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但丁降世750年

艺术名作中的伟大预言《神曲》(下)

张小清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但丁和维吉尔共渡冥河》,1822 年,布面油画,189x246cm,巴黎卢浮宫藏。(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58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大纪元2015年06月06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小清综合报导)在意大利本土之外,《神曲》亦成为艺术家不竭的灵感之源。仅1800至1930年间,以之为题材的绘画、雕塑就有200余件之多,有“最后的浪漫派”之称的法国插图画家居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é)更赋予这部伟大诗作以新的生命,当事人甚至评论他和但丁有心灵感应。在本文最后,让我们按“图”索骥,到这部伟大诗篇和预言中做一番“发现之旅”。

1. 史特拉丹奴斯的《地狱》插图

丹‧布朗受《神曲》启发的小说《地狱》并未将眼光局限于但丁的家乡佛罗伦萨,书中也提到了佛兰德斯画家史特拉丹奴斯(Stradanus,即Jan van der Straet,1523–1605)所作《神曲‧地狱》第八歌的插图。这里是地狱的第五圈,愤怒和懒惰者正在受罚,而两位诗人正由恶魔菲烈基斯(Phlegyas)撑船渡过冥河。插图中一些魔鬼的形象体现出欧洲北方的绘画传统。

《炼狱》第八歌《与逝世的阴魂幸福的会见》,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但丁写道:

“在人世时,他是一个傲慢的人物;
他的一生没有留下一点美名:
所以他的鬼魂仍在这里暴跳。
世上有多少人现在还自以为
伟大的帝王,结果将留下千古的罪名……”

2. 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之渡舟》

进入19世纪,《神曲》特别是《地狱》篇是浪漫主义艺术的盛行题材。据估算,1800至1930年的同题材美术作品有200件之多。

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822年的《但丁之渡舟》(The Barque of Dante,又译:但丁渡冥河,但丁和维吉尔共渡冥河),描绘迷失的灵魂在河中挣扎,形象的惨烈和画面的舞台感显示了浪漫派对真实的追求。

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但丁和维吉尔共渡冥河》,1822 年,布面油画,189x246cm,巴黎卢浮宫藏。(公有领域)

3. 威廉‧布莱克的《神曲》插图

在英国,1825年,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受命绘制 102幅《神曲》插图,1827年他去世后留下的作品有的并未完成,但都满含慈悲,集中表现了罪、罚、报应和救赎等主题。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绘制的《神曲》插图。(公有领域)

“迈诺斯(注1)形容可怖。咬牙切齿地坐着,
在进口处审查罪行;依照他自己
缠绕的圈数判决他们,打发他们下去。
我是说,当那生而不良的阴魂
来到他面前时,便把一切
都招认;而这位洞察罪孽者
考虑了地狱的什么地方与那罪相当之后,
便用尾巴在自身上缠绕
那么多的圈数,恰如他要他下去的度数。
在他前面总是站着一群阴魂;
他们挨次走去受审判;
他们述说,和倾听;然后被卷下去。”

(注1:迈诺斯是宙斯和欧罗巴之子。但丁模仿维吉尔,将地狱判官的职务委于他。)

4. 罗丹的雕塑《地狱之门》

法国雕塑家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曾说,他出门从未忘记带上《神曲》。罗丹决定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形象素材来表现但丁的著作。1880年的雕塑《地狱之门》(Gates of Hell)受到吉贝尔蒂设计铸造的佛罗伦萨圣若望洗礼堂“天堂之门”的影响,表达了绝望、痛苦与惩罚的主题。

法国浪漫派雕塑家让―巴蒂斯特‧卡尔波(Jean-Baptiste Carpeaux)的雕塑《乌戈利诺和他的儿子们》(Ugolino and His Sons)作于约1860―1861年,塑造了《地狱》篇中的惨烈景象,体现出米开朗琪罗的影响。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shutterstock)

和布莱克的插图一样,《地狱之门》亦未完成,而罗丹为这件作品所做的雕塑多达227件。大门顶部是以相同姿态垂下手臂的《三影子》,深渊中冒泡的岩浆裹挟着众多的形体,包括人们熟知的《吻》——不伦的保罗与弗朗切斯卡,高居上方的“思想者”正是但丁本人。

罗丹,《思想者》,作于1902至1904年,青铜,高180cm,巴黎罗丹博物馆藏。(shutterstock)

5. 布格罗的《地狱中的但丁与维吉尔》

古典主义画家威廉‧布格罗(William Bouguereau,1825–1905)曾绘制过很多神话和宗教题材的写实绘画,但受印象派和前卫运动的排斥,有生之年并未获得欣赏。布格罗的《地狱中的但丁与维吉尔》(Dante and Virgil in Hell)描绘了《地狱》第七歌的内容,在那里,两诗人遇到炼金术士、造假者、作伪证者和骗子。画中,异教徒和炼金术士卡波乔正被大肆骗取财产的詹尼‧斯基基噬咬。

威廉‧布格罗(William Bouguereau),《地狱中的但丁与维吉尔》(Dante and Virgil in Hell),作于约1850年,189×246cm,布面油画,巴黎奥赛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6. 莱顿爵士的《流放中的但丁》

出生在英国的莱顿(Lord Frederick Leighton,1830―1896)从布格罗和卡巴奈(Alexandre Cabanel)等法国画家身上吸收了古典主义的营养,《流放中的但丁》一作使他在英国名声大噪,并于1868年被选为英国王家学院院士,十年后又被任命为学院院长。莱顿是英国19世纪后期影响最大的古典主义画家。

1302年,在政治分裂的意大利,但丁被判处终身流放,此间他周游了许多城市。掌权者答应他,只要他宣誓忏悔、缴纳税款,就可以被赦免,但他拒绝,最后在流放中死去。莱顿此画中,但丁坚毅、静定而超脱的神情,与周边浮华喧嚣的尘世形成鲜明的对照。

7. 居斯塔夫‧多雷的《神曲》铜版画插图

在19世纪同题材艺术中,为这部经典名作赋予新的生命的,还数居斯塔夫‧多雷在1857至1867年间创作的135幅铜版画(亦称蚀刻版画)插图。多雷擘画这套作品时只有23岁,第一册由其自费出版,马上获得巨大成功。多雷的画作细腻、浪漫而神秘,他将自己放在但丁位置上的“超能力”,引来当时的批评家评论说,他和但丁一定都曾经魂游地狱,并且两人能心灵相通。

多雷在《天堂》第十二歌插图中描绘了天上发光的灵魂组成的层层光环。(公有领域)

多雷的画作集合了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琪罗的形体、北方绘画传统中壮阔的风景以及一些大众文化的元素,能用极细的线条编织出强烈的立体感和光感,构建出不同空间的体验,随时唤起震恐、无望或难以言宣的崇敬与欣悦。此后《神曲》配加多雷插图的不少于200个版本,其中包括正体和简体中文版。

《地狱》第十四歌《第七圈:第三环 蔑视上帝者》,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今年4月,藉由阅读但丁而走出中年危机的美国作家罗德‧锥尔(Rod Dreher),将自己的博文结集为《但丁何以能救你一命》(How Dante Can Save Your Life)。该书选用德拉克洛瓦的画作做封面,节录了但丁诗作里的心灵智慧,并且阐明,《神曲》的描绘与当今世界如此类同,也因此有如此多的可借镜之处。

锥尔写道:“迷失的现代人从各种自助手册中寻找指引,基督徒们购买语调虔诚的治愈系书籍。不要这样做。拿起但丁来阅读吧,因为但丁是深刻的,但丁是正确的。”

编后语】“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在但丁降世750年后的这个夏日,让我们随着他的伟大诗篇做一番“发现之旅”。当静下心来细细体会,你会发现它是如此深刻的一部预言——将神启和真相告诉世人,既是但丁被赋予的使命,也是《神曲》流传不衰的原因。

* * * * *

延伸阅读:多雷《神曲》插图欣赏
下文解读均摘自:王昊天《解读〈神曲〉》,原载《正见网》。
多雷《神曲》插图的线上博物馆:http://www.worldofdante.org/gallery_dore.html

1. 《地狱》第二十六歌《第八圈:第八断层 恶谋士:攸利西斯》:

《地狱》第二十六歌《第八圈:第八断层 恶谋士:攸利西斯》,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在那里面受着苦刑的
是攸利西斯和代俄密特;他们这样地一起
在火刑中奔跑,好像以往在暴怒中奔跑;
他们在火焰中还为木马藏兵之计呻吟,
那一计骗开了城门,罗马人的
高贵的始祖不得不从那里逃出。”

2. 《地狱》第三十一歌《下降:围着深渊耸立的巨人们》:

《地狱》第三十一歌《下降:围着深渊耸立的巨人们》,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原文片段:

“我的导师说道:‘这个骄傲的魂灵
竟想试用他的力量来反抗虬夫(注2),
因此他得到了这种报应。’”

(注2:虬夫即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宙斯或朱庇特。)

解读:从这段诗文中可知,巨人是典型的无神论者。因为不相信神的存在,在其思想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妄想和天斗,和诸神斗。他的狂傲不可一世,对神的大不敬,使其嚣张的行为,带来的亵渎神的罪孽,便永远在万劫不复的地狱最深处受刑。

参阅:解读《神曲》(三):“巨人”的喻意

3. 《炼狱》第七歌《疏懒的帝王们》:

《炼狱》第七歌《疏懒的帝王们》,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原文片段:

“那里我还和那些人住在一起,
他们身上没有披着那三种圣德,
却知道并奉行另外的那些美德。
但是假如你知道而且能够,
请你指点我们一下,我们好尽快
走到‘炼狱’真正开始的地方。”

解读:这里的三种美德,即喻为“真、善、忍”,因为没有经过“真、善、忍”宇宙根本法理的熏陶,没能亲自见证这一法理的美好,尽管还在遵守人类的道德,但暂时还不能从这“万劫不复”的人的状态中解脱出去,足可见这三种美德的威力与重要,直接涉及到生命是否能获得拯救。

参阅:解读《神曲》(二):地狱之旅

4. 《炼狱》第八歌《与逝世的阴魂幸福的会见》:

《炼狱》第八歌《与逝世的阴魂幸福的会见》,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原文片段:

“读者,这里要用锐利的目光看那真理,
如今把它掩起的面幕真是稀薄,
要往里面窥探确实是容易。”

解读:这段诗文,其实但丁的本意是想告诉读者,他的诗作就像是纱幕后的一片真相。如果读者能够用心阅读,就会明白,上天赋予他的使命,就是告诉人们真相。因为天机不可泄露,所以但丁采用了大量的隐语和象征手法,为了让读者明白生命的真相,又大量引用了宗教典故。人们不明白一个意大利的诗人,一个尊崇基督的人,为什么要频频地引用古希腊的神话?其实就是为了形象生动地展现世俗众生生命背后的真实景象。

参阅:解读《神曲》(四):但丁何以荣登天界

5. 《炼狱》第十五歌《天国的宝藏:容忍的异象》:

《炼狱》第十五歌《天国的宝藏:容忍的异象》,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原文片段:

“然后我看到被怒火燃烧的人们,
用石头打死一个青年,他们互相
不断高声叫喊着:‘杀死他,杀死他!’
我又看到他渐渐瘫倒在地上,
因为死亡的重量早在把他压下,
可是他的眼睛一直看着天国,
露出那种使人生出怜悯的脸容,
在这种苦难中向至高的‘主’祷告,
求他宽恕那些迫害他的人们。”

解读:一个生命要想进入天国,成就天国世界里永久不败不灭的永恒生命,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忠贞于自己的信仰,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险恶处境,无论承受世间多大的痛苦,都要坚守信仰,因为这是对神的承诺。创世主之所以欣慰,在于并不是世间所有的人都陷在迷中,还有很多清醒的向往善良的好人,值得去救度,他们善良的心和行为,值得进入天国享有永恒的生命福分。

参阅:解读《神曲》(九):天使的职能

6. 《炼狱》第三十歌《俾德丽采谴责但丁》:

《炼狱》第三十歌《俾德丽采谴责但丁》,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原文片段:

“他竟把自己的脚步转向他处,
走上一条不正的道路,追逐着
令他得不偿失的浮世的荣华。
即使我取得了灵感,在梦中,
或是用另外的方法招他回头,也都无效;他简直不关心这些。”

7. 《天堂》第五歌《誓约与自由意志;上登水星天》

《天堂》第五歌《誓约与自由意志;上登水星天》,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原文片段:

“愿世人决不要以玩笑的态度许愿;
要忠诚,在这样做的时候不要盲目,
像耶弗他在许他第一个愿时那样(注3);
他说一声‘我做错了’,比守了誓言
却做了更糟的事,更为合宜。”

(注3:《圣经‧士师记》记载耶弗他冒失地许下一个异教的愿:得胜回来时哪个人最先从家门出来迎接他,就将其献作燔祭。结果最先出来迎接的是他的独生女。)

解读:这些诗文,让人领悟到誓约的重要,因为它源于上苍赋予人类的自由的心愿,因此不能随便轻易地发誓。因为一旦发誓,而又做不到和上苍的善心相符合时,便是在亵渎神的意志,所以很难补偿。而因一时受骗而立下的毒誓,只要能从新走回正道,维护正义,符合上苍善良的心愿,邪恶的印记便会可以消除的。

参阅:解读《神曲》(五):誓言

8. 《天堂》第八歌《金星天》:

《天堂》第八歌《金星天》,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原文片段:

“至善,使你正在爬登的全个天国
转动和满足,并以他的意旨
在这些巨大的天体里发出力量……”

解读:善在更高境界的表现,就是能够维持整个自然的规律,天体的变化,一切的有序,无不源于善的巨大威力。无论世间,还是宇宙中的星体,所有的一切,能够自由、有序地运转,而避免灾难性的碰撞,都是来自于善的演化。

参阅:解读《神曲》(六):善的威力

9. 《天堂》第二十八歌《天上的天使们》:

《天堂》第二十八歌《天上的天使们》,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原文片段:

“假使宇宙的安排,
完全依照我在这些圆轮里看到的秩序,
那我已满足于我所见的事物。
但是在那感官的宇宙里,
我们可以看到,一切旋转
若是离开中心愈远,就愈神圣。”

解读:在但丁著作的《神曲》中,尤其《天堂》篇,曾多次写到关于“旋转的天体”,并发自内心地赞美与感叹。这位时时刻刻旋转的宇宙天体,在众多的预言中,也都留下了他神圣的踪迹,反映出法轮大法洪传这样一件大事将要在世间发生——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通过梦境、诗文、神话传说以及其它一些叙述等等流传下来,都是为了福祉后人,让人们不要忘记了生命所等待的。

参阅:解读《神曲》(七):旋转的天体

10. 《天堂》第三十三歌《最后的幻象》:

《天堂》第三十三歌《最后的幻象》,多雷插图。(公有领域)

原文片段:

“我的完全在休止状态中的心灵,
就这样固定不动,专心致志地
凝望着,而在凝望时辉煌起来。
因为人在那辉煌灿烂的光明前,
会变成这样,他永远不可能
从那里移开眼光去看另外的景象。
因为善,那意志所追求的目标,
完全集中在那光明里,在它之外
有缺陷的东西,一到里面就成完整。”

“要达到那崇高的幻想,我力不胜任;
但是我的欲望和意志已像
均匀地转动的轮子般被爱推动……
爱也推动那太阳和其他的星辰。”

解读:但丁把当时的所见记载下来,真正想告诉人们的是:在一位圣主的带领下,宇宙天体和世间都将发生巨大的改变。这一切的改变,有序的组合,均源于这位圣者的慈悲和威德。在圣主呵护其子的同时,并和他们一起,把慈悲撒在世界各地。

诗文中的爱,即可以理解为东方人所认为的慈悲。因为慈悲的本身,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不仅能够推动天体的运转,而且也能够唤醒迷失中的世人,能够让人有信心向往光明与永生。

参阅:
解读《神曲》(八):世界的秩序
解读《神曲》(十):爱的真谛**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索尼中心剧院内,热情的掌声连绵不断,亭台楼阁似仙境,一片天音入耳清,壮观的天幕,曼妙的舞姿, 动、静、雅、和、刚柔相济,人们的心徜徉在纯善纯美、如诗般的意境中,生命深层的感悟和启迪,远古的誓约,今世的寻求……在都市人无尽的喧嚣、忙碌和无奈中,神韵犹如一曲浊世中的清音,在人们的心中响起、激荡,指点迷津,警醒世人:“荡荡天门万古开, 几人归去几人来。”
  • 在但丁登入天堂和那些为了信仰而殉道的圣徒交谈时,曾多次出现了“新娘”一词。
  • 《神曲》更重要的精神价值,在于为俗世的芸芸众生指出生命的最终目的,和一条净化之路。诗中但丁以第一人称叙述在公元1300年春天幻游三界的神奇经历,他融合了古代传说、历史、神学、诗歌中所暗示的关于来世的一切,构成了这部空前的著作。
  • 天堂存在吗?地狱存在吗?古往今来的诸多信仰者对此坚信不疑,他们相信行善者在死后将升入天堂,而行恶者将被打入地狱,接受各种刑罚。14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就描述了从地狱到天堂的历程。与虔信者相反,还有不少人打着科学的旗号否认天堂和地狱的存在。他们认为科学没有证明的,就不能确认其是存在的。然而,如果科学发现天堂和地狱的确是真实的存在呢?
  • 自从1997年韩国寺院首见传说中三千年一开的佛国圣花优昙婆罗花后,十几年来,婆罗花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竞相开放。2012年10月份,大陆长春一民众家中发现了400多朵盛开的婆罗花。佛经中曾说,婆罗花开,标志着转轮圣王下世传法度人。神佛以婆罗花开的方式慈悲告诉世人:末劫将至,大难在即,救人的大法正在洪传,了解真相法轮功,生命才有美好的未来。
  • (大纪元记者张小清综合报导)电影《达芬奇密码》(Da Vinci Code)的同名原著出版十年后,美国作家丹·布朗(Dan Brown)的新作《炼狱》(Inferno)已于当地时间14日(周二)在欧美上市。
  • 在中世纪末的欧洲,意大利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作家但丁,他的巨著《神曲》深刻地反映了他超凡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成就,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洞察,但丁的眼光远远地超出了同时代的人,和中国传统的佛家文化非常相似,《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每部由三十三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一百首歌之多,计一万四千多行。全诗分为三篇:地狱,炼狱,天堂,寓意人类由贪图欲望犯罪而堕入——地狱受苦;更由信心而层层洗涤罪恶——炼狱而净化,最后由爱而获得了救赎——进入天堂。但丁在《神曲》里表达,唯有信心和爱,可以引导人进入天堂。
  • 天生有点小神通,从小可以看到另外空间的王百禄,喜爱打坐,求道之心很强,长大后寻寻觅觅,接触许多修炼法门。寻师求道三十一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喜得法轮大法,找到心目中的师父。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