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统手作产品有口碑 艺师齐聚话说感情

钟元台湾台北
font print 人气: 332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08月03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来自台湾各地,至今仍坚守岗位的隐市小民各个卧虎藏龙,不论是新竹三代以竹艺为业的竹编达人李谦宏、南投手工棉被店的老师傅李桂云、鹿港薪传四代的锡器艺师李汉卿、藏身高雄打铁传家的铸剑高手郭常喜、台北闹区的竹木行老板朱义武,还是高雄百年瓦窑第四代传人李俊宏,每一个行业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李谦宏是北台湾仅存的竹笪老师傅

中华民国文化部2日于齐东诗舍举办“国民记忆库.故事沙龙”活动,邀请从事传统行业的艺师、接班人分享个人从业的心路历程。李谦宏现场展示竹编好手艺,他说早年容器多用竹子编制而成,李家三代都以竹编米箩(盛稻米的容器)为业,农业时代需求量大,村里10几户人家都从事竹编,当时新竹古市巷也有不少箩行(中盘),盛况空前。

李家的米箩除了批售新竹、苗栗后龙、通霄、云林西螺等地外,还有老客户每年远从花莲来批货。小学毕业就在家随父亲习艺的李谦宏笑说:“竹编我看久了就会了啦!”家传本业随着机械工业发展,竹编米箩渐渐被塑胶袋取代,正想转行之时,新竹米粉工厂纷纷找上门,请他制作晒米粉用的竹笪(粗竹席,米粉晒架),竹笪透气好,米粉容易干燥,但无法量产,以致供不应求。

李谦宏是目前北台湾仅存的竹笪老师傅,但不少老客户还是回头找他订制竹箩、竹篮,不忍客户失望,现年82岁的李谦宏笑说:“我现在还可以做,人家订,我就做!”

李桂云手工棉被用料好 客户说一条棉被盖10几年

与李谦宏同世代,李桂云一样国小毕业就没再读书,不一样的是父亲并没有留下祖传家业,为了生活19岁开始跟着南投草屯老师傅学做棉被,他说:“学师仔功一天才赚新台币600元,还要煮饭、洗衫,早上4点就要起床打棉被,1天顶多做2件而已!”

早年台湾没有棉被店,都是流动式做生意,师徒拖着载满棉花、工具的犁仔甲(双轮人力车)走过中部大小乡镇,天气好,就租下附近人家的三合院打起棉被,下雨就得找空屋上工。出师后一开始也没固定店面,李桂云还是骑着脚踏车,背上工具四处做棉被。

从事手工棉被业至今已逾一甲子,李桂云拿着照片解说起制程,今年已经80岁的他仍精神奕奕,一床床棉被养大3个小孩,就算后继无人,他也认为没关系:“老主顾知道手工棉被用料好,一条棉被盖10几年,睡硬了还回来请我重新弹制,这不是赚钱,是赚到感情!”

彰化鹿港百年老店瑞兴锡铺第四代传人李汉卿

同样重感情的还有来自彰化鹿港百年老店的李汉卿,他是瑞兴锡铺的第四代传人,今年60岁,但由于出身锡艺世家,笑称自己已入行一甲子。李汉卿从小深知“打锡”辛苦,不忍老父亲苦撑,决心接续家业,钻研锡艺。

早年锡器用途广泛,如茶杯、茶盘、茶罐、筷笼等食用器皿,以及宫、坛、庙宇所需的烛台、香炉、灯座等祭祀用具,几乎都用锡器打制。鹿港开发甚早,商贾仕绅云集,寺庙香火鼎盛,俗谚“一府二鹿”就是繁华一时的写照,李汉卿表示当时锡器需求量大,客户以佛具店为大宗,极盛时期鹿港街上就有10几家锡铺。

如今社会变迁,荣景不再,但李汉卿仍坚持先守住传统再求创新,他认为这样才留得住客人。现今老店已传给第五代,李汉卿脸上满是技艺得以薪传、老店得以延续的欢欣。

李安电影《卧虎藏龙》片中的青冥剑出自郭常喜之手

从高雄北上的打铁师郭常喜,找到薪传自家打铁文化的另一种方式,他成立刀剑博物馆。打铁是家业,研究兵器刀剑是他的最爱,能将技术结合兴趣,他觉得很开心。不过回想当年,他其实不愿像父亲一样,一年到头汗流浃背,一天只能做5把菜刀,他说:“第一艰苦是打铁,手拿铁锤敲铁支,敲到汗流泄泄滴,毋知何时出头天?”可见打铁辛苦又赚不到什么钱。

但郭常喜的父亲因为找不到师仔功传承,最终还是把祖父留下来的打铁老店交到他手上。17岁时,郭常喜跳脱传统小卖生意转做批发,而他的打铁人生其实也是一部台湾工业发展的缩影,50年代农业社会铁制农具需求大,几乎每一乡镇都有一条打铁街,但农具利润薄,他到国术馆、宋江阵招揽生意,打制刀剑兵器。

台湾60年代经济起飞,食品加工业兴起,他开始做机械用刀,包括泡面工厂的碎葱刀、凤梨罐头工厂的切片刀,不少食品龙头大厂都是他的客户,闲暇之余最爱研制古兵器,李安电影《卧虎藏龙》片中的青冥剑就是出自他手,国际大导演的青睐让他投入更多心力在刀剑博物馆的经营,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早年的打铁与刀剑文化。

复发竹木行老板朱义武帮抗战老兵用竹子搭屋暂时栖身

藏身台北士林夜市旁、座落在剑潭捷运站前的复发竹木行,并非老板朱义武的家族事业,有趣的是当年他和哥哥可是莫名其妙成为少年头家。竹木行原是隔壁邻居的店面,歇业后不知情的工厂还送来一大卡车的竹子,他只好硬着头皮去学艺,意外入行。

朱义武说早年没有铁皮屋,竹子需求量大,光是下货、整理就要忙到凌晨3、4点,当时士林芝山岩一带有许多老兵,因为坚信“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要他用竹子就地简单搭屋暂时栖身,没想到一住下就再也没回去了。

朱义武也曾为台湾的基础建设贡献心力,当年总统蒋经国推动十大建设,他与有荣焉地表示曾参与过其中三项,包括桃园机场,炼油厂、中山高速公路,即使是带着师傅搭盖工寮,但他至今仍感骄傲。

随着建材的日新月异,现今复发竹木行的客户以庭园造景、日本料理店居多,今年72岁的朱义武说:“这是粗工,儿子也不愿意接!”对于这见证士林夜市的诞生、重建,看着台北捷运从无到有的50年老店,他乐观但求顺其自然。

高雄大树百年瓦窑──三和瓦窑的第四代窑主李俊宏

全场最年轻的李俊宏是高雄大树百年瓦窑──三和瓦窑的第四代窑主,他说自己从小就在泥巴堆长大,喜欢拿着自家的碎瓦片打水漂儿,更喜欢穿梭窑厂听工人说起早期全盛时期的荣景,由于高雄大树水质好、土质黏性好,做出来的砖瓦特别好,登记有案的窑厂就有20间。

民国30年至40年(约1940年至1950年)左右,天才濛濛亮,大批牛车就挤满整条街,排队等着抢载出窑的砖瓦。李俊宏当兵后考上银行业,利用上班前、下班后的空档帮忙送货,最后他不忍伯公、母亲年事渐高还要做手工粗活,民国84(1995)年左右挑起家业,但伯公认为窑厂终将没落,要他“做些不一样的”才能找到新的生机,于是他去学日本瓦的制作,搭上文创风潮,带领百年瓦窑成功转型。

文化部表示,时间虽然留不住过去荣景,但故事与回忆重现了手作年代的温度,回顾过往甘苦的点滴,老师傅、接班人放不下的是对客人、对老店的那份感情。早年纯朴的情感与单纯的坚持令人回味,“国民记忆库.故事沙龙”唤起民众珍视周遭即将消逝的行业。

责任编辑:华子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妻贤, 爱妻贤, 打造温馨筑港湾, 妻贤夫路宽。
  • 神思淌过一片光华,漾起一幅美丽的画,一只高飞的雄鹰,口衔香草飞往千秋故国,扎根御园沃土。随思大唐至今已过千年,雄鹰投放的香草,已在御园丰茂秀美,采之佩饰,古风清韵跃然。循鹰而望它的主人正是大唐名臣魏徵,而这香草却是能“内美、修能”的女德。
  • 国宝级陶艺师林添福90陶寿展,25日在苗栗陶瓷博物馆开幕,百位爱陶者带来自己创作或收藏的动物陶作品,进行百人“献兽陶”仪式,祝贺老陶师福泽绵长;陶寿展除了献寿祝福,更由代表老、中、青三代陶艺家参与,象征陶艺薪火相传。
  • 受现代建材影响,传统瓦窑产业日渐没落。大树瓦窑文化协会透过劳动部的多元就业开发方案,积极推出各种创新文创商品,成立“砖卖店”和博物馆,成功转型文创产业。
  • 桃园市为鼓励原住民族申请回复传统姓名,自即日起提供单一窗口服务,不限桃园市民,只要具有原住民身份的民众来到桃园市,打电话到桃园市各区公所预约时间,就可以由原住民族服务专员为民众服务,民众只要把身份证、户口名簿、健保卡、驾照、行照都交给服务员,桃园市政府可以统一收件为民众换发印上新名字的证件,民众不但不用排队,换证件完全免费!桃园市原住民族行政局长Kolas Yotaka表示,欢迎大家跟她一样回复传统姓名。
  • 飞吧!是古代文明以来人类的挑战之一,玩具里也充分展现这种梦想。十八世纪的日本玩具“ずぼんぼ”就戴起了人类想飞的梦想。
  • 我曾经问大学生传统文化是什么?有个同学说是“之乎者也”,还用手捋着个胡子。也就是说,许多人认为“之乎者也”就是传统文化了,实际不是。
  • 古典音乐飘荡在本拿比鹿湖公园上空,美妙悦耳,一位英俊潇洒的西人新郎,身着翠绿色汉服,头戴正冠,正等候着心上人,一位美丽的华裔新娘。夏日的一个上午,人们见证了一场中西合璧的传统婚礼。
  • 大家知道发明太极拳的张三丰,他写过一篇文章叫《天口篇》。《天口篇》是什么意呢?就是圣人的话。大家知道“天地行不言之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是天地不说话,他用自身的行为来教育大家,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 有句台湾谚语“呷饭皇帝大”,道尽了农业社会饮食在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为了带领民众走进往昔的时光隧道,台中民俗文物馆展出“阿嬷的灶脚──传统食器文物展”,并开设一系列体验课程,让民众进入古早时期,一同品味旧生活的实境及经典文物。展期为7日30日至8月20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