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布格罗逝世110周年

古典油画大师布格罗的遗产(上)

文/理查德‧拉克(Richard Lack) 舒原 译
font print 人气: 4590
【字号】    
   标签: tags: ,

“我们接受普契尼的歌剧和狄更斯的小说,但面对造型艺术表现的同样情感,我们却拒绝调适我们的观念。”——理查德‧拉克

编者按:法国古典写实绘画大师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是19世纪最受欢迎、最为成功的画家之一,与安格尔(Ingres)、莱顿(Leighton)和热罗姆(Gérôme)齐名。在他的一生中,他的画作在欧洲和美国售价都是最高的。他曾多次受美国名人委托作画,这也是何以他的很多画作保存于美国。低成本印刷术和凹版印刷工艺的出现,则让贫富不同的各国人士都有机会收藏他美丽画作的样本,他的声名因而更加卓著。

布格罗的艺术遗产是宏富的,但事实上,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被忽视、贬损,甚至和“学院派”一同成为保守甜美的代称。只是在近几十年,随着古典写实风潮的出现,这位大师才开始得到公正的评价。今天,布格罗的绘画已重新受到艺术市场的肯定,在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中屡屡拍出几百万美元的高价。

如何看待布格罗珍贵的艺术遗产?理查德‧拉克(1928—2009)是美国著名古典写实油画家、艺术教育家,本文即是他写给严肃的艺术学生与爱好者的经典赏析文字。值布格罗逝世110周年(8月19日)之际,大纪元得到授权刊登全文,和广大艺术爱好者共同纪念这位古典油画大师。

布格罗自画像,1879年,蒙特利尔艺术博物馆藏。(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自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的遗体被安葬,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个世纪,然而,他的名字至今都会在艺术行家之间引发争执。在布格罗自己的时代,他的特质——包括辉煌的手笔、惊人的画功、精湛的技巧、细腻的情感表现以及调和大众口味的古典主义,就使他既名重一时,也受到诋毁;直到今天,他仍然是艺术界一根难啃的骨头。

布格罗的生活看起来很安宁,不乏成功、名誉和金钱,但作为艺术家的他其实具有复杂的个性。虽然他的声名由于身后审美风尚的变化而遭受了不公,在今世,他那颗星辰已再次升起。无论在艺术的苍穹之中布格罗最终抵达何地,毫无疑问,他对绘画艺术炉火纯青的把握,永远都值得认真的学生和艺术爱好者们仔细研究。

自从布格罗1905年逝世以来,用来判断什么是好的绘画的标准已经面目皆非,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在现代主义出现之前,绘画都被视为一种高度复杂的艺术形式,只能通过长期的、艰钜的学习过程来掌握。在画家能画出堪与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画作比肩的作品之前,他也需要掌握相当丰富的知识。如果在素描、构图、透视、色彩、颜料调配等方面没有高度成熟的技巧,而仅仅怀有抱负,一个艺术家是难以完成具有艺术价值的画作的。

现代主义改变了这一切。仅仅有灵感,就能称得上“伟大的艺术”。自然与传统一道被抛弃了。通过学习获得的素描和构图技巧,被认为是对真正天才的阻碍。“最好当个有灵感的业余画家,而不是专业的平庸之辈”成了口号。现代主义的这种新信条,成功摧毁了布格罗这样的19世纪伟大画家的声名。

重弹“原创性”“灵感”“天才”这些老调(像今天的批评家那样),或许适合于不断转向的现代风潮,却无助于促进我们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所有创造性的努力都需要这些品质,它们实则很难界定;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就技巧娴熟的画家们处理画面的不同方式进行比较。专业的学生们追寻着艺术融会贯通的更高境界,严肃的艺术爱好者们亦如是,对于他们来说,布格罗堪称一位出类拔萃的绘画导师,其取得惊人成就的手法既令人着迷又有启发性,可以作为参照。

1. 形与线

由于传统绘画首先是用形来说话,准确的呈现在这类画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艺术家必须以某种写实、可信的方式来表现姿态、轮廓、解剖、光影,以至物象的空间关系。画家的风格即体现在呈现形体时所作的诸多选择。(我们不应该忘记,正是通过作品,我们才能衡量一位艺术家真实的绘画水平。)画家面临的选择很多:他是否要牺牲美感,来体现形体的特点?是否要舍弃明暗对比,来强调线条?是否应学波提切利,让形体非常明亮、阴影几乎看不见?还是要采用强烈的光影对比,就像伦勃朗的画作那样?每一位希求忠于自然、同时又老老实实坚持绘画艺术的二维限定(即平面性)的画家,都必须与这些问题纠缠。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维纳斯的诞生》,1879年作。(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传统上,画人体一直是掌握艺术专长的必要条件。对我们来说,自己就是最有趣的主题。在所有的造物中,人类的动作、表情的细微差别、人体结构的精妙都无与伦比。难怪人的身体和面容在过去和将来都是画家笔下最合适的表现对象。总的来看,布格罗描绘人体的宏富技巧并不被诋毁他的人以及这个“抽象”年代的艺术爱好者所理解。只有那些真正的鉴赏家,那些对绘画保有天赐的纯真眼光的人们,以及那些曾试图拉动尤利西斯之弓(注1)的罕有的绘画实践者,才会被布格罗的成就“击中要害”。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抵御爱神》,1873年作。(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布格罗的技法是在其迷恋15世纪画家(包括拉斐尔、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早年学到的。受训于19世纪法国学院派传统,初出茅庐的布格罗就荣获罗马大奖(Prix de Rome),他早年对乔托等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Primitives)的热衷很不寻常,昭显了他未来的发展道路。我们在瓦尚(Marius Vachon)的书(注2)中读到,他临摹过乔托描绘圣方济生平的整套圆顶壁画,也仰慕圭多‧锡耶纳(Guido de Siena)、契马布埃(Cimabue)、卡瓦利尼(Cavallini)等众多意大利画家。这些画家作品的装饰性特质、精美匀称的线条、简洁的轮廓,以及平面化的空间关系,吸引着这位年轻人的眼睛,成为其成熟画风的写实基础。尽管我们视布格罗为“写实主义”大师,但逼真的形体之下,展现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画家们最让他倾心的那些品质。

布格罗在油画中尽可能利用了素描的线性效果。他的线条或是与平面化的光线相配合,或是与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线相配合,取决于他所追求的效果。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坚实的形体都清晰可见。这些形体都高度完整光洁,又未修饰过度——水平不高的画家往往会堕入这一陷阱。他用线条和明暗构思画面的能力,体现出他对绘画技艺独特而精湛的把握。

在布格罗的造型艺术中,形体的理想化这一点也同样重要。艺术的“宏大风格”(Grand Style)既强调美,也强调理想化。几个世纪以来的画家们——从波提切利到皮维‧德‧夏凡纳(Puvis de Chavannes,1824—1898),一直不遗余力地探索这种艺术的风格化,不过,始终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布格罗承接这一传统,开创了一种相当卓越的理想美的范式,特别体现在他笔下的女人体,以及表现年轻村妇的素描习作之中。我们或许会挑剔地看待她们的美,但也必须承认他达成这一难度超高的功绩的能力。的确,在这方面,在世的画家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考虑到其形体惊人的写实,这一功绩就更显卓著——无论他在绘画中多么强调理想化,他始终忠实于自然。**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波希米亚女孩》,1890年作。(Art Renewal Center提供)

注1:典出荷马史诗《奥德赛》,借指付出巨大努力应对挑战。
注2:指法国艺术史家保罗‧瓦尚(Marius Vachon)1900年出版的研究专著《布格罗》(W. Bouguereau)。

作者简介:

理查德‧拉克(1928—2009)是美国著名古典写实油画家、艺术教育家,《古典写实主义季刊》(Classical Realism Quarterly)创办人之一,《古典写实主义杂志》(Classical Realism Journal)创办人,以及美国古典写实主义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assical Realism)的联合创办人。

拉克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校开始接受古典油画训练,曾师从著名画家加摩尔(R. H. Ives Gammell)五年,后赴欧洲学习古典大师的绘画技巧,受到鲁本斯的深刻影响。回到明尼苏达后,他创办了一家非营利性的小型素描与油画学校——拉克画室(Atelier Lack),采用法国19世纪画家以及波士顿画派带学徒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多年中,他的学校是美国学生在波士顿之外唯一能接受古典油画训练的地方,拉克因其独特的艺术教学屡获大奖。

拉克还是一位广受欢迎的肖像画家,受托创作过很多名人肖像;在生涯晚期,他则绘制了很多基于荣格心理学的大型画作。拉克的艺术类著述中包括《论画家的训练:附谈画室项目》(On the Training of Painters: With Notes on the Atelier Program),也编有《现实主义的革新:波士顿画派的艺术》(Realism in Revolution: The Art of the Boston School)等。

版权说明:

本文原题《布格罗留给艺术学生的遗产》(Bouguereau’s Legacy to the Student of Painting),最早刊载于艺术期刊《Aristos》第1卷第2期(1982年),后刊发于拉克创办的《古典写实主义杂志》第1卷第1期(1992年,内容有增补)。

《古典写实主义杂志》的前身为《古典写实主义季刊》,于1986年开始由拉克画室出版,寄发给400位古典艺术的支持者;1992年改刊为《古典写实主义杂志》,由美国古典写实主义协会出版。到2003年停刊为止,该刊在全球范围已拥有几千名读者。为了保证两刊中的艺术知识接续启发新一代的画家,“艺术复兴中心”(Art Renewal Center)得到出版两刊的授权,今授权大纪元刊载拉克《布格罗》一文的中文版。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数年前到奇美博物馆参观台湾收藏十九世纪绘画时,一幅唯美、细致、真实的作品—《向圣母祁愿》所深深吸引,仿佛眼前有位美丽贤淑的母亲抱着很可爱的婴儿跪地祁求保佑一般。然而对于作者名字——‘威廉.布格罗’是何许人也,我却毫无概念。后来有机缘到欧洲及美国,陆续欣赏到更多布格罗的作品,才进一步了解其事迹。
  • 风格以古典写实著称的西画家吴垂娟,于3月4日晚间观赏了神韵国际艺术团在高雄文化中心的演出,已经二度欣赏晚会的她表示神韵不仅独一无二,而且已经成为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标记。
  • 美好的艺术作品,不仅是视觉的飨宴,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与社会风气,同样深具潜移默化的作用。尽管目前艺术创作类型各异其趣,在西方绘画史中最具影响力的油画,仍然广受民众喜爱。今天,特别邀请第四届全世界人物写实油画大赛评委主席张昆仑教授,与我们分享回归正统艺术创作,对人类道德提升的作用。以下是访谈内容摘要。
  • 走遍世界各地的真善忍国际美展,即日起至二月四日止,在云林北港的笨港田园艺廊展出。在云林县美术界教育出无数英才的美术老师陈诚表示:每次的“真善忍美展”,都非常的吸引我,感动我!他说:时下很多画都是抽象的,不但观众看不懂,甚至连艺术家自己也看不懂!而真善忍美展的作品,是以古典写实的技法,让观众一看就懂,而且深受感动,能与作品产生共鸣。
  • [法]雅克―路易‧大卫《苏格拉底之死》,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公有领域)
    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哲学,呼唤复兴古典时代的庄严、道德与理想。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作为画界的代表,其绘制于1787年的《苏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以坚忍的主题成为完美的新古典主义宣言。英国著名出版家博伊德尔(John Boydell)在给同时代画家雷诺兹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的信中,曾盛赞这幅画作是自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和拉斐尔的梵蒂冈宫壁画之后最伟大的作品。
  • 译者按:19世纪后半叶以降,藉由“照相术可取代写实绘画”这一颇有迷惑性的主张, 现代艺术堂而皇之的全面颠覆着西方正统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表达体系,它推动画家放下写实基本功、乃至画笔,也带动观众不辨美丑、人云亦云。然而,终归有人会说出那句:“皇帝没穿衣服!”
  • 当代希腊的金融危机正不断登上报章头条,与此同时,古代希腊的文明也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法国影星)扮演了安提戈涅(Antigone),海伦‧麦克洛瑞(Helen McCrory,英国影星)则成了美狄亚(Medea)——伦敦阿尔梅达剧院的古希腊戏剧季已从6月开始,题为“希腊为何重要”(Why Greeks Matter);大英博物馆的展览“美的定义:希腊艺术中的人体”(Defining Beauty: the body in ancient Greek art)则于今天(5日)落幕。
  • 第一次知道张充和(1913—2015),是因为湘西沈从文墓碑上那意蕴隽永的小楷:“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进一步了解,却是在老太太仙逝之后,“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她概括平生的诗句打动了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