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后记得杀手的包括这位总统

斯里兰卡前总统帕雷玛达沙转世指证前生

文:旖林
font print 人气: 740
【字号】    
   标签: tags: , ,

转世后,清楚记得前一世被杀死的细节、人名,这样的新闻不只是一个两个。 斯里兰卡前总统帕雷玛达沙也是其中一个。

被炸死 故斯里兰卡总统四年后转生农家男孩

1993年,斯里兰卡总统帕雷玛达沙被一名携带炸弹的印度教敢死队员炸死的。1997年9月2日一个叫维杰巴胡的男孩出生在斯里兰卡中部乡村汉古兰凯特的一个农家。

这个男孩一岁多的时候,表示不喜欢父母起的名字“维杰巴胡”,他自称是“帕雷玛达沙”。男孩甚至把前总统帕雷玛达沙的家人说成是自己的家人。他常下意识的喃喃自语,叫着他前世老婆和两个小孩的名字。

维杰巴胡还记得他前世被害的地点以及是谁杀害了他,当带他到前世被害的地点时,这个一岁多的孩子哭了,他提起自己前世被一个名叫巴布的男子杀害。经查,炸死总统帕雷玛达沙的那名印度教敢死队员确实叫巴布。

维杰巴胡访问了他前世的住所,他对住所表现出十分熟悉的样子,他前世的同事去看他,他能认出来不少,还表现和他们很熟悉。这些同事觉得他确实是总统转世,否则无法解释这些异象。

斯里兰卡硬币上有帕雷玛达沙总统的头像,这个小小孩不止一次看着硬币上的头像,说“这就是我”。

了解总统的人说,这世他的暴躁脾气与上世比较相似。不到两岁,凌晨就起床盘腿祈祷,这也与前世的习惯一样。

1999年1月经当地报纸一报导,好几百人为了一赌这个连相貌都酷似帕雷玛达沙的22个月大的前总统转世男孩,而纷纷涌到他的出生地。

随后,斯里兰卡各种报纸广泛报导了斯里兰卡前总统帕雷玛达沙投胎转世的详细情况,国内许多家报纸都予以了转载。

其实轮回转世的实例非常多,一点不稀奇,只不过这个小小孩是斯里兰卡前总统投胎转世的,就显得特别一些、轰动一些。

不合科学法则的奇闻频频出现的意义

转世之后,小男孩能够知道前世自己被害的所有情节以及是谁杀害了他们。实际上,他本人临死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一切。为什么死了反倒知道了呢?

可见,有些领域是科学家的研究空白。虽然人解释不了,可这些现象却是真实存在的,没有人可以反驳的。

类似新闻的出现,不是让大家把注意力放到去研究这些现象、去找出准确的答案,而是为了让人类明白,并不是“人死如灯灭”,也不是干了什么没有人知道,该还的、该报的,总是会来临。(摘录)@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下面的内容出自古希腊柏拉图着《理想国》中文译本的第十卷。这是先知苏格拉底讲述的故事。
  • 人的个性、习惯或一生中的遭遇,或多或少会受到前世的影响,有的人知道,但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研究轮回转生的著名学者史蒂文森(Ian Stevenson),就曾经研究过一个带有前世记忆的德国人案例,此人根据记忆找到前世的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得知前世的生活,而且还从中学习到宝贵的经验。
  • 轮回转世是目前人类科学未能掌握的领域,世上有人相信,有人怀疑。目前,科学无法否定轮回转生的存在,在西方,轮回转生还成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能记得自己前世生活的案例屡见不鲜,在儿童身上更是常见,其中一名美国5岁男孩记得自己的前世是一名30岁的黑人女子,且在那一世在一场建筑物火灾中死亡。
  • 世的张青为了报答李诚,转生成李诚家的马来报恩。李诚给大马起名还叫张青。大马张青还完债后去世,李诚把大马葬在村头的树林里,每到年节都去给他烧纸。此事发生在辽宁省朝阳市大庙乡的一个山村。事情没发生前,该村子叫“韩母头沟”,故事发生后就改叫“李诚杖子村”了,一直到现在。
  • 作者的老姥爷(母亲的外公)李生在应试住店时,巧遇一位同来应试的陈姓书生,陈向他袒露自己的前世曾经是穿山甲和猪,并让李生看自己后背的九片穿山甲鳞和左手的猪蹄。此后,李生一心修佛向善,最终修得正果。
  • 昨天大陆一头猪跪拜寺庙的图片新闻引起网络轰动,据最新消息称,这头猪的主人后悔太迟获悉猪下跪的消息,目前这头猪已经被送去屠宰场,但网上人们议论猪通灵性的热度却不减,再掀起轮回转世的热议。
  • 泰国,曾发生一女子带着她前世的护身符转世的事例。在她遗体入棺时,家人按照她生前的吩咐,让她的右手掌紧握着这个护身符。…
  • (shown)一日李财主正在午睡,朦胧间看见多年前在他店里住宿的老和尚身背钱叉子来到他面前......
  • (shown)胡僧忽然走上台阶来,对婴儿说道:分别已久,你可好吗?
  • 在贵州、湖南、广西交界处的侗族聚集区,生活着一群能够清楚地记得自己前世事情的人,有的与前世亲人再续前缘,人数逾百人,被称为“再生人”。据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阳乡调查统计,坪阳乡在世的再生人超过110人,是目前所知的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再生人”群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