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教子以义 受官府褒奖

作者:郑介文

人气 17
标签:

李氏教子以义 受官府褒奖

汉代的李穆姜,南郑(今属陕西)人,是安众县令程坻的妻子。(此文的“程坻”,在《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后汉书•列女传》中,作陈文矩,而明代吕坤《闺范‧慈继母》中,则作程文矩。)程坻当县令不久,便死于任上。这样,程家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程妻李穆姜的身上。

程坻的前妻,生了程兴、程敦、程觐、程豫等四个儿子后,不幸去世。李穆姜嫁给程坻后,成了程兴等四个孩子的后母。不久,她自己也生了两个儿子。丈夫在世时,这个家庭,倒还相安无事。等到程坻去世后,这个家庭中的矛盾便日益突出起来。

前妻所生的四个儿子,因为李穆姜不是他们的生身之母,便一天天嫌恶起她来。而李穆姜却一如既往,对他们慈爱温和,十分爱护他们。

有人见李穆姜家中如此情景,便劝导她说:“那四个儿子对你如此不孝,你何不与他们分开,远远地离开他们呢?”

李穆姜回答道:“我正想以‘义’来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慢慢地变好。怎么能分开过呢?”她始终不肯与前妻的那四个儿子分开。

李穆姜不分亲生与非亲生,平时供给六个儿子,都是按照他们的年龄大小,年龄最大的待遇最优厚,其余的依次减少,年龄最小的儿子,尽管是她的亲生子,供给也最少。平时什么事情,都是按这样的办法处理,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教育着子女们。

长子程兴生了重病,李穆姜亲自为他调理汤药,烹饪食物,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以至自己因忧劳过度,而日益憔悴。程兴的病过了好长时间,才慢慢痊愈。这时,由于天长日久的真心相待,前妻的四个儿子受到了感动。

程兴病好后,对他的三个弟弟说:“继母的仁慈之心,实在是出自她的善良本性,我们兄弟几个,不识继母的好心,我们做事真是如禽兽一般!继母待我们这样恩重如山,我们的罪过,实在是太深重了!”于是,兄弟四人主动到县衙中,陈述继母李穆姜的德行以及自己的过错,主动请求官府对自己加以惩罚。

县令将此事上报给太守,太守十分赞赏李穆姜的行为,予以褒奖。又特意免除对这四个兄弟的惩罚,让他们改过自新。为了表示对李穆姜的褒扬,太守还特意下令,免除了她家的徭役等。

在李穆姜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六个儿子们,都很有出息,而且品行端正。

李穆姜享年八十多岁,临逝世前,还告诫六个儿子们:要遵照祖上的嘱咐,对她进行薄葬,不要受世俗习惯的影响。(《后汉书‧陈文矩妻传》《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

崔氏母子向百姓传授孝道

崔氏,不知其名,北魏时人。她生性严明而高尚,且教子有方,并能以身作则,教人以孝道,因而在史籍中,留下了感人的事迹。

崔氏嫁给清河县(今山东临清县东北)人房爱亲为妻,丈夫早逝,崔氏与儿子们相依为命。她熟读经史,贤惠知礼,丈夫死后,便担起教子读书的重任,亲自教授《诗经》、《礼记》等典籍。

儿子们在其精心地教育下,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懂得了立身处世的道理。崔氏的两个儿子房景伯及房景先,后来,都成了名士。

因崔氏家中生活贫困,懂事的房景伯,很早就开始替人代写文书等,赚钱养家。弟弟房景先见哥哥辛苦,刚刚十二岁,便也跟母亲提出:要出外工作,贴补家用。崔氏见他还小,不肯答应。房景先再三请求,终于得到母亲允许,白天砍柴,晚上诵读经史,不仅减轻了家中的生活压力,学问也大为长进。在崔氏的教育下,她的家成了一个和睦亲爱、尊老爱幼的美好家庭。

房景伯、房景先,后来都立朝为官。房景伯任清河太守时,只要碰到疑难案子,觉得难以决断,便总要向母亲请教。崔氏常为他出谋划策,排难解疑。

有一次,有个百姓的儿子十分不孝。房景伯的属下,都主张干脆把他抓进官府,治他的罪。房景伯于心不忍,但也深为其不孝而伤感,便照例回来,请教母亲崔氏。崔氏对房景伯说:“俗话说得好,耳闻不如目见。这个老百姓生长山野,没有见过礼教是什么样子,所以不懂得孝敬长辈。何必要责罚他呢?你去把他的母亲接来。跟我一起住,叫他的儿子跟在你身边:让他看看你平时如何孝敬我的作为,他也许会自己改掉错误。”

房景伯依从母亲的教诲,将这百姓母子两人,接来同住。崔氏和百姓的母亲,两人一道进食时,房景伯恭恭敬敬地伺候两位老人家;而不孝顺的儿子,则站在旁边,亲眼看着房景伯怎么侍奉长辈。就这样,还没有到第十天,百姓之子就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主动悔过,要求和他母亲一道回家去。崔氏对房景伯说:“虽然他表面上看来已经自己感到惭愧,但还不知道他的内心,究竟有没有真正悔悟,暂且不急着让他回家,让他再过些日子看看吧!”

就这样,百姓母子俩,在房景伯家中,一直住了二十多天。这时候,那个不孝顺的儿子,真正从内心里悔悟了,他主动叩头谢罪,直至头上都叩得鲜血直流。那个百姓的母亲也大受感动,痛哭失声,请求放他们母子俩回家去。崔氏见不孝子已经真正悔过,便让他们母子两人回家去了。

这位不孝子,彻底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不仅如此,而且他的孝顺行为,后来还远近出了名。

崔氏就这样以自己家庭的行为,使一位不孝之子变成了有名的孝子。

(《魏书‧房景伯、房景先传》《魏书‧清河房爱亲妻崔氏传》@*

责任编辑:梁馨

相关新闻
古今治平之要     在“三足”
古代“弘传文化  兴教办学”的故事
穿华服的子路为何要换装?
法官心中    须常存仁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