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之财成意外之灾

作者:华翰
font print 人气: 2033
【字号】    
   标签: tags:

从前,有一个在衙门当差的衙役,有一天清晨,他很早就出了门,当他走过荒郊野外时,被一位身上带着财物的出外人看见了。这位出外人,看到衙役带着兵器长矛走过来,怕他会对自己心怀不轨,就立刻藏身在草丛里面。

这时,衙役也搞不清楚,只听到草丛里面有窸窸窣窣的声音,又没看见附近有人,他害怕是老虎或豹子藏在草丛里面。因此,就用长矛向草丛里面乱刺,结果刺中 了这位出外人,拖出草丛一看人已经死了。

衙役这时才知道自己误杀了人,他取下出外人身上所带的财物,并把尸体丢弃在草丛里面。这件事没有被人发现,衙役因此而变得富有,娶了妻子。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

有一天,这个衙役在门口,忽然看见被他误刺而死的那位出外人,他立即把门关起来,躲在门后偷看,出外人竟然走进对门邻居皮匠的家中。

不久之后,皮匠的妻子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衙役知道其中的因缘,就对皮匠非常好,并且很照顾、疼爱皮匠的儿子。自己的女儿长大之后,那个衙役就准备把女儿嫁给皮匠的儿子;皮匠对这门亲事非常地欢喜,就要求儿子要好好地孝顺衙役,如同孝顺自己的父亲一样。

有一次,正逢到夏天,天气很热,衙役喝醉了酒睡在床上,他身上的汗不断地冒出来。皮匠的儿子在旁边侍候他,就用刀轻轻的把衙役身上的汗刮掉。

衙役因为喝醉了,糊里糊涂,感觉有东西在他身上动来动去,以为是蚊子或虫子,就用手去拍打,没想到衙役用自己的手拍在刀背上,因此就把刀子拍入自己的肚子里去了。

这时候衙役还没有死,于是便呼唤家人说出这件事情的原委,并立即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皮匠的儿子,家产也都还给了皮匠的儿子。

衙役在死前对身边的亲人说:“我贪得了别人的意外之财,我便招得了这意外之灾。我现在把欠债还了他(指被刺死的那位外出人),我心甘情愿!你们今后,要好好做人,别干昧良心的事!”

(事据《集福消灾之道》)

——转载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王书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六十年代淮北平原出了一个神医姓贾,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治病时常以因果教化人.....
  • 僧人因为一念,让自己免遭杀戮,贼人也因此改过自新了......
  • 人能一心向善,遵循天理,济人利人,才会有好的机遇和前程。天地神明鉴察,丝毫不爽。境由心造,境随心转,人的命运与祸福,都是取决于自己心念行为的结果,因为天道对于善恶的果报,必定是如影随形!
  • 人生在世,寿夭贪富,虽说命中注定,但也可以靠行善积德来改运。所以说,心为一身之主,心善则命善,心恶则命恶,欲知吉凶祸福,但问自心便知。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门言礼之精义”。中国古代,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不同的人采用的礼节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强调差别,则易离心离德;而且,礼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维持秩序──一种和谐、太平的状态。儒家的礼治观,是让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处。换句话说,“别”是礼的手段,目的还在于“和”。有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含义丰富,直指核心。
  • 从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质和意识的起点,这个追寻创世本源的寻根过程,才是慎终追远习俗背后之最为深刻的文化底蕴。也是神传文化为炎黄子孙留下的一条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长史”竟然是这样的?!科学家终于承认,史前大洪水真实存在,难道《圣经》中记载的是真的?
评论