,可以体会到,人不需要那些多余的东西,简简单单的,就好。一如米开朗基罗刻大卫像,是把石头上不属于它的部分拿掉;修道院的生活,就是把不属于我们的部分拿掉,剩下的,就是我们自己。

巴思卡曾说:“人,只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思考,就是修道院的核心。

住在修道院,我必须与修士们一同起居。修道院的作息随着太阳而行,天亮即起,冬日昼短,晚上八点熄灯;夏季日长,晚上十点安歇。修道院禁语,大家静默地用眼神传递讯息;循着钟声,规律地进行每日功课。

透过外在的规律,我们会找到内心的秩序。如果你的生活失速了、失控了,就必须找个地方,花些时间,寻回生命的初衷。人是需要规律的,不一定是早睡早起,而是透过规律,让我们可以掌握生命的品质,让身心安定。

除了固定时间按表操课外,在这里,每天有二个小时,大家集合起来,轮流向院长请教问题,比方对经文的不解,或是对自身生命的困惑。不一定会轮到你发问,你就继续慢慢地去思索、去琢磨,修道院为“沉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千百年来,修士们漫步沉思的大回廊,是塞南克修道院最核心的部分,我每天在这里绕着这座回廊行走、思索,可以绕上一、两百圈。现场没有任何的雕花纹饰,只有广大而无言的虚空。

大回廊的正中央是一小撮园圃,种着一、两株极为简单的花草,象征着亚当与夏娃失去的伊甸园,也是我们世界具体而微的缩影。中世纪的修士们环绕着小园圃,在回廊中踱步,透过不断地移动,同时也领受了自然的神奇美好。修道院带有禅意与哲思的小园圃,提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与了解。

千年过去了,如此寛宏的胸襟,依旧是我们身而为人必修的课题。

人在修道院中,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仿罗马风格的建筑,厚厚的墙只开着小小的窗,那种微微透着光的黑暗,很像山洞。中世纪的隐修士,当他们要专心思考时,会将自己关进山洞里。思考,其实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将自己置身在幽暗的空间中,将人的内在与外在环境调整成相同的状态。所以修道院的设计非常重要,其中央的核心一定是花园,外围圈起庞大、厚重的建筑,则是黑暗的空间;最外面的,则是这整个世界。这样的格局象征着:人的内心包藏着一份美好与善良。

在黑暗中摸索、思考,专注面对自己纠结的内在,面对恐惧与困惑,是令人苦恼的挣扎。但这种苦恼,会让人觉得安宁、踏实。当你走出修道院,面对着阳光,望着敞亮开阔的山林原野,薰衣草紫色的花海,或黄澄澄的麦浪,正包围着你。那种悸动,就像是回归到婴儿刚出生时,初看见世界的新鲜、好奇,充满希望。

当我们走出内在的孤寂与黑暗时,就会发现,外界的美好,正等待着你我。

--转载 圆神出版社《欧游情书:因为太美,一定要说给你听的风景》
@*

责任编辑:谢秀捷

相关新闻
组图:希腊天空之城-梅特奥拉修道院群
迈阿密的西班牙古修道院
来自修道院的预言
普罗旺斯焖菜
普罗旺斯焖菜 人气 50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