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友至交 韩愈与孟郊

作者: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202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与韩愈同时代的诗人,有一位叫做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他的诗写得凝重精炼,道劲挺拔,别具风格,在万紫千红的唐代诗坛上,是一朵清香扑鼻的奇花。

孟诗作为唐诗中的一个新的流派,对当时和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孟郊的诗作绝妙,因此,他同韩愈一样,很受人们推崇,被称赞为“孟诗韩笔”(唐·赵璘《因话录·卷三》)。

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05年),韩愈在洛中(今洛阳一带)地区结识了孟郊。两位作家一见如故,彼此都十分仰慕对方,很快就结成了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他们结伴郊游,饮酒赋诗,总觉得在一起的日子过得太快了。孟郊生性孤僻,忧郁寡欢,少年时代曾隐居嵩山(在河南省),自称是“山中居士”;后来又经常游历于洛阳一带,览物赏景,寄情抒怀。他酷爱读古书,又特别勤于写作,当时就已是很有名的诗人了。因此,韩愈写诗称赞他(《孟生诗》),曰:

孟郊江海士,古貌又古心。
常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
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
骑驴到京国,欲和薰风琴。

韩愈的这首诗,形象地刻画了孟郊的性格特征,概括了他当时的诗文成就。

孟郊是一个很有才学和志气的人,然而在压抑人才的当时,他得不到赏识和重用,在政治上很不得志。他一生曾先后三次参加进士考试,直到四十六岁那年才意外地考中了。五十岁时,才被分配到溧阳(今江苏省西南)做了一名小小的县尉。为此,他在《懊恼》一诗中,曾愤慨地呼喊:“恶诗皆得官,好诗空抱山。”可见,当时的社会对他的压抑确是深重了。

韩愈认识孟郊后,非常器重他的才学,格外同情他的境遇。他为了推荐孟郊,曾四方奔走,费尽了心力,但当时的官场一直不予理睬。因此,韩愈曾专门写了一首《荐士》诗,为孟郊大鸣不平。诗中写道: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
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
寒酸溧阳尉,五十几何耄?

这诗,盛赞了孟郊的才学和品格,说他通习古今,学问渊深,写得一手好诗,笔调冷峭,才力过人,为人正直、刚强,从不去巴结权贵。同时,又深为他的不被重用而感叹:五十多岁了,才做了一个处境寒酸的小小县尉,熬到哪年是个头呢?

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常常处在令人难以想像的困境之中。他在《赠别崔纯亮》这样写道:

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
出门即有碍,谁为天地宽?

诗中说:他连饭都吃不饱,只好去挖野菜充饥;饿着肚子吟诗,声音都变得凄楚了;由于衣服穿得破破烂烂,出门探望朋友也成了自己的精神负担。你看,他的生活多么悲苦!末句“谁为天地宽?”一句,实在是笔力千钧!

到了冬天,孟郊的日子更难熬了。他没有柴炭取暖,身子都给冻僵了。一次,朋友赠他一车炭,他心情十分激动,当即写了一首《答友人赠炭》,诗中道:

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试想,若不是饱尝过寒冷的人,怎会。写得出这样深切的感受?对于孟郊的贫困,韩愈更是给于深切的同情和关怀。他不仅在物质上常常帮助孟郊,还在精神上不断鼓励他,替他申诉冤屈。他在一首《答孟郊》诗中,曾这样写道:

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
人皆余酒肉,子独不得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
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

诗中,韩愈对孟郊的凄凉生活念念不忘,忧虑重重,也为人间道路的坎坷和豪门贵族的冷酷无情而忿忿不平。他常常想到:孟郊的诗虽然写得好,构思新颖独特,文字巧夺天工,但诗人却终日不得温饱,一年四季都处在忧愁悲哀之中。孟郊废寝忘食地诵读、写作,一心向上,可这人世给他的压抑太大了,他违抗不过。他也深深感到:对于孟郊的贫困和艰难,穷苦的人们倒是乐于帮助的,而那些位高权重的富人,却总是躲躲闪闪,见死不救……

韩愈不时地关注着孟郊的危难。元和初年(806年─808年),孟郊的三个儿子接连病逝。韩愈得知消息后,担心孟郊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便写了《孟东野失子》诗,加以安慰。诗中,他借上天的名义,一再劝说孟郊:不必过分忧伤,要心胸宽广一点,往远处想。赠诗曰:

吾不女(同“汝”)之罪,
知非女由缘。
且物各有分,
孰能使之然。
有子与无子,
祸福未可原(难以预测)。
……
有子且勿喜,
无子固勿叹!
……

韩愈的这一番话,竟劝得孟郊不再那么悲痛了。韩愈此举,关系具体!

官场的挫折,政治上的不得志,生活上的贫病饥寒,加上连年战乱的骚扰,使孟郊造就了他那苦涩、忧愤的歌声。孟郊一生写过许多揭露社会黑暗的诗篇,像《寒地百姓吟》、《长安早春》、《择友》、《织女辞》等就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诗内容深刻,文笔凌利,格调清幽,感情真切。且看他写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小诗,通过一位慈母为游子缝衣的细节,十分生动地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挚的感情,千百年来曾打动过无数人的心弦!

韩愈对孟郊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他逢人总要夸赞孟诗。在《醉赠张秘书》诗中,他称颂孟郊:“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芳”。在《送孟东野序》中,他又赞扬孟郊是“不平则鸣”的诗人,把他同孟子、屈原相提并论。孟郊最擅长作五言诗,当时名重天下,韩愈十分敬仰他,常常自愧不如。为此,他特地作了一首《醉留东野》诗,向孟郊委婉地诉说了自己的情怀。诗中道: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低头拜东野,愿得终始如驱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莛撞钜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在诗的开头,韩愈就以李杜来比喻他和孟郊,表露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歧异诗风。原来,韩愈作诗雄奇豪壮,而孟郊作诗凝炼工新,他们在风格上自有许多不同。接着,又抒发了自己对孟郊的倾慕之情,其中还略略含有几分埋怨。他说:他希望孟郊能像驱蛩善助朋友那样,经常帮助他,使他的诗文不断长进;可是,孟郊却不大理睬,对他的请求置若罔闻。诗的结尾,他诚恳地表示,愿意像云伴随龙那样,永远追随孟郊,拜他为师。韩愈爱友敬贤,谦诚若此!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穷愁一生的孟郊,终于艰难地度完了最后一息,在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几乎难以为生的家。

噩耗传来,韩愈悲痛欲绝。他曾几次前往墓地凭吊,徘徊于坟头间,为自己失去一位诚挚的老朋友,为唐朝诗坛失去一位了不起的诗人而感叹不已。事后,他为孟郊作了一首祭诗:

孟郊死葬北邙山,
日月星辰顿觉闲!
天恐文章中断绝,
故生贾岛在人间。

孟郊死后,他感觉日月星辰都失去了光辉;他时时缅怀故人,心中万分惆怅,只有当想到著名诗人贾岛时,才算得到了几分欣慰。韩愈一心怀护诗坛,其意至专!

韩愈和孟郊之间,情深似海。韩愈对孟郊的评价之高,证明:他对友人挚爱之深切和义气之豪壮!@*

责任编辑:梁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然不是厚待自己,而是珍惜自己、理解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和责任的意思。因为君王说错话,则人民会跟着仿效;君王做错事, 则人民也会跟着仿效。所以君王如果能清晰的理解自己对人民的影响力,对自己的行为言论,保持慎重的态度,则人民自然也恭敬慎重,这就是敬重自己的意思。
  • 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婺州义乌人,他的诗文写得很好。因参与了徐敬业叛乱活动,被武则天严令通缉,只好换名改姓,躲藏起来。时间一长,人们把他淡忘了。
  • 远方,一个陌生而神秘的领域,在地平线迎接晨曦,送走月轮,向每一个仰望天空的人,闪耀出诱人的辉光。当走到曾经的目极千里处,心底似乎又有遥远的怀抱在召唤,像投入石子的湖心晕开层层涟漪,发出深沉的吟唱:归来吧,归来吧。
  • 唐代文学家韩愈不信佛也不相信修道的事,为什么写了《祭鳄鱼文》就驱走百余尺的大鳄鱼,为百姓消除了鳄鱼之患?还认得没有人看得懂的天书字体?
  • 一生不追求富贵的苦吟诗人孟郊,进士登科时“春风得意”的跃然开怀,“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怡然自得,看似不寻常的反应,其根底是什么心情?和《游子吟》有何牵绊吗?
  • 一个有敬业精神的人,不论从事哪个行业,不论遇到任何职场上的起伏,都会甘之如贻,就算是不起眼的工作也能从中悟到不平凡的人生智慧。
  • 白米饭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可作为主食适当的吃。(Shutterstock)
    现代人说,幽默一种沟通表达的艺术,而对苏轼而言,应该也是心态乐观的一种生活态度吧!
  • 很多人都读过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朝的寻隐诗自成一派,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唐朝诗人,一次次走进山水佳境,踏上寻仙问道之旅。大唐诗坛最耀眼的明星——诗仙李白,他的寻隐之旅有怎样的玄妙意境呢?(《古韵流芳》提供)
  • 当大唐进入鼎盛阶段,乐舞艺术也达到了中华历史的最高峰。其中有一位舞姬、一支舞蹈,留给大诗人杜甫最深的印象。哪怕经过五十年之久,他永远铭记着观者如山、一舞动四方的盛况。
  • 炼丹 中国画
    刘商感叹光阴实在太急促短暂,在世劳累辛苦,求得虚浮的荣耀和世间的官位,又有什么好处呢?刘商心想,古代的贤人都弃官去寻求道术,大多都能超脱尘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儿女都已经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诉自己实在不应再被世俗所累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