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医

许希治病有大功 感念建庙谢恩师

作者:刘玫
font print 人气: 102
【字号】    
   标签: tags: , ,

许希是开封人,以医为业,以补缺的方式调到翰林医官院中充任“医学”(该院中倒数第二类官职)。

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宋仁宗皇帝得了病,皇上的御医开了几次处方给他服药,都不见效,知道此事的人就忧心忡忡、甚至害怕起来。冀国大长公主向他们推荐许希。

许希察看了病情后说:“在心脏下面的心包络之间用银针刺疗,很快就可以痊愈。”皇帝身边的亲信们和他争辩,认为不能在那里下针。侍候皇帝的侍从们则要求在自己身上试针,以决定在那里下针是否会有危险。

试针的结果,一点也没有危害。于是便在皇帝身上进针治疗,把皇帝的病治好了。

皇帝将许希迁升为翰林医官院的“医官”(比“医学”高一等、比“尚药奉御”低一等),并且赏赐他“绯衣”、“银鱼”和其它器物,以及金银钱帛等礼物。许希拜谢皇上之后,又向着西面再次叩拜。

皇帝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扁鹊是我的师父,现在我虽然治愈皇上的疾病,但并非因为我有什么能耐,那都是师父的恩赐,我又怎么敢忘记师父呢?”他并请求皇上把赏赐给他的钱用来为扁鹊建一座庙宇。

皇帝在京城的西角上为扁鹊建了一座庙,并把他封为灵应侯。后来庙宇又经过扩建更加完善,当时学医的人都纷纷去那里朝拜,并在那里聚集,朝廷于是干脆把太医局建立在庙宇的旁边。

许希去世的时候官作到“殿中省”(朝廷管理医药的最高机构)中的“尚药奉御”。他著有《神应针经要诀》在世间流传。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吴雨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仆人离开陆家后,陆茂才往他主人家走去,当他踏上庄前水沟上的木板时,发现板上有七个被虫蛀的小孔,他这才悟出所谓“七星桥”,原来就是这个有七个小孔的小板桥。
  •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年轻时在医学上就有名望了,但他仍勤奋好学,四处查访名医,登门求教。
  •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医。他一生为民医病,深受百姓的爱戴。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他虚心地为同行医病,不失时机地向别的郎中学习行医经验。
  • 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疾病使用的一种独特的方法,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
  • 叶天士因为虚心好学,他的医术十分高明,可惜一生未留下著作。叶天士流传于世的《临症指南》医案十卷,都是他的徒弟根据他治病的药方、治法和效验,分门别类汇集而成,所加的论断并不是叶天士的本意。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