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复兴中心”艺术哲学系列演讲之二

为什么艺术要写实(2) 现代主义毁坏了艺术传统

演讲者:弗雷德里克‧罗斯(Frederick Ross) 舒原/译
font print 人气: 282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5年08月26日讯】译者按:19世纪中叶以降,现代艺术的支持者们开始全面颠覆和压制西方正统写实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表达体系,使之完全陷入瘫痪之境,从画廊、博物馆、艺术教育机构到报章媒体,诸多的“权威暗示”带动着大众不辨美丑、人云亦云。近三十年来,现代艺术的公正性开始受到质疑,同时,古典写实与当代写实艺术也勃然复兴,此间,创办于美国的“艺术复兴中心”(Art Renewal Center®,简称ARC)已成为全球艺术界同好研究、交流和竞赛的高端平台。本文是ARC创办人弗雷德里克‧罗斯(Frederic Ross)2014年2月7日对康涅狄格肖像艺术家协会的主题演讲,也是ARC艺术哲学系列演讲的第一讲,通过对一个半世纪以来艺术史的重新审视,不仅申明了视觉艺术为什么要写实的问题,也匡正了伟大画作的定义。今分为五篇发表,各篇标题均为译者所加。

为什么艺术要写实(1) 写实是艺术的基本语汇

为什么艺术要写实(3) 150年艺术史发生什么事

为什么艺术要写实(4) 19世纪学院派艺术家的突破

为什么艺术要写实(5) 抵制权威洗脑 迎接写实重生

(续上篇)

那么,什么才是美术、文学、音乐、诗歌和戏剧呢?在各个领域中,人类都利用自然提供的材料(生活中的色彩、粘土、动作和声音),创造性地结合或塑造成能达致沟通、负载意义的东西。纵观历史,能传达思想、理念、信仰、价值观和共同生活经验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被人们发现。涉及视觉艺术时,现代主义者喜欢说:“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来写实呢?前人都做过了。”这就好像是说:“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写东西呢?前人都写过了。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英]乔治‧埃尔加‧希克斯(George Elgar Hicks,1824—1914),《理发店》(The Barbers Shop),私人收藏。(艺术复兴中心提供)

写实艺术反复遭到贬低,说其和插图差不多,就好像插图是个脏字一样。会有人说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只是插图吗?毕竟,它是在解说《圣经》。事实上插图只是叙事性的另一说法。我们会因为文字在讲故事而拒斥它吗?当然不会。但我们都知道,故事有好有坏,写作有优有劣,语言有冗有精。同样,艺术作品也有低劣、平庸、以至伟大和稀世杰作之分。我们不见得全都想法一致,但多数人在看到维米尔、伦勃朗、卡拉瓦乔、阿尔玛―塔德玛和布格罗的画作时,一眼就能看到其价值。如果人们不是被现代艺术洗脑了,会很容易看到色滴乱溅的画布背后的真相:这种绘画几乎不需要任何技能,也没有用来沟通的真正手段。

现代主义要拒斥所有的写实,因为他们几乎拒斥所有的意义。多少现代作品是以“无题”为标题?《无题1号》,《无题33号》……N多的“无题”。“无题”这个词成了一种荣誉徽章。这样做,仿佛是在告诉我们,也告诉他们的艺术教授说:“你看,我很小心,不让画布上这一团糟带有任何含义!”

叙事性在艺术界已经成为一个肮脏的字眼。叙事性被贬低为仅只是“插图”,而“插图”本身则被置于“商业艺术”的范畴。到美国任何一所学院或大学的美术系去报名,告诉那里的“官员”,你想要画大场面的叙事画——历史画、寓言画,或是捕捉现代日常生活的场景……总之是能传达那些最有力的人文主题的画,会发生什么你知道吗?在居高临下地审视你、琢磨如何不让你难堪又能说得清楚之后,他们会礼貌地告诉你说,“好吧,亲爱的,你真的应该去了解一下我们的平面设计系,或再看看别的商业美术学校或职业学校;我们不认为你的兴趣点是艺术。”他们会告诉你,讲故事不是他们做的事。他们没有兴趣。对艺术来说,那不是恰当的目标,那不“贴题”(Relevant)。

[法]詹姆斯‧约瑟夫‧雅克‧迪索(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1836—1902),《壁炉》(The Fireplace),公共收藏。(艺术复兴中心提供)

那么,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来说,什么才契合呢?什么才贴题呢?他们会告诉你说:“形式仅作为它本身存在,色彩仅作为它本身存在,线条与色块仅作为它们本身存在。”那才是艺术。没有别的什么是艺术应该沟通或表达的。他们宣称,他们在向我们展示如何以不同的视角来观看,但我们都看到他们的画里有些什么,更看到那里面缺些什么。

对他们来说,这些抽象主义或极简主义的噱头之作,远比从现实世界、从我们的幻想、神话或传奇故事中进行再创造更值得赞誉,也远比展现我们的希望、梦想和生活中最有力量时刻的作品更为深刻。比起能描述和定义人性的生活精彩瞬间,空白的画布、空房间或乱石堆对他们更重要,远为“贴题”。方形的大色块比呈现色泽丰润的人物更优越;层层叠加的纸张的肌理,胜过呈现生命的层次感;一滴滴(Dribbles)的色彩,比表现一个孩子学习运球(dribble a basketball)更引人入胜;一袋袋的垃圾,则比表现从青春期的自觉向成年的自信过渡还更“复杂精妙”。一个空房间里光线闪闪烁烁(译注:指现代装置艺术)更引媒体称赞,而如星沙流逝的生命和时间却只是毫无价值的感伤。一个世纪以来,把持我们博物馆和学院的长官们,就是无知懵懂地秉承着这些陈腐的信条,烦扰着我们的心灵和更年轻的一代;在这样的系统中,技巧遭到嘲笑,天才被忽视和打击。大师们接连凋谢,却后继乏人,保存了这么多世纪的传统得不到保护、保存和延续。

好了,现在我可以满怀欣喜地说,现在有这样的一代人了,就是我们所有人。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分子。而今天的写实艺术家堪称文化英雄。美术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我们都在维护和发展这一成就方面扮演着一个角色。短短30年前,还几乎没有一人秉持我们今天的信念。但特别是在过去这十年里,写实运动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一个大爆发。从涓涓细流发展到今天,已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专注于伟大的写实艺术的复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这种通用语言一直是缺失的,而它却可以诠释和表达百年来的理念与发展——从许多方面来看,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世纪。很多艺术家今天正在再度审视过去的艺术及其成就,并且在我们向21世纪继续前行之际,着力续写着此前已来到人间的伟大传统。

现代主义在过去一个世纪取得了实质性的垄断地位,它的操控力度一点也不逊于政府监管部门和官方许可委员会。文化权力机构几乎禁止所有在世画家绘制那些可被视作传统写实艺术的作品。他们控制了、并且仍然控制着西方世界几乎所有的博物馆和所有高校的美术系。报刊上几乎所有的艺术批评都体现出同样强烈的偏见。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艺术教育每一层面的教师和课程概莫能外。甚至在像库珀联盟(Cooper’s Union)、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和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这样的重点艺术院校,现代主义也具有压倒性地位。

不管你往哪边去,你都找不到一门致力于传授传统古典写实技巧的课程。艺术家行会都早已不复存在,开在艺术家工作室的学校也已消失不见;我们只能见到技巧训练的一点点线索,而这些技巧直到20世纪初都还在被普遍运用。哦,当然,多数艺术系都会动动嘴皮子教你画素描,通常也会因应美术或艺术教育专业文凭的要求,而设置一堂人体素描写生课。只是,几乎所有素描课程的老师,自己都不会画素描。“自己不会的东西,是教不了别人的。”一百年前、一千年前是这个道理,今天也同样如此。

那些所谓的人体素描写生课,通常专门教画“五分钟速写”,学生被告知,迅速捕捉到人物的姿态比画准确来得重要。那些画得好的、显示出功底和用心的作品被斥为“画过头了”“线条太多”。但是,学习素描同样需要长时间对模特写生,时间长到让学生能学会如何找准轮廓线;这些轮廓线要虚实有致,能体现空间感,最终成功完成造型。只有经典的画室训练才能完整地教会艺术家将创意变成生动的画作。

[英]乔治‧克劳森爵士(Sir George Clausen,1852—1944),《门前的女孩》(The Girl at the Gate),伦敦泰特美术馆收藏。(艺术复兴中心提供)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写实艺术正迈入新一期的复兴,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忽略现代艺术所构建的一切,我们必须继续发声。正如你们许多人都知道的,我是艺术复兴中心(the Art Renewal Center,简称ARC)的主席和创办人。艺术复兴中心创办于1999年,但直到2000年11月我们的网站才上线——直到那时,我们手头才有了15,000多件艺术史钜作可供公众浏览。今天,我们网站已经有了80,000多件作品,其中很大一部分有高分辨率图像供研究者下载。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全球艺术界和艺术爱好者都能看到负责任的反现代主义观点。但到2002年,因为有太多访客询问在哪里可以学到古代大师们的技法,我们开始在西方世界寻找能提供古典绘画训练、且其教师曾受过画室训练的地方。到2003年,我们只找到了14所这样的学校,都非常小,学生在5~15人之间。所有这些学校,加起来只有不到200名学生在用古典的方法受训练。随后,我们在ARC网站上列出了我们认证的画室学校。反应非常热烈。一年半之内,所有这些小规模的学校都招满了学生,更多画室学校的创办也提上了日程。今天,得到ARC认证的画室学校已超过70家;而得到相关课程认证、可培训成千上万学生的院校数量,在短短十年间就增加了20倍。

我们能在艺术史上最重要的时刻之一相聚讨论,实在是惊人地幸运。我们能经历文化基本板块的重要调整,这种机会真的非常罕有。在如何定义伟大艺术方面,我们这些写实艺术家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着一场转变。现代主义想让我们缄口的努力已经失败了。讽刺的是,得益于最现代的技术——互联网,能够看到真理的地方越来越多。很多就读ARC认证学校的学生都告诉我们,他们早先如何在大学艺术系里虚掷了光阴和钱财。艺术界的学术机构必须改变,不然就会灭亡。盲目走了一个世纪的偏街小巷,那些噩梦般的弯路,伤脑筋的“艺术之谈”(artspeak),都只是推动了早该摒弃的东西,而终于,现代主义观点的正当性受到了质疑。

弗雷德里克‧罗斯先生在新唐人电视台第三届“全世界华人人物写实油画大赛”开幕暨颁奖仪式上致辞。(爱德华/大纪元) 

演讲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罗斯(Frederick Ross),生于美国新泽西州,著名艺术收藏家、艺术史学者、教育家,艺术复兴中心(Art Renewal Center®)主席——该中心成立16年来,通过与全球众多古典艺术教育机构合作,致力于复兴古典写实绘画训练;同时,其官网也是艺术界同人查阅资料、进行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罗斯先生同时担任《布格罗艺术全集》(William Bouguereau: His Life and Works)编委会的执行主编及撰稿人、布格罗研究会主席等职,并受邀在苏富比拍卖行、达荷希博物馆、沃兹沃思学会和孟菲斯大学等机构发表主题演讲。其演讲辞和文章刊发于美国主流艺术与文化媒体,每年受众超过30万人,并被多所院校列为学生必读。

罗斯早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教育系,与妻子谢丽一起拥有19世纪欧洲绘画和当代写实绘画的丰富收藏。**#

责任编辑:珞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入围作品展将于今日晚6点在曼哈顿举行颁奖仪式,并对公众开放。入围作品展览将持续至12月6日,本次画展将展出的50幅作品,是从20个不同地区和国家参赛的160余幅画作中精选出来。
  • 与往年不同的是,新唐人电视台第四届举办的“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今年首次接纳西方参赛者的作品。来自西班牙的画家皮卡特( Gabriel Picart)以作品《芭蕾舞演员阿莱格拉的肖像》(Allegra's Portrait as Ballerina)荣获银奖。评委主席张昆仑教授表示,这幅作品构图干净、洗练,技巧成熟。
  • 12月2日晚,中国画家王晶的画作《已溶法中》从参赛的160多幅油画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四届“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银奖。获奖后她说,今后更需要注重修为,在艺术上有更多突破,同时感谢新唐人电视台举办比赛,为艺术家搭建平台,坚持传统艺术的标准非常重要。 
  • (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12月2日晚揭晓,本报专访了大赛评委会主席张昆仑教授。张教授表示,艺术是人类道德上升或下滑的润滑剂和加速剂,也有人说,艺术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和心理状态的一面镜子等等,都非常有道理。
  • (大纪元记者Christine Lin纽约报导)与往年不同的是,新唐人电视台第四届举办的“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今年首次接纳西方参赛者的作品。经过多轮严格评选,12月2日晚,结果揭晓,美国选手库克(Sandra Kuck)的作品《伊冯娜》 获得2014年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银奖,获得铜奖的包括美国选手弗格森(Max Ferguson )的《小提琴修理铺》、加拿大选手Clement Kwan的作品《演奏不止》、以及波兰画家勒斯托(Lesstro)的作品《爱葛妮丝》,美国画家Daniel Murri 的作品《卖花的女孩》获得杰出人文奖。 油画大赛评委主席张昆仑教授和新唐人副总裁为选手颁奖。本报采访了这几名获奖的欧美画家,了解他们对艺术和创作的想法。
  • (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第四届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获奖结果揭晓,中国画家李奔以作品《撼不动的正信》荣获大赛银奖。他表示,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新唐人油画大赛的宗旨给了他很大启发,两年的作画过程中他不断有所体悟,在处理手法上获得灵感。
  • (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第四届新唐人“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来自中国的画家王慧敏以作品《美丽的背后-监狱奴工产品》荣获铜奖。她表示,从第一届大赛开始她就很关注,一直思考着:在艺术上怎么样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 [法]雅克―路易‧大卫《苏格拉底之死》,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哲学,呼唤复兴古典时代的庄严、道德与理想。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作为画界的代表,其绘制于1787年的《苏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以坚忍的主题成为完美的新古典主义宣言。英国著名出版家博伊德尔(John Boydell)在给同时代画家雷诺兹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的信中,曾盛赞这幅画作是自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和拉斐尔的梵蒂冈宫壁画之后最伟大的作品。
  • 译者按:19世纪后半叶以降,藉由“照相术可取代写实绘画”这一颇有迷惑性的主张, 现代艺术堂而皇之的全面颠覆着西方正统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表达体系,它推动画家放下写实基本功、乃至画笔,也带动观众不辨美丑、人云亦云。然而,终归有人会说出那句:“皇帝没穿衣服!”
  • 台湾油画家魏荣欣曾参加三届新唐人全世界华人人物写实油画大赛,并于2009年以《补衣的老妇》画作荣获银牌从纽约载誉归国。魏荣欣接受记者专访,他目前在国立国父纪念馆翠亨艺廊盛大展出“犁一条记忆的长河-魏荣欣人物采风画展”,展期至7月28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