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一文之污的张伯行

作者:郑念行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 ,

张伯行,字孝先,清朝河南仪封(今兰考)人。他以为官清廉而闻名朝野。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张伯行升任江苏按察使。当时官场上的陋习是新上任的官员应当给上司送礼,一来是表示对上司的尊重,二来是期望以后得到上司的提携关照。按照这种陋习,张伯行此次需要花费白银四千两。一向俭朴克己的张伯行,从不贪污受贿,拿不出这许多钱。更重要的是廉洁奉公的张伯行,对贪污受贿的行径,深恶痛绝,所以张伯行拒绝送礼。不仅如此,上任后的张伯行,还大力革除地方弊病,整顿吏治,因而得罪了总督和巡抚,常常受到斥责和排挤。

在张伯行上任后的第二年正月,康熙皇帝南巡来到江苏,在苏州谕令总督和巡抚,向朝廷推荐贤能的官员。但在他们呈上的举荐名单中,康熙皇帝并没有看到早已闻名朝野的张伯行的名字。心明如镜的康熙帝,自然知道其中缘故,于是就对总督和巡抚怒斥道:“张伯行居官清廉自守,我已素有耳闻,他克己奉公而且办事得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臣干吏。而你们却对他置若罔闻,没有向我举荐他。”说完这番话后,康熙帝又转向张伯行说:“我很了解你!他们不举荐你,那么我来举荐你。将来你要一如既往,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信任,让天下人讥笑我不能明辨是非。”康熙帝当即破格擢升张伯行为福建巡抚。

于是,张伯行奉旨赴任福建巡抚,在任职期间,他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买粮抚民。当时的福建,人多地窄,每年都需要从外地购买粮食来维持生计。前几任的福建官员,对购粮一事从不过问,致使奸商乘机囤积居奇,甚至官商勾结,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下层的普通百姓,深受其毒,叫苦不迭。

张伯行上任后,立即着手,坚持购粮。经过调查,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张伯行决定由政府从江西等地买来粮食,然后以平价卖给百姓。如此一来,既能够使百姓免受奸商盘剥之苦,另外又可以在第二年,用赚到的银两,买粮济民。

张伯行不但没有从中谋取私利,而且向当地百姓捐献衣物。并将自己的俸禄,用来赈济一些受灾的贫民。在张伯行任职期间,福建百姓再也没有因为灾荒和饥饿而流离失所。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政绩卓著的张伯行,奉旨调任江苏巡抚。知道张伯行要离任的福建百姓,痛哭相送,如失青天!

江苏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而贪腐之风,早已盛行。张伯行知道此去,定会有一番艰难的过程。赴任后,张伯立即发布檄文一一“禁止馈送檄”,他在文中写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黍一铢,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我即受一文之污。”张伯行以此明志,表达自己为民服务的决心。

当地许多官员,为了升迁,任意加重赋税,百姓不堪其苦。张伯行果断地废除了许多的苛捐杂税。因为和总督的矛盾很深,备受压制,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张伯行告病回乡,但是爱惜人才的康熙帝并没有批准。

后来,张伯行卒官于礼部尚书。他平生治理学,强调“庄敬”二字:做官要庄敬虔诚,信奉神灵,敬对江山国家;做人要庄敬自强,廉洁奉公,体恤百姓。著作宏富,有《正谊堂文集》等。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张伯行历官20多年,清廉刚正,为世人所敬重。@*

责任编辑:梁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个人出售玉带,王旦(宋真宗时宰相)的子女们,认为玉带很漂亮,就拿给王旦看,王旦叫他们系在自己的腰上,问道:“系在身上还看得见漂亮吗?”
  • 谢安还未回答,郝隆在座上应声回答道:“这好解释:隐居山中不出,就是远志;出了山,就是小草了。”
  • 东汉赵温,字子柔,在他出任京兆郡郡丞时,曾题字道:“大丈夫应当雄飞,不能雌伏。”
  • 匡衡,字稚圭,汉朝东海承人。皇上因为新即位,多次褒奖他为民解忧除患的事。大臣匡衡,为此默默不语,深感不安。
  • 宋德之广招学徒,给学员们讲八阵法,他认为:八阵本于八卦奇正之变,往来相生,无穷无尽。他为国家培养了不少国防、军事方面的人才。
  • 孔子问子路:“说说看,你觉得怎样才算仁者和智者?”子路说:“智者能让人了解自己,仁者能使人敬爱自己。”孔子说:“你已经达到读书人的层次了。”
  • 鲁国有个节俭成性的人,有一天煮了些野菜,觉得味道很鲜美,就用粗陋的瓦器盛了些野菜,特意来送给孔子。
  • 孔子说:“漆雕凭真是个君子,宣扬别人的善事,隐晦别人的恶事;聪明洞见,却能不显露。具有这种品德的,能有几个人呢?”
  • 魏惠王送给楚王一位美人,这位美人又年轻,又热情,又体贴人,一下子迷住了楚王。楚王很喜欢她。
  • 晋朝时代,出了一个名叫刘琨的英雄。他喜欢与一些有志气的青年人结交,讨论天下大事,矢志愿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博得个青史留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