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木兰曾作女郎来

作者:柳笛

花木兰。(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67
【字号】    
   标签: tags: ,

她涉过清溪,蓦然忆起闺阁内临窗点翠贴黄的菱花镜;她越过山林,蓦然忆起柴扉外芳草萋萋的青石路;她嗅到狼烟,蓦然忆起残照下家家煮水烧饭的烟火味道⋯⋯

缘来一场北魏与柔然的战乱,亦或是隋末与突厥的征尘,她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他”。女儿家的模样和心事,在她披上铁衣、跨上战马的那一刻,一骑红尘将其尽数掩埋,就这样出生入死十二年。

世上有一种花,叫木兰。据说花树高可达五米,先发花后生叶。所以每当逢着木兰的花期,人们可以看到高挑的树干,纯白圣洁的花瓣傲立枝头,中无杂色,仿佛是高尚的灵魂,令人敬仰。

历史上有一位女子,也叫木兰。她容貌未知,生卒年不详。在一场战争中,为了老父、幼弟的安全以及一家的安定生活,她从深闺毅然走进战场,以女儿身投入男性的战争,最终凯旋而归。因为这段故事,直教后人追忆了她千百年。

一曲乐府《木兰辞》,道尽了木兰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不知这首诗是否节奏明快,每每忆起这首歌,我总会听到琅琅的童声在耳畔回响。原本是家庭被拆散十二年的悲剧,本是一个女子被迫换作男装的无奈之举,但在这首诗里丝毫读不出幽怨的倦意,反而是行云流水,诗味盎然。至少,在年少时诵读这首诗,我只被这位勇敢女子的传奇经历吸引,对她的纵横沙场竟生出无限向往来。而如今,时光在心头渐渐烙下印记,再看《木兰辞》,才有了更多沈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若木兰不曾从军,她在家中也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勤劳女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每一个平淡如水的日子过得自得其乐。昨夜一封军帖打破了村落的平静,边关告急,朝廷广征兵士,为国效力。在当时的政策下,每家每户都要推出一名男子参军,这一去,又恐是数年的生死未卜。

木兰姑娘一边劳作,一边为此事忧心。保家卫国本是天下子民共同的责任,国家有需要,怎么可以当可耻的逃兵?这也是一心报国的父亲一直教导她们姐弟三个。可是父亲年迈体衰,小弟年纪尚轻,无论哪一个强行上战场,都是凶多吉少的下场。

除却言传身教的熏陶,常年征战的父亲也遗传给木兰坚忍和理智的头脑,在一家五口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她不能继续做乖巧顺从的小女儿,她要像个长子一样,挑起家庭的重担,让父母安度晚年,让姐姐和弟弟安心侍奉于双亲身边。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并且马上付诸行动。她购置一整套行军打仗的装备,想来多年的耳濡目染,她非常了解一个士兵在战争的所需。而且木兰姑娘也非常有信心,她自小有着男儿一般的胸怀和理想,而且她坚信自己也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一定可以完美诠释沙场将士这样的反串角色。

父亲收藏许久的铁甲战衣,被木兰从高阁翻出来。这身铠甲曾保护着父亲英勇杀敌,遇难呈祥,她的手指轻抚一枚枚甲片,它们就像熟悉又陌生的老友,向她诉说每场战争里,父亲遭逢的危机并荣耀,也争相告诉她,哪一枚曾沾染过敌寇或父亲自己的鲜血。换上这套铠甲,她就成了一名从花家走出的从军男子,她将继承父亲的铁心丹心,将为国家守土开疆,不求军功赫赫,只为家人安心。

木兰来不及说太多告别的话,甚至来不及回眸再看一眼熟悉的家园,她默默承受着父母姊弟不舍的泪光,随行军队伍匆匆出发。

军情紧急,大军开拔后,一路疾行,一日千里,从家乡到黄河到燕然山,木兰翻过高山,涉过苍野,踏冰河,穷大漠,她的军队几日间就走过了北方边境的关卡要塞。孤烟,夕阳,古道,朔风、暴雪,是她周遭不变的风景。当然,还有数不清的大小战役,木兰身边的朋友,有的屡立战功,有的弃甲曳兵,有的马革裹尸,再也没有站起来。因此,她眼中最浓重的笔墨,还是将士的鲜血,无论战友或是敌方的。为何边境的风物总是那么深扩苍凉?或许是见证了太多的英魂壮魄,无法不为这累累忠骨献上最沈痛的敬意。

战争并不是哪一个君王的雄图霸业,而是交战双方的血肉相搏,生灵涂炭。领略到这一层,木兰忽然感到所谓的生前身后名都是虚无,待战事结束,便乘一匹千里马,飞奔回魂牵梦萦的故乡。

她一直伪装成男子,所幸上天怜惜,她在军中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反而因英勇善战在同伴中颇具威信。可是女儿家柔软的心思时刻轻叩着乡愁:白日下,她手提长刀与将士们并肩作战,奋勇杀敌;到明月如霜时,听到胡笳数遍,羯鼓跌宕,她也会同将士高唱《国殇》悼念亡者,同时举头望月,以作望乡。

十二年辛苦悲酸,十二年韶华已逝。彼时同村的姑娘们,恐怕早已嫁得良人,相夫教子,过着一个正常女子应得的正常生活。而木兰女扮男装,忍受边塞艰苦的生存环境,还要时刻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机,试问木兰,可曾有过悔意?人生于世,先天地背负了太多责任和道义。人从来都无法只为自己而活,我们能做的,始终不过是俯仰无愧于天地。

终于盼到得胜归来的时刻,论功行赏,木兰因军功之高得以面见天子。这是多少臣民祈盼的荣耀,但木兰心里只想着:回家,回家。

朝堂之上,九死一生的将士们欢天喜地的拜谢帝君的封赏。从沙场上生还的人,都是从鬼门关兜兜转转无数次,抢回来的性命,没有理由不在此时及时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富贵荣华。因为,不知道下一次的征战,谁是百战死,谁是十年归?而木兰,如何不为自己的侥幸归来而喜悦,但她终究是个女儿身,再大的军功,只怕也抵不过混入军营的欺君之罪。她不怕死,怕死便不会代父从军。她只希望她和她的家人,一辈子平安快乐地在一起生活。况且在她心目中,最大的恩赏,莫过于赐还故乡,与亲人团聚。

昔我别时,车马萧萧,今我归兮,单骑若飞。木兰婉谢皇帝的封赏,一路飞驰赶回家乡。在家乡的城门口,年迈的父母早已相互扶持着翘首等候。阔别多年,父母看上去更苍老,但是他们的精神从未有过的振奋和光彩。

她跳下坐骑,向父母飞奔而去,紧紧拥泣在一起。父母告诉她,你的姐姐在盛装打扮迎接你回家,你的弟弟正在家里杀猪宰羊,要为你准备一桌丰盛的庆功宴。木兰欢喜地点头,其是她什么都不需要,只要家人幸福快乐,她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儿。

回到她曾经的闺房,这里一如离家前的布置,而且一尘不染,仿佛屋里的主人从未离开过。她褪去战袍,找出旧时的女儿家衣裳。她一件一件,仔细地穿上,仿佛在重拾过往点点滴滴的回忆。临床对镜,那些昔日喜爱的红妆物件都还放在原处,她再一件一件取来,将自己细细描画。

花木兰,换回女装,依旧是个云鬓花颜的美丽女子。时光没有在她的容颜添上风霜,反而赋予她果敢和坚毅,正如那一树纯白高洁的木兰花。

轻移莲步,她走出房门,将自己沐浴在日光下。木兰感到,老家的空气从未有过的轻暖,那一草一木竟是这般姗姗可爱。提着罗裙,裹着玉足的绣花鞋,堪堪迈出每一步,轻盈而雅重。与家乡分离了太久,她迫不及待让自己的身心融入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村落里,她要做回那个织布裁衣、在岁月中优雅老去的平凡女子。

但命运总是一次次把她推向了另一面,曾经一同征兵的同乡火伴看到了娇美的木兰。他们惊呼,这不是与我们并肩作战的兄弟吗?这倩影似曾相识,但他们又不敢上前相认,原来一个人的美丽可以超越性别的界限,立马横刀与剪水飞花,竟可以完美地交叠在同一具身体,同一个灵魂。

他们迷茫了,这般扑朔迷离的人儿,安能辨其是雄雌?

责任编辑:唐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隐娘,从唐朝无端走来,惊鸿一现,随即隐去了千年。
  • 红线姑娘一出场,就是色艺俱佳的妙龄女子,通晓经史,在主公忧愁幽思之际,以横空出世的一身仙术消弭一场征战,留下“红线盗金盒”的古今奇谈。到她退隐时,也不过是整件事结束后不久。
  • 红拂见过太多拜谒的达官贵人,没有一位似李靖不慕权贵又心系天下。红尘有幸,识英才于末世;相思无计,附丝萝于乔木。凭借多年的阅人经验,她坚信英雄美人,合当绝配。她要做的,只是一步一步走进他的心房。她不顾更深露重,换了紫色披风,携行囊而去。
  • 李靖出场,令权臣恭敬;红拂出场,令英雄倾倒;虬髯客出场,令双侠拜服。而李世民的出场,当时只道是寻常,云淡风轻像一面无波的镜湖。而就是这样的出场,让所有自诩功名的英雄纷纷叹服,奠定李唐三百年基业!
  • 谢小娥,一个生活在江边的女子,在江上历遍人生的大喜大悲,也终究沾染了江之习性,生于虚无,归入...
  • 我不问前世,也不求来生,更不怨此生身为百无一用的读书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变作那云外传信的鸿雁,迢递示警的狼烟,一步一步,跋山涉水,只为你山盟已逝,锦书难托。”
  • 岳阳大观
    从明朝永乐三年开始,郑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横跨十万余里,时间跨越28年。在海上,郑和的船队风帆高张,日夜不停穿越于狂涛之间,他们为何能够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历史的大使命?
  • “更欲寻真去,乘船过海潮”,鉴真东渡为寻“真法”,抑或寻觅更高境界的“真”?昔日精进修行的鉴真、长屋王、圣德太子等一众人,若生于当世,定会八方寻找未来佛,并笃信修得真法。
  • 霸王别姬!虞姬就义凛凛,伸志昭昭,完大节于生前,留清名于殁后 !当年“霸王别姬”的情节和史传有什么出入吗?虞姬的前身是谁?后来虞姬再见项王的时空,那又是怎样的境况呢?
  • 道人化身变鹤,能够飞翔,能够快速自我疗伤,还具有预知未来的宿命通功能,显然修炼能让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层次的说法的确不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