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会这样?(3)

孩子不好好写功课怎么办?
font print 人气: 247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 李显文

“结束写功课”的时间才是重点!

孩子入学以后,无论是读幼稚园还是小学,为人父母似乎很难不为孩子的读书问题而操烦。特别是在很多家庭里,光只是孩子写功课这件事,每天就能搞到亲子间像在打仗一样。而仔细了解父母烦心的重点,多半是不满意孩子写功课时的态度,总觉得孩子对于功课既不积极又不主动、老是拖拖拉拉、敷衍了事……到底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写功课这件事,不再困扰父母、不再伤害亲子关系?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放学一回到家就赶快去写功课,认为既然是分内该做的事就应该训练孩子―优先主动处理、不要拖拉逃避。但是孩子在学校里忙累了一整天,希望能先休息、轻松一下再来写功课也很合理。试想,一个下了班回到家里的职业妇女,才刚进家门又被催促着赶快洗米煮饭,谁会觉得开心又乐意呢?况且,孩子何时该去写功课还比不上“妈妈该去煮饭”有时效的急迫性,父母若因此与孩子产生冲突,真的只能说是父母自己看不清问题的症结所在。

因为,既然功课是孩子的事且需要他自己去执行和完成,当然就应该优先考虑孩子本身的想法,特别是他的意愿。否则,就算孩子被父母逼迫着早早开始写功课,但是心不甘情不愿之下,孩子动作自然就会拖拉起来。因此,父母应该要和孩子一起讨论“何时要做功课”,且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只要不是提出的说法太离谱,家长不妨都斟酌接纳他的意见,至少让孩子能够心甘情愿地开始。

在孩子写功课的过程中,最令父母头疼的问题,大概就是孩子总是拖拖拉拉不肯一气呵成、用心专注地做功课。特别是年龄较小、才刚入学、才开始面对功课的孩子,他们的专注力本来就不足,再加上写功课原本就不是一件有趣、好玩的事,若非父母三不五时地威胁利诱、催促提醒,孩子几乎很难有效率地写完功课。因此,就在父母“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的紧迫盯人下,“写功课”往往就变成是父母在承担、负责的事了。

其实,比什么时候应该开始写功课更重要的是― ―孩子应该何时写完功课?或是孩子什么时候就不能再写功课了?否则父母再怎么早早逼着孩子开始写,他都可以拖到很晚也写不完,一并耽搁到上床就寝的时间,连带更影响到孩子睡眠时间不足。当发生损及孩子健康的状况,问题所有权就变成父母的,因此,父母就有权要求和孩子一起订定一个合理的“结束写功课”的时间。

家长可以根据与孩子约定的上床时间,以及孩子上床前准备就寝所需要的时间,来推算出他何时应该写完功课。例如,孩子每晚上床时间是九点,就寝准备时间为一小时,那么他每天“结束写功课”的时间就是晚上八点。

建议父母在孩子升读小一的时候,就帮他买一个闹钟并协助孩子一起计算出每天写功课所需花费的时间。例如,今天孩子的功课是生字、数学和社会,问问孩子他需要多少时间写完每样功课?而每样功课所需的时间,应该由亲子共同讨论而不是由父母去规定。假设,最后确定孩子写生字二十分钟、数学二十五分钟、社会要十五分钟……那么今天孩子写功课所需的时间就是六十分钟。

父母可以指着钟面告诉孩子:“你今天最晚要七点开始写功课,然后八点钟我就要来收功课,不能再让你写了,因为你要准备睡觉,否则明天会没有精神上学。”如果孩子没有提早开始写功课,父母就可在最晚开始写功课(七点)、以及应该要写完前(八点),适时并语气平和地提醒孩子几次(千万不要紧迫盯人的唠叨),而等到八点一到,父母就过来执行“结束写功课”的动作。

孩子只要还没有对功课及老师抱着“根本没在怕”的态度(因此,从小一或是孩子年龄愈小开始实行这个方法最适当),父母只要收过孩子一、两次功课,绝对会让孩子真切地体会到“慢吞吞所以写不完功课”的可怕后果。等哪天孩子又分心地开始边玩边写,父母只要稍微提醒他:“快一点喔,等一下我就要来收功课了!”保证孩子马上就会想到上回难忘的经验和教训,立刻振笔疾书、埋头苦干了。

父母在决定采行这个方法前,也不妨先知会孩子的老师,请老师协助“配合演出”―当孩子因功课被没收、无法写完时,希望老师第二天能以“严肃却不伤自尊”的方式给予孩子口头警告,同时,还要要求孩子利用下课时间补齐没完成的功课。父母预先告知老师,是为了让孩子能真实体验到后果、得到一个适当的教训。否则,有些老师很可能会轻纵不写功课的学生,或是相反地过于严厉地处罚孩子,使得父母执行此方法,可能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产生了反效果。

同时,若到了结束写功课的时间,孩子只差一点点就要写完了,父母应该通融地等一等他。

万一孩子真的剩下很多功课都还没写完,则父母在收孩子功课时的态度也绝对要避免是生气、责备的,而是应该带着一点惋惜和同情的情绪,去同理接纳孩子明天要面对老师责难的惊惶与恐惧……而这应该是在运用此方法的过程中,父母最难执行的部分了!

毕竟,父母明知孩子很可能“一夜惊恐到天明”,更可能立即碰到的是―孩子就是要写完功课不可而苦苦哀求、或是撒泼吵闹。而父母是应该坚持执行约定?还是放孩子一马、让他破涕而笑地感激自己,但让这出“拖拖拉拉写功课”的戏码仍将照旧、继续地每天上演?

建议父母在面对孩子眼泪、情绪的攻势(实则是勒索)下,一定要学着忍心而为(其实往往只需一、两次的狠心而已),才能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功课、以及所有属于自己的问题负起责任来。

─ ─摘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高效能父母学专家教你一招解决80%的教养问题》野人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每次幼稚园或小一新生入学,总是免不了父母和小孩那依依不舍、十八相送的情景,看着孩子稚嫩的脸庞上挂着两行泪,哽咽的啜泣着:“我要妈妈”、“妈妈不要走”,我不禁回忆起自己刚进入小学的第一天。
  • 只要以正面的说话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己和孩子都能镇定从容地面对各种状况。
  • 以“怎么做”代替“为什么”,这样问,教出创意十足、独立思考的好孩子。
  • B>要有效执行孩子成功方程式,家长必须从孩子幼时就开始施行“身教”,并依孩子生命成熟度施行有效“管教”,才能将成功特质烙印在孩子的心灵。孩子藉由“内化”这些特质,进而找到奋发向上的力量。
  • 对于别人说的话,人们总是照单全收。不,应该说是“深信”他人说的话。我们希望回应别人所说的事、期望去贯彻执行。就像我的母亲一样。
  • 替孩子的行为画圈圈,他会产生无比的干劲。
  • 案例二,小英的爸妈都是彬彬有礼的高知识分子,照孩子成功方程式秘密一的道理,父母亲给予的身教应该会感化小英,让小英也变成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小孩。事实是,小英十分自我中心,为什么她这么不顾其他人的想法呢?
  • 孩子小的时候真的比较好教,到了十几岁就很难了。孩子小的时候,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处处要仰赖父母,可塑性非常强,趁此时灌输孩子一些观念及行为模式,往往能够收到最佳效果。到了十几岁,孩子进入叛逆期,寻求自我独立,容易和父母唱反调,这时候才去矫正他们的行为,往往事倍功半、成效不彰。
  • 许多父母受到心理学“制约理论”的影响,认为必须透过威吓或奖赏才管得动孩子,其实不然。愈强迫,问题愈多。不给压力,孩子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你给压力,反而会让潜能被压下去。
  • 心理学家把父母的管教方式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