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覆灭的缘由

作者:翟敬
font print 人气: 250
【字号】    
   标签: tags: ,

一千四百多年前,当松赞干布向唐太宗求娶文成公主时,西藏的吐蕃王朝是一个新兴的强大王国。然而,强盛的吐蕃王朝,却在地震、山崩、水倒流、鼠疫中,突然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吐蕃建国不久,正是佛法传入西藏之时。自松赞干布起,历代吐蕃王都大力支持佛法。松赞干布兴建了西藏著名的大昭寺、布达拉宫。而松赞干布之后的多位吐蕃国王、王子,甚至舍弃王位,出家修行。随着佛法在西藏的兴起,吐蕃王朝国力也日渐强盛。

唐太宗去世后,吐蕃已经强大到唐朝很难阻挡吐蕃的进犯,吐蕃的地盘扩张到了青海、甘肃、四川的某些地区,甚至一度占领长安。唐高宗、唐肃宗、唐宪宗各时期,唐朝都与吐蕃爆发战争,强大的大唐帝国一直不能用武力使吐蕃灭亡。

然而,强盛的吐蕃王朝突然由盛转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正史《新唐书.吐蕃下》是这样记载当时的吐蕃王的:“赞普(汉人对藏王的通称)……死,以弟‘达磨’嗣。‘达磨’嗜酒,好畋猎,喜内,且凶愎少恩。政益乱。”

原来,老国王死后,一个叫“达磨”的人(西藏人称之为“朗达玛”),当上了吐蕃王。“朗达玛”是个什么人呢?他给唐朝使者留下的印象,不但是嗜酒如命的酒鬼,还是凶恶、听不进意见的狂徒。他就是西藏历史上灭佛运动的始作俑者,终导致国政大乱。

“朗达玛”亲自下令发动了一场对佛法的迫害。他强迫僧人打猎杀生,把打猎杀生当作放弃信仰的标准。不愿放弃信仰者,都被杀戮。

他还下令封闭所有寺院、佛殿,把大昭寺改为屠宰场、小昭寺改为牛圈;他把寺院珍贵的壁画文物涂抹掉,换上僧人喝酒的宣传图,污蔑修炼人;把佛像钉上钉子扔到河里,派人用绳子系在佛像的脖子上。不久,往佛像脖子上系绳子的人,就吐血身亡了。

《新唐书》记载了“朗达玛”灭佛后的吐蕃国︰“开成四年(即公元839年)……,自是国中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饥疫,死者相枕 藉。鄯、廓间夜闻鼙鼓声,人相惊。”

此时的吐蕃,出现了地震、岷山山脉(在今甘肃、四川境内)山崩、洮水倒着流的异象天灾,还发生了鼠疫爆发、死人相枕的恐怖景象,还出现了鄯州(今青海乐都县)、廓州(今青海省贵德县)夜间只闻鼓声、不见人的冤鬼作怪事件。

而灭佛的“朗达玛”只当了三年的国王,就因失德死于非命。据《新唐书》记载︰“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赞普死……,无子,以妃綝兄‘尚延力’子‘乞离胡’为赞普……,用事者共杀之。”“朗达玛”死后无子,他的妃子把娘家侄子弄来当他的继承人,却被大臣杀掉了。

于是,不可一世的吐蕃王朝分崩瓦解了,没有灭在唐朝手中,却灭在自己愚蠢国王的手里。而敬佛、信佛却成了藏民的传统流传下来,无论外力如何强迫,都无法改变藏民的这种民族特性。

资料来源︰《新唐书》

--转载自明慧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孝文元年,萧何的妻子因过被除国,由萧延继承酂侯的爵位。萧延短寿,继承爵位后不久就去世了。死后由他的儿子萧遗继承酂侯的爵位,不幸的是萧遗又是绝嗣无子。
  • 现代人往往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工作,就可以有远大的前程,甚至可以改变命运,这是无神论者普遍被灌输的思想。
  • 命由天定,但人如何做,是向善还是行恶,这是很关键的......
  • “小不忍则乱大谋”出自孔子的《论语.卫灵公》篇中:“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说,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能够忍辱是一种韬晦、涵养、胸襟开阔和目光长远的象征。勾践忍辱得以复国,韩信忍辱而成就大业。
  • 网络上一项针对人是否信神的调查统计如是显示,在全球23个国家的近2万名受访者中,51%人坚信有神灵,31%的人表示给不出答案(不确定或者有时信有时不信),剩下18%的人则自称是“无神论者”。中国也是被调查的对象国之一,然而最终产生的结果却颇为耐人寻味。在中国,坚信有神灵的人只有23%,而不信神的则略胜一筹,占到26%。此外,对神灵没有明确看法的中国人最多,高达52%;在这一超过半数的比例中,20%的人表示不确定,32%的人表示有时信,有时不信。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