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北大清华互掐 丢的是中国教育的脸

人气 66

【大纪元2015年06月28日讯】这几日,北大、清华这两所问鼎中国的知名高校为了招到在高考中名列前茅的“高分生”,居然在微博上展开了一场唇舌之战。战争的核心无非是指责对方利用非正当手段,抢走他们眼中的“高材生”,而最终的结果却在各自删除微博的低调处理中尚未分出胜负。

想来想去,这场打从一开始角逐就注定了没有输赢的战争,其实根本就毫无意义。既然大家都能抛开“百年名校”的高贵身份,不以学识修养、而只以一次考试的分数来挑选人才,不以自身的教育内涵、学术底蕴,却只以卖狗皮膏药一般、自我推销的姿态来招揽、拉拢学生,那么二者之间定然分不出伯仲,其水平也就是“半斤对八两”而已。

面对着极尽游说之能事的谄媚嘴脸,那些在报考北大与清华之间游移不定的“高分生”是否更加茫然无措?于他们而言,类似北大、清华这种令无数中国人仰望的高等学府,其招生原则又怎会偏离“酒香不怕巷深”的寓意和道理?如今,这两所高校的招生办轮番上阵,放下身段、甘愿被挑选,不顾“师者”的身份向莘莘学子毛遂自荐,这到底是在展现一种另类的平等,还是由于对“求贤若渴”欲罢不能?

要说平等,每个人似乎都应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提供教育者不得以接受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年龄、生理条件以及知识水平作为前提条件,拒绝或是区别对待想要求知、求学的人。这才是教育所应彰显的公平。作为“兼容并包”的北大,作为“厚德载物”的清华,是否更不必只扎堆在高分学生中,殷切的表现出对他们所独有的青睐?若说优质的高校也要兼顾“择优录取”的原则,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次高考的分数是否就能准确的界定出“优”的实质与内涵?

对于“择优录取”,哈佛、耶鲁等排名世界前列的美国高校是如此诠释的。它们的招生官已多次将在美国高考SAT中取得高分、甚至是满分的学生拒之门外;甚至明确提出,对于录取的SAT成绩并没有明确的分数要求。而美国众多大学的“录取标准”除了会参考平时成绩、托福、SAT成绩之外,更要逐一审核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此项审核的比重在录取中竟占到了50%。当中国大陆的一位学生因爱吃泡面而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录取的消息广为流传之时,校方给出的真实评价却是,该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事实上,除了这位“不以高分取胜”的男生之外,已经有越来越多“成绩平平”的大陆学生被美国名校录取。

显然,美国的那些名校并没有因为录取了成绩不出众的中国学生而使自己“掉价”,或是被认为降低了它们的教学水平。相比之下,这些只把高考“状元”当作镇校之宝的中国名校,却几乎从未曾在世界名校的排行榜中赶超美国的一众学府。这样看来,北大、清华对“优”的理解偏差不仅使“求贤若渴”最终变成百忙一场,更使得自身的品质、水准大打折扣。此番在万人瞩目的网络环境中、唾沫横飞的展开“口水战”便是这种品质与水准的大曝光。而旁观者非但没有积极的将此理解为“求贤若渴”的决心与坚持,反而是大声呵斥“丢人”的居多。

作为历史超过百年的名校,北大、清华如今受到这般折辱,实在是有些冤枉。遥想当年提出“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时,这两所拥有浓郁的学术气氛与人文情怀的学府绝不会干出今时今日这般“丢人”的争抢、对骂之事。而当我们在此嗟叹北大、清华已然沦落之时,其实更应该看到中国的学术界、教育界早已沦为“政治奴仆”的惨烈现实。那个扼杀天性的“以分数来论英雄”的畸形标准、那个扭曲人性的“以高考来论成败”的奇葩原则,都不过是政治集团出于钳制思想、愚化民众的目地而精心培育、一手打造的怪胎而已。

于是,我们自然会想到,如今能上演中国的名校争抢“高分生”的滑稽剧,定然离不开政治的编排与导演。北大、清华作为中国教育界的精英学府,它们若丢了脸面,中国的整个教育界也将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事实上,中国的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长久以来无时无刻不在表演着令世界发笑的滑稽剧。而这一切毋庸置疑,皆是拜学术界、教育界的终极导师——中共政治集团所赐。

责任编辑:高义

相关新闻
奇才受欢迎 中国名校招生“新招”迭出
高考招生格局变更  港高校成热门
中国7成网友反对北大招生试行“推荐制”
大陆高考状元弃北大清华 青睐港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