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犷的桃源村 漫谈伦敦屋邨巴比肯

Barbican in East London

逸铭

【大纪元2015年05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逸铭报导)虽然伦敦东部的巴比肯(Barbican)并不是一个很吸引游客的地方,不过凡是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它那粗粝的建筑风格、精巧的布局设计、世界级的艺术殿堂,留下深刻的印象。

·古罗马时期的起源

巴比肯(Barbican)一词来自于拉丁语的“Barbecana”,意思是(堡垒的)前哨,从字意就可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座要塞。的确如此,伦敦的巴比肯在罗马时代(公元200年前后)就是一座用于屯兵的古老堡垒。

不过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巴比肯却并非静观了千年风云变幻的古老遗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个地区遭受了猛烈的轰炸,在战争结束时,原始的建筑几乎无一幸免。在1951年全英人口统计中,该区的人口只有48人,可以想见战争对这里的摧毁之彻底。

·历史中的变迁与复兴

1952年起,伦敦市议会决定重建这一区,结果侥幸逃过德军轰炸的建筑也被拆除。新的建筑群被命名为巴比肯屋邨(Barbican Estate),整个建筑群占地14万平方米,由著名现代建筑公司张伯伦、鲍威尔与本恩公司(Chamberlin, Powell and Bon)承建。巴比肯屋邨的住宅于1976年建成。整个建筑群除了高层和多层居住用房外,还包括学校、博物馆、青年会设施、消防站、诊所、音乐学院、图书馆、美术馆和大型的艺术表演场所——后三项构成了巴比肯艺术中心。

·粗犷主义的建筑风格

来过巴比肯地区的人——无论褒贬——都会对这一区的建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里的建筑风格是并不多见的粗犷主义(Brutalism),其特色是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或其它材料),带给人一种毛糙、沉重、粗犷的感觉。

2001年9月,英国文化部长蒂莎·布勒斯顿(Tessa Blackstone)宣布将巴比肯建筑群定为“二级文物”(Grade II listed building),列入的理由是整个建筑群的规模、整体性和设计的气魄。

不过民众可能还是不太能够欣赏这种风格,在2003年9月的“灰伦敦民意调查”(Grey London poll)中这里被评为“伦敦最丑陋建筑”,不幸或幸运的是,奥林匹克公园的安赛乐米塔尔轨道塔(Arcelor Mittal Orbit)对人们观感的冲击已经达到世界级(来源:《卫报》)而超越了巴比肯,这也让巴比肯的住户松了一口气。

·精心设计的布局

不过,巴比肯的建筑群还是有很多亮点的,特别是把人行平台和建筑群都抬高到车道之上的设计,这项天才的创举一方面加强了建筑之间的联系,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行至这个小区内的每一所建筑;同时也创造出了静谧的生活环境——漫步在巴比肯地区,你几乎感受不到脚下川流不息的车辆。

此外,如同堡垒般的建筑群设计让人心安,不仅阻吓了窃贼(歹徒并不喜欢在那些让自己感觉被锁住的地方作案),也阻滞了游客:这里非常安静平和,周末街上几乎空无一人,夜间行走也很安全,犯罪率很低。

巴比肯屋邨有大量的树木和灌木,还有松鼠和狐狸(清晨才能看到)。而室外的聚焦点是长方形的人造湖与临湖的公园,很幽静平和的地方,这也是一般小区所没有的大型水景。很多居民在这里散步、阅读、野餐、做瑜伽。

·世界级的艺术殿堂

巴比肯的室内焦点无疑是巴比肯艺术中心,于1982年竣工并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剪彩揭幕。包括伦敦市的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伦敦市的巴比肯图书馆以及巴比肯音乐厅。巴比肯艺术中心采用了多层次布局,并有多个出入口,由于巴比肯屋邨整个布局对于新来者确实有些复杂,所以整个屋邨的公共区域地面上都画有黄色线条,协助观众到达巴比肯艺术中心。巴比肯音乐厅是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和BBC交响乐团的驻团场地,2013年的神韵演出也在这里举行。

·便利的生活设施

在艺术中心之外,巴比肯屋邨的建筑群还包括学校、超市、餐馆、影院等生活设施。由于其独特的天台公共区域设计,住户到达这些地方都很便捷——即便是雨天不带伞也可以安全抵达超市。而巴比肯旁边的Smithfield、Clerkenwell和金融城则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餐馆和酒吧。特别是Clerkenwell,那里的餐馆都很出色,因此一个餐馆若是没有一些独到之处就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这自然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与口福。

相关新闻
【行家谈】想卖房?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
【行家谈】像威廉王子夫妇那样选房
大选尘埃落定后的英国房市
【置业英伦】伦敦房产开发热区大盘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