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傲骨戏贪官

作者:智仁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

元朝刚建立的时候,天下局势还不稳定,所以各地都驻有重兵。当时驻守在鄂州的守备是蒙古人阿都尺,他带领五千兵马,由于没有战事,就整天带着亲兵游手好闲,到处搜刮百姓钱财、骚扰人民。老百姓也不敢去官府告他,因他是守备属五品官员,而知县只是七品根本不敢管他的事。

阿都尺用搜刮得来的钱财,在他的驻地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庄园。衙府师爷姚文帮庄园起了个名叫“福寿园”。姚文是汉人,想讨好阿都尺以便得到好处。姚文怂恿阿都尺请当地著名的书法家张中书题写门匾,以壮门楣。

张中书是鄂州城最有名气的书法家,他的字气韵生动、风神秀雅,综合了晋、唐、宋、元各书家特点,融会贯通,自成一体。连元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也对他十分欣赏。

但张中书的字既好求,也难求。平常人家、街坊邻里、门市开张、乔迁新居、红白喜庆,一概不收分文有求必应。但有钱人家,尤其是土豪劣绅、为富不仁、贪赃枉法的官吏或不孝子女等,出价再高亦遭婉拒,望门而去。

阿都尺本是蒙古人对中原的书法不甚了了,但在姚文的怂恿下也想学人清高风雅,便备了厚礼到张中书家中求字。张中书开门接见他们,态度十分冷漠,知其来意后便不亢不卑地说:“草民写的文字粗陋,怎敢上守备大人的府堂?”

(Fotolia)

阿都尺一听说这样,用眼瞪了姚文一下,姚文马上贴到阿都尺耳上说:“大人不可相信他的话,他是不肯帮你写。”阿都尺是个武夫,千军万马、浴血沙场谁敢违抗他,现一介书生竟敢敬酒不吃吃罚酒。“刷”一声拔出刀来,架子张中书脖子上。张中书面不改容,昂头不言。

姚文见事情闹大了,真杀了张中书,门匾没得到,对自己也没好处,便附在阿都尺的耳边说了几句。阿都尺说︰“好,这次就便宜了他,来人呀!”于是把张中书一家大小十几口,全都带到军营。明日是黄道吉日,如果在明天辰时之前不留下墨宝,一家老小通通当通匪论处全部斩首。

张中书整夜没睡,第二天一早,张中书提着一小桶研好的墨,右手拿一枝大号毛笔,来到阿都尺的庄园门前。阿都尺得意洋洋地站在门口,让人将长一丈、宽三尺的红木门匾抬了过来,放在门前的空地上。庄园周围已经站满了人,有阿都尺请来的文人墨客,还有他的下属、家人等。

张中书将桶内的墨水倒入陶盆,然后把大笔放入盆内慢慢晃动笔杆,再轻轻提起大笔时,盆内没有残留半滴墨水。张中书将吸满墨水的大笔落到木匾上,“福寿园”三个大字瞬间就落在门匾上,字迹酣畅浑厚、雄健洒脱,围观者连声叫好。连不懂书法的阿都尺,也看出了气势不凡。

阿都尺邀请众人入府大庆,张中书一动不动,一言不发地望着阿都尺。阿都尺才忽然想起道:“来人!快把张先生的家人放了。”张中书一家老小才被放了出来。

张中书早就备了两辆马车在不远处候着,待家人都上车后,张中书对马夫说︰“快走,越快越好!”夏日的中午,像喷着火焰般的太阳,炙烤着阿都尺门上那块刚写好字的大匾上。守门的兵丁忽然闻到一股刺鼻的硫磺和火硝味儿,抬头一看,门上那块大匾上的字迹开始冒烟,转眼间蹿起了火花,火很快就将红木门匾烧了起来。

兵丁赶快跑去报告阿都尺,当他赶来时,门匾上的火已经引燃屋顶上的椽子。他立即命人救火,但天干物燥,天气炎热,火借风威,风助火势,哪能救得了,火很快就漫延整个门楼烧到所有房屋,整座庄园都陷入一片火海中,人们尖叫着从屋里奔逃出来。

阿都尺终于明白是着了张中书的道儿,赶快派人去抓捕,但张家早已人去屋空。阿都尺怒火中烧看见姚文走来,二话不说一刀就砍了他,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从此,张中书不知去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正史记载,北宋的太祖皇帝有很多德政,开创了繁荣的北宋王朝。
  • 现在世界上音乐学院的声乐教育,基本上教的是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美声唱法。而在中国古代,有比这种美声唱法更好的声乐技术。
  • 《宋史》记载:沙门僧人洪蕴,本姓蓝,是潭州长沙人。父母当初没有孩子,因此专心念诵佛经,既而有妊娠,于是生了洪蕴。洪蕴年十三,拜见开福寺沙门智巴,请求出家,习学方技之书,后来游京师,因为医术高明而知名。
  • 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广为民间所传颂。他任左拾遗时,写了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
  • 有一个叫吕乡筠的商人,喜欢吹笛。有一次曾遇到一位吹笛的仙人,传授笛曲,从而引出一段关于天上地下笛子的故事。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