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钗井

作者:巍子
font print 人气: 372
【字号】    
   标签: tags: ,

从前有个寡妇,她生了很多子女,他们家境贫寒,全都靠寡妇一人辛苦的维持家计。有一天寡妇想:“如果我们家能挖出一口盐井,那我们就不用愁吃穿了,那可是用不尽的。”于是,寡妇决定变卖自己所有的财产,请开井专家来挖掘盐井。

她变卖大部分的家产筹得了一些钱,请专家看好了地后就马上请开井工人来掘井。善良的寡妇每天把工人安顿得很好,每天都供给工人工钱和不错的饭菜,自己和家人却省吃俭用。

工作进行了很久,挖掘了一天又一天,可是挖出来的全都是石头屑屑,一点盐水的影子都没有看见。

如此过了三个多月,挖出来的始终是石屑,工人都有点失望了,好心的劝寡妇:“老板娘,我看你还是算了吧!再这样下去不但挖不出盐井,你的钱也会白白的花费掉了啊!”

寡妇总是怀着一点希望不想放弃,她对工人说:“你们就帮帮忙再掘三天吧!我还有几匹布,我把它卖掉给你们当三天的工钱。三天后还是没有盐水出来,我也就甘心放弃了!”

工人因此就再掘了三天,可是依旧挖出来的是石屑。但此时寡妇还是坚持说:“我还有几担榖可以卖掉,请你们再挖三天吧!”工人见她这样坚持,又挖掘了两天,可是还是没有盐水出来。

到了最后一天,寡妇变卖家产的钱全都用完了,连供饭的钱都拿不出来了。可是寡妇想到工人这些日子辛苦,虽然没有掘成盐井,最后一天一定要好好款待他们。于是她拔下头上的金钗去典当,买了酒和肉来答谢工人。

寡妇对工人们说:“你们这些天辛苦了,掘不出盐是我的命不好,与你们没有关系。今天是最后一天,我还是要好好的酬谢你们。”于是她拿好酒好菜款待工人。

工人们得知寡妇是卖掉金钗换来酒肉答谢他们,都觉得非常感激又有些歉意。

于是,工人们私下商议要免费帮寡妇多掘三天,看能不能掘出盐水来,如果再没有盐水出来那也就没有办法了,至少能对得起寡妇的这一片心意。

于是他们告知寡妇,第二天又开始工作。没想到,连掘了两天依旧没有盐水,井却是越掘越深了。到了第三天,工人们虽不抱任何希望了,可是仍守着自己的诺言想做完最后一天。

他们挖着挖着,突然盐水喷了出来!工人们和寡妇真是喜出望外,相互祝贺。而这口盐井因为掘得很深,出的盐量也非常大,成了当地出盐最多的盐井,从此寡妇和家人再也不愁吃穿,靠着这口盐井过着富足的生活。@*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这个地方盛产西瓜,但是,魏国和楚国虽然只有一线之隔,两地西瓜的产量却差很多.............
  • 广孝(1334~1418年)是明朝的资善大夫。他在担任钦差大臣,抵达苏州赈灾时,苏、松、嘉、湖、杭五府,刚刚遭受了一场大水灾...........
  • 由于好奇心,小伙计拿了一粒米饭喂蜘蛛。蜘蛛很快就吃完了,又顺着蛛丝往上爬回去.....
  • 清朝名书画家郑板桥从小穷苦,四十三岁时,考中了进士,担任了山东范县(现属河南)知县。郑板桥自幼便对穷苦百姓充满感情,做官后更是处处为穷苦人着想。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