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间故事(2)财各有主 不贪自来

作者:董文
font print 人气: 101
【字号】    
   标签: tags:

[编者注]“ 瞎话,瞎话,说起来没把,三根马尾儿,织个马褂……”。

“瞎话”是东北的民间方言,就是在熄灯以后,黑灯瞎火的时候给孩子讲的睡前故事。其中“瞎”字老人们不读第一声,而是读第三声,“尾”字老人们的读音是“乙”。有些“瞎话”是从中国古籍中流传出来的劝善故事,内容稍有不同。也有些是前代老人亲身经历的善恶有报的故事。还有些“瞎话”类似于西方的童话故事,内容神奇,而以劝善教育为宗旨。“瞎话”对于启发儿童的善良本性等都有积极作用。千百年来口传下来的“瞎话”只是传统文化的末枝,但也从中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敬天知命、善恶有报的理念。

财各有主 不贪自来

从前有年逾花甲的老俩口以种地为生。辛辛苦苦从春到秋打点粮食,也就将够填饱肚子,有时还要挖些野菜之类填补。可是尽管这样,这老俩口从来不贪外财,不干损人利己的事。

话说有一天,老头儿铲最后一遍封垄地时,发现地垄沟里有一块白亮亮的银子。老头想这是谁上地里方便时丢下的呢?丢的人想起来会回来找的,这银子不是我的不能贪这个便宜。

晚上吃饭时,老头就把这事说给老伴听。赶巧有个小偷在后窗外偷听到了。这小偷想这老头太死心眼了,我也别偷他了,到他地里看看真假。

这会已经半夜里,小偷到那一看气坏了,哪有银子呀,倒有一堆癞蛤蟆。“好哇,你个老家伙调理我,我也调理调理你。”他把准备好偷东西的口袋装上不少癞蛤蟆,一路小跑背到老头家,顺着后窗户就往里倒。

扑通扑通声把老俩口惊醒了,点上豆油灯一看,脚底被上竟是白花花的银子。

老俩口这个乐呀:“老天爷知道咱不贪财的事了,亲自把银子送来了。”

小偷在外一听这个后悔呀,再看口袋还剩一块,上面还写着字,赠你一块盘缠钱。

评曰:

不贪是宝,心正德高;
自有财聚,小偷跑道;
财各有主,非己莫要;
善恶一念,天地知道。

--摘编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魏春雨

(fotolia)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前,有个孩子名字叫马良。父母亲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割草过日子。他从小喜欢学画,可是因为穷,没有钱买笔。
  • 甘肃省张掖市西北,有座古城的遗址,因为它在黑水边,所以当地人一直传说这座古城就是“黑水国”。公元1938年政府在此修筑公路,挖出大量的古迹,仅是挖出的砖就铺了十余公里的道路。同时,这里发现了大量的中原灶具和一些奇怪的古人遗骸,测量发现胫骨长度远远超过一般人。当地老百姓将之称为“长人骨”。一位诗人在考察后,记述了当时的发现,他在诗中写到:
  • 从前,做生意人用的秤的秤砣上铸有“公平交易”四个字,现代的人也都以此作为商业圈里一句商人应遵循的行话…
  • 吴万响掌中剧团5月4日将在桃园县展演中心前广场,演出经典的台湾民间故事“林投姐奇谭”,提供假日欣赏艺文好选择。
  • 清代有位村女,生来就有兔唇的缺憾,因此一直没有人肯娶她。她虽然面容有此缺陷,却生性善良、孝顺贤慧,一直尽力地服侍父母,虽然又苦又累却从不抱怨。
  • 说过去在淄博城西冶头村有位姓于的居民。因为他家里供着八仙之一的李铁拐画像,每日均以香烛虔诚供养,而且平日总是吃斋守戒,性情也一向质朴无伪,对人没有什么心机。人们看他好道求仙如此虔诚,故而都称他为“于半仙”。
  • 国立嘉义大学“向日葵儿童剧团”,今天起巡回演出越南民间故事改编的舞台剧,希望让学童尊重不同的文化。
  • 嘉义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师生组成的“向日葵儿童剧团”, 9月16日上午8时在嘉义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学生活动中心演出“穿越时空大冒险”,故事改编自越南民间传奇“张枝与美娘”,嘉大学生藉由演出传达不能从外表、肤色,评价一个人的优劣,尤其不论是否来自新住民家庭,都应该以爱心关怀身边周遭的人,具有教育意涵寓教于乐之意义。
  • 前朝人赵春生,内心奸诈,外表上待人一团和气,善于揣摩别人的性格,曲意奉承,百般讨好,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蒙蔽在其中。
  • 皇上发现水盆里有个凤凰在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